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美育论文_刘兴娜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美育论文_刘兴娜

〔摘要〕加强美育是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课,语文教材是美的重要的载体,它们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等蕴含着大量的美的内容。

〔关键词〕美育渗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1 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提高审美情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环境育人。他讲的“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体现了无声之教主。一张名人画像会砥砺学生的志向,一句哲理名言能使学生敛容沉思,美丽的风景画可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这些都能起精神、品德、情操上的陶冶和感染作用。而作为含有丰富情感、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更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也是极其深远的。同时,语文学科居于教改前沿,是领头学科,在优化人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过程中,没有别的哪一个学科能像语文学科这样全面深刻地经常性地发挥作用,因为成功的语文教学能直接促使受教育者在理智认识、思想意志、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质方面得到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调和发达”,从而养成“灵肉一致的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而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课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心理和责任感的氛围。要尽量做到使学生有亲切感、享受感,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快,达到情感交融,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的同时使审美情趣得到了潜移转化有培养。

2 创设情景鉴赏语言

文字美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作为旁观者,作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因为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的更高层次。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这样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使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和谐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与“美丽”,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

3 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将文章中美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犹如磁石一般,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用感官直接去感知、来加深情感体验。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亲眼看到“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会依然十分宁静”,看到“阳光照不到海底500 米发下全黑了……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的奇妙景象。让学生亲耳听到“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学生的兴趣一定会高涨,一定能更好地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如《黄山奇石》利用多媒体课件,完全可以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可以虚拟出一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能带给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的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客观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联成一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艺术化、多样化,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4 启发想象体味

整体美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美。想象是储存于大脑的表象,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意象的过程。把文字转化为意象的阅读,一刻也离不开这一基本的心理活动方式。因此,在阅读中,“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想象的触觉伸得越长,由文字所唤起的意象愈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就愈生动,愈深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其中概括着的、凝冻着的内容融化开来,再造意象的整体,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拓展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依具体的视觉形象,比依抽象的文字符号更容易唤起想象,而且由前者唤起的想象较后者的更生动得多、丰富得多。

5 引导朗读领略意境美

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互相迭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

作者单位:河北省清河县连庄学区

论文作者:刘兴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3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美育论文_刘兴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