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借鉴德国“二元制”的几点看法_双元制论文

对借鉴德国“二元制”的几点看法_双元制论文

对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几点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几点论文,双元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在诸多的领域里,国外先进的科技、设备及管理经验被广泛地介绍和引用进来,其中就有我们从德国“拿来”的“双元制”模式。“双元制”在国内职教界炒得很火爆,但在我国实施十多年来,其重要意义和日益显示出的作用,至今尚未引起国内经济界专家和企业家们的普遍重视,给人一种“见物不见人”的感觉。

德国总理与科尔认为,“德国‘经济奇迹’的秘密在于它的人民,特别是受过良好的教育的技术工人所具备的能力和所取得的成绩”。我国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讲,同样需要依靠人民,依靠成千上万的具有熟练技术的工人和农民。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进而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正是在改革开放和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任务的大背景下,由于一些卓有见识的专家对“双元制”职业培训的介绍和建议,德国“双元制”已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引进”到我国来。80年代初,中德确定了职教合作关系,至今除6个“双元制”试点城市, 在全国已有一百多个“双元制”试点单位。1994年7月李鹏总理访德期间, 中德两国政府发表的《关于加强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正在进一步推动借鉴“双元制”的工作。

赴德国考察“双元制”职业培训的我国大批职教工作者或政府、部门、企业负责人,几乎没有谁对“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先进性和引进“双元制”的必要性提出异议;考察国内正在试点“双元制”的单位或见诸报端的介绍,共同点是“成绩显著”,同时也提出这样或那样建议性的意见,而目前尚未组织试点的单位对“双元制”培训的态度则多是虽“有情”而“无意”,因此对借鉴或推广“双元制”经验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其发展趋势,应进行更多的讨论,而不能仅仅囿于专家的研究,我们认为,不但职业教育领域,企业界更应对此积极了解并发表更多的意见。

“双元制”职业培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办学体制,更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它是一种教育制度,是由德国近一个世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教育制度。德国政府认为,德国人民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促成联邦德国今日强盛的关键所在。而“双元制”则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支柱和精华。目前德国170 多万年轻人正在大约370种得到承认的职业培训机构中接受培训, 而德国人又认为,这是21世纪德国继续腾飞的希望。我们之所以感受到“双元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不单是在德国接受“双元制”培训人数之多,也不单是在小学之后合理地分流导向和在初中阶段有力的职业指导,更重要的是,人们乃至整个社会对“双元制”培训一致的认识和法律的意识和掌握一门技术(工艺)对人生价值的重要程度的观念所分不开的。即使一个对德国历史和现状缺乏了解的人,在考察该国教育期间,也会有一种明显的感受,就是“双元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深深扎根于德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并促进了德国社会的发展。

如果承认“双元制”是德国社会的一种教育制度,那么把“双元制”整个搬过来,“种植”到我国,自然是不现实的。正是由于这一点,德国驻华“双元制”专家们“丝毫没有要求中国照搬他们的模式”,并认为,“这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中国应发展自己的职业教育体系”。

因此,从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考虑,我们对“双元制”应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改革和发展,而不是在“引进”的基础上推广。在这方面,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EC )教育培训部为探索“双元制”在中国的变通与转换的模式的实践,就是非常有示范意义的。

“双元制”职业培训对我国企业家是一剂难以吞咽的苦药。“双元制”职业培训的精华是以企业为主,而这恰恰是中国职业教育某种意义上的“先天不足”。德国“双元制”是本世纪以来从学徒制度发展而形成的,也就是说,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完全由企业承担的学徒制度吸收了学校教育作为补充而形成的职业教育制度。在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学徒”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已存在,学徒期间虽有契约,但并未形成由法律得到保障的教育制度。我国的技工学校从我国工业发展的早期到建国后经济恢复发展期间,以至延续到今天,应当说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大多数企业中,却始终没有把员工培训放到企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由于我国中专和技工学校培训能力的单薄,70年代末、80年代初职业高中在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过程中,作为职业教育的新生力军蓬勃发展起来,但当以学校教育为主的职业高中认识到需要依托企业、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时候,当国家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应当以行业和企业办学为主要形式的时候,我国的多数企业却出乎意料地缺乏热情,这里既有经济体制和企业负责人短期行为的原因,也有多数企业粗放经营的原因,还因为企业家们的传统观念在作怪。

美国一项研究指出,在中国的企业领导中,他们的态度是,大小各级企业(部属的、地方的、国营的、集体的)最大的赢利就是企业的第一目标,其次就是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非常有趣的是,对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加强对从业者的职业培训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促进企业改造的必要性,却根本没有进入企业的议事日程。而德国企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BMW 公司的一位经理在我们访问时说:“我认为对人员的投资是企业的最佳投资,要想成为世界著名企业,必须培养第一流的人才”。该公司接受“双元制”培训的有18个专业、700名学徒工, 每名学徒工培训费支出达10万马克(3年),足见其对培训员工, 提高其素质是何等重视。中国企业从本世纪末到21世纪初将面临国际市场生死攸关的竞争,产品工艺水平、产品的质量是在国际市场上能否打开生路的“尚方宝剑”,而铸剑者不是别人,正是企业家自己,是中国企业家们能否在企业经营中摒弃传统观念,吞下德国“双元制”培训这剂苦药,承担起职业教育的重任,把职工培训列入日程,而不再是职业学校“企校合作”的“单相思”。

这也正是中国职业教育借鉴“双元制”加快发展的希望之所在!“双元制”在我国的存在和发展,关键是经济界、企业家,为此,我们应当呼吁,企业法及有关企业条例,以及职业教育立法,应对企业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方面的内容不仅应列入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大纲,也应列入企业负责人岗位培训大纲。

借鉴德国“双元制”培训的经验,是多方面的,除上述涉及的问题,从培养目标到教学模式,从教材到教学计划,特别是对教师的要求和培训,都会对我国职业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即使尚未列入“双元制”实验的单位,也应当在办学体制尚未全面改变之前,加强研究,结合实际,吸收“双元制”之精华,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教学领域的改革,使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日臻完善。

标签:;  ;  ;  

对借鉴德国“二元制”的几点看法_双元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