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是世界第一--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下外语教育的思考_高考论文

好是世界第一--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下外语教育的思考_高考论文

善为天下先——高考招生制度变化下外语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考招生论文,外语论文,制度论文,天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学年,基础教育界迎来了重大改革措施。高考制度的改革文件引起极大关注,评论认为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性文件。面对新形势,广大外语人也要思考应该如何看、如何转、如何变,才能在实践中体现、落实改革的精神。

      一、对高考改革和外语教育功能的思考

      2013年出现不少对英语教育的取消、降低、“滚出”高考等奇谈怪论,让很多外语人胆战心惊,以为社会不需要外语了,一些迷茫者甚至打起退堂鼓,一些随风动的行政层面也议论要减少英语的课时,缩减教师队伍。新的高考改革顶层文件的出台吹散了迷雾,让尘埃落定: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每门150分,英语高考改为一年两考并逐渐社会化,这些规定让很多外语人松了一口气,感觉踏实了。但此时我们更需要反思,我们真的理解这次改革的真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吗?我们也更应该问,为什么一有风吹草动,就有人“惶惶、慌慌”?而外语“地位巩固”了,外语人就又可以安稳地重操旧业,过“好日子”了?社会各方面对外语教育的评论和批评应促使我们警醒和思考,什么样的外语教育才能适应改革形势和国家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

      从外语角度看,这次高考制度改革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教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一定的外语能力是21世纪我国所有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的一部分,应该加强。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和政策,并认为:1.外语能力是现代国民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很难想象任何一个现代国家不和国际交往可以独自生存,外语水平提升有助于这个民族在世界的话语权和话语力。中国这样一个把改革和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大国需要国民普遍具有一定外语水平。同时,我国的改革开放愈来愈需要更多有外语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而当前这样的人才仍然严重匮乏。2.英语是世界通用语,是国际化需要的,掌握了英语就有了有意义地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工具。我国国民普遍学习英语,目的应该是为了有效地应用。

      不论从这两个层面哪个需求角度看,我国基础外语教育在认识和操作上仍有明显不足和改革空间。基础外语教育要为国家发展提供全社会公民普遍语言交流和思维能力服务,为专业化的语用人才和有深度的国际化人才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而绝不是仅为了考试而存在。面对好政策和发展条件,我们更该反思基础外语教育本身的问题。基础外语的问题不是像某些言论简单批评所说,是太多了,或者因为所谓“收效甚少”,因此需要减或砍。但问题是存在的,主要是内部原因,相当多从业者仍在各学段目标认定、教学行为设计实施、教学效果追求和各类考试定位、信息解读和利用等方面存在严重认识偏差和操作误区。为考而教、以考代教、只关注考试形式和分数、忽视学生成长需要、忽视语言真实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仍很严重。这十分不利全民外语素养的培养,需要更多深入改革,更多扬弃和取舍,需要更多的扭转和改变。我们要有现代教育观、大局观、利益观,要立意高远,真抓实变。在当前,借国家级考试确立外语的地位和作用的契机,我们更应该抓住机遇,展开讨论,宣传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外语教育观,促进从业者外语教育理念和认识的转变;反思我们日常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实现,加强练内功,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测试,使外语教育更好走能力和素养发展之路。

      二、英语高考变化对英语教学影响的思考

      英语并不是像一些人鼓吹的要“滚”出高考,英语并列高考三门核心学科,分值150,并未减,而且一年两考,反而在学习者心理上和学校实际操作中增加了权重。这些都是逐渐要在教学中反映出来的。对此,如何正确理解这些变化,顺势推进教学改革,决定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和思路能否有效落地,产生积极正能量。新高考从2017年逐渐开始,但教学改革,适应新高考不应是2017年才发生的,不能等。沿着英语语用化、现代化的教育改革方向,我们从2014年高考测试形态设计和英语高考试题的渐变上,能够了解很多有意义的改革信息。

      2014年英语高考的试卷在渐变、量变、稳变中包含孕育着质变,向能力立意、语用为主的外语教育方向努力推进。公布的信息说今后要加大全国课标卷的适用范围,我们因此以全国课标卷为例,关注其中一个有意义的变化:全国课标卷不再用MC(多项选择,或有人称为“单选”)的形式单点考查语言知识(点)。

      MC试题形式的取消或弱化是重要的外语教育和测试理念进步。我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MC形式在外语测试中大行其道多年了,而对MC形式的批评也一直不绝于耳。它在测试领域的利弊在此不过多讨论。问题是在应试教学背景下,它无情地统治了我们的教材、练习和教学过程。课上师生们的教学流程和对话被简化为互相对题的选项答案,听到的只是“Which one? A or C.”这样简单、快速却缺乏有意义交流和探究的教学活动。只关注外表形式,固化、远离真实语义交流的程式化教学占据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珍贵的语言实践机会,阻碍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对完整意义的关注,枯竭了学生语言思维学习的动力和交流能力,严重损害学生真实语感的培养。MC形式在教学中的滥用、乱用反映出“以考定教”下,教师对外语教育和考试关系认识的错乱,反映出从教者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方法的不足,更严重的是对英语教育本质属性认识错误,对人的思维能力培养的缺失,这也折射出我们的英语教育人在独立思维判断能力,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等方面仍需成长。

      有人说,在现实背景下,考试怎样考,我就只能怎样教。高考是天,“天”不变,我的“道”亦不变。这样的说法是思维惰性和对学生英语学习不负责任。而现实是英语高考又一次在各学科中带头开始了新的多层次探索、改革和尝试。MC形式在高考中缩水和淡出应该给我们启示,这类所谓“客观、简便”的考试方式在实现对应试者真正语言能力的检测上有很大局限性,更不能有效支持丰富多样的开放、个性化学习过程,也无助于学生真实语用能力的培养。

      天已变,我们要积极应变,变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当前英语课程改革重要的现实任务。

      三、推进英语教学改革加速发展的思考

      语言学习有三层意义,获取语言与信息、理解文化内涵、提升思维能力。因此,外语教育要从掌握语言结构为目标发展到引导学生学习用英语交流,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为目标。

      2014年高考各省试卷有了很多新的方式和尝试。如,语境下语法应用的填空题、跨技能的读写题、语段和文段信息逻辑关系题等。这些测试形式指向都很明确: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从测试学角度看,它们有着很高的效度,从语用角度看,它们与实际语言应用有很高的关联度和相似度。这也是今后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检测重点。当前,可研究和实践如何从关注形式讲解和操练的教学定式中走出,将这些关注语义、语境、语用和语感培养的测试形式有机地转化、融入、丰富为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使教学和测试焦点向语义和语篇层次上移,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转移到聚焦语义,聚焦信息获取、处理、整合和建构,以及表达能力提升,促进学生形成真正的语言应用能力,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有改革意识的英语教学应该走培养学生真正语言应用能力、思维能力之路。要大力革新英语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在内容上要引入鲜活信息,真实世界的事件和有意义的思想,为学生提供思维素材;在教学中,要特别改革词汇教学,从关注“单词”(单个词)的低效教学走向关注词汇(词的合理汇集),从词汇教学到词语概念建构,进而连接形成关联信息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共同合作,过程性解构、建构文段和篇章的信息网络和逻辑关系,让普通学生真正学会处理信息,学会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阅读中欣赏文本和语言表意功能,评判文章的信息表达效果,形成自我的观点和相应的写作表达能力。在形成性测试中,尝试多种个性化、灵活的表现形式,给学生基于文段理解的思维表达机会。这样的教学追求的是学生真实、扎实和朴实的有效学习。

      高利害考试的变化都是基于社会普遍认同和普遍的教学实践,谨慎推进,并追求教学和考试良性互动。所以,以上的变化看上去是局部、细节和渐进的,但意义重大。从教学操作者的角度,我们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些改革方向是有意义、有前景的,就应该积极配合和推进,使先进的理念成为教学中的实际操作和追求。帮助学生更好学会学习,适应未来不同语用需要。同时,英语教学实践的转变也会给测试,特别是高考的改革提供正能量的支持,使高考在能力立意的路上步子更大;两者的积极互动会营造出英语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和良好的绿色生态。

      为此,我们提倡,认真研究英语课程标准中各学段各级别能力目标要求,根据具体学生群体的发展状态,明确细化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学生阶段性语言能力发展目标,作出课程规划;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科学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着力培养学生功能性的、带得走的、影响其一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应用能力、英语信息能力和思维能力。

      2014年是中国基础英语教育改革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我们大家的积极参与会让新的改革思路成为现实,让更多的学生获益。我们应该为之努力!

标签:;  ;  ;  ;  ;  

好是世界第一--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下外语教育的思考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