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展开的四个维度_劳动价值论论文

劳动价值论展开的四个维度_劳动价值论论文

劳动价值论拓展的四个维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论文,维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劳动价值论固有的理论张力,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配第首倡以来,它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较之马克思时代,当今世界创造价值的劳动在非物质生产领域、消费场创设、管理职能、劳动耗费的智力含量这四个维度均有了引人注目的拓展。在中国,虽然此方面的拓展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但基本趋势与世界是一致的。它客观地呼唤劳动价值论亦须在与此相关的四个维度上有引人注目的拓展。

一、“劳务价值论”:“物质产品价值论”犹以小巫见大巫

这里所谓“劳务价值论”,是指承认人们在服务、医疗、体育、娱乐等领域提供的劳务具有生产性,因而劳务亦创造价值的价值或价格理论。“物质产品价值论”则是这样一种价值或价格理论,它关注的是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耗费的、物化在产品中的劳动创造价值。在我们看来,劳务价值论并未否定劳动价值论;它通过对物质产品价值论的拓展,丰富与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从一个侧面赋予劳动价值论鲜活的时代感。

劳务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的丰富与发展,不仅符合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亦符合以劳动价值论为硬核的其他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

劳务价值论的产生与发展,是第三产业产生与发展在价值理论上的反映。

当人们从事劳动的主要领域,逐步从第一或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理性的价值理论不会拒绝对人们在第三产业贡献的劳动作出新的概括。由于第三产业的比重渐次增大,拒绝劳务价值论,将会使劳动价值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亦会使以劳动价值论为硬核的经济理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在承认人们在非物质生产领域耗费的未物化劳动亦能创造价值的前提下,物质产品价值论的大部分基本原理均可移植为劳务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考虑到劳务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的丰富与发展,须作出新阐释的劳动价值论可表述为:

劳动价值论=劳务价值论+物质产品价值论

考虑到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经或必将大大超出第一与第二产业之和,作为非物质产品在价值理论上概括的劳务价值论在劳动价值论中的权重将越来越大;而作为物质产品在价值理论上概括的物质产品价值论在劳动价值论中的权重将越来越小。

二、“消费场价值论”:“产出价值论”增添新的理论板块

这里所谓“消费场价值论”,是指承认人们在“消费场”中感受愉悦亦为一种消费方式,因而人们在创设消费场过程中耗费的劳动亦创造价值的价值或价格理论。“产出价值论”则是这样一种价值或价格理论,它只承认人们在生产产品与劳务时耗费的劳动创造价值。消费场价值论并未否定劳动价值论,它通过对产出价值论的拓展,丰富与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从一个崭新的侧面赋予劳动价值论鲜活的时代感。

如果我们认为创设消费场的过程亦是生产过程,那么,消费场亦是生产过程的产出。这样,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就有三种基本形式:商品、劳务与消费场。

所谓“消费场”,其实就是人们颇为熟悉的能使人们产生愉悦的生活空间。抽象地分析,它可分为两类:其一,人类劳动创设的消费场。从小的方面看,公园、林荫大道、露天广场等即是。从大的方面看,整体上得以美化的校园、社区乃至城市均可大体上视为人类劳动创设的消费场。其二,自然物天然形成的消费场。原始森林、名山大川等即是。由于人口增多,人类活动领域的拓展,完全意义上自然物天然形成的消费场已不多见。在现实生活中,两种消费场难分难解。

本文感兴趣的是与价值范畴有关、人类劳动创设的消费场。

考虑到人们从消费场感受愉悦,消费有以下诸种方式:其一,人们与产出进行直接的物质和能量变换。人们对各种各样食物的享用,是此种消费方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口是此种消费方式的基本“通道”。其二,产出为人们提供各种便捷与服务。例如,人们对服装、住房、轿车、自来水笔等商品的占有与使用,及在歌舞厅、浴室、理发室等享有的劳务就属此类。其三,人们从消费场感受愉悦。例如,人们从公园、林荫大道、露天广场、原始森林、名山大川等生活空间得到的心境快慰就属此类。这里当然存在着模糊系统理论可解释的不同消费类别划分边界的模糊性。

当经济社会发展至一定水平,诸类消费消长有两个相互联系的趋势:其一,与产出作物质和能量变换所得效用在总效用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此比例大小可作为衡量人们经济生活水平高下的重要指标。若不计从消费场得到的效用,该数值与恩格尔系数应是相近的。若考虑人们从消费场中得到的效用,那么,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这一数值较恩格尔系数要小得多。其二,从消费场得到的效用在总效用中的比重有不断增长趋势。在经济社会发展至某一水平后,与人们生活质量提升有关的消费数量增加,主要不是表现为既得消费品数量的增加,而是消费领域的拓展。与人们作物质和能量变换的消费品(大米、肉类等)并非多多益善;过量蛋白等物质摄入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诱因——这已是常识。为人们提供便捷与服务的产出,也不一定多多益善。但人们从消费场中感受愉悦,却似乎永远不厌其质量精,亦无过量之虞。这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们从消费场所得效用不断增长的客观基础。这也启示我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创设消费场耗费的劳动,在总劳动中的比例有不断增大趋势。

考虑到消费场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的丰富与发展,须作出新阐释的劳动价值论又可表述为:

劳动价值论=产出价值论+消费场价值论

而产出价值论为物质产品价值论与劳务价值论之和,因此,可将新阐释的劳动价值论表述为:

劳动价值论=物质产品价值论+劳务价值论+消费场价值论

三、“管理价值论”:“一线劳动价值论”大幅延伸

这里所谓“管理价值论”,是指强调管理亦是劳动,因而管理亦创造价值的价值或价格理论。“一线劳动价值论”则是这样一种价值或价格理论,它将创造价值的劳动局限于一线员工的劳动。在我们看来,管理价值论并未否定劳动价值论;恰恰相反,它通过对一线劳动价值论的大幅延伸,丰富与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从另一个侧面赋予劳动价值论鲜活的时代感。

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即便人们对管理创造的价值未作应有关注,未在理论上将管理对价值的创造作用归结为管理价值论,也不会滋生太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但在新的时代,由于管理职能的大幅拓展,若对此不作必要关注,则劳动价值论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解释力与导向性必然大打折扣。

在新的时代,作为生产过程中管理职能理论概括的管理价值论,必能使一线劳动价值论得以大幅延伸,使劳动价值论的涵盖面得以大幅延伸。

若作定量分析,可近似地将下列两部分之和作为管理创造的价值总量:其一,企业利润扣除实际运作资本的利息与地租后的余额;其二,企业中专事管理员工的薪酬总额。当然,这两个部分之和仅仅是在量上与管理创造的价值总额相近。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其实,管理创造的价值当是远远地超出上述二者之和。这是因为,按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企业实际运作资本的利息、地租,亦是由包括管理在内的劳动创造的。

考虑到管理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的丰富与发展,须作出新阐释的劳动价值论又可表述为:

劳动价值论=管理价值论+一线劳动价值论

四、“智力价值论”:“体力价值论”相形见绌

这里所谓“智力价值论”,是强调智力劳动在产品或劳务价值的决定中具有生产性作用,智力劳动亦创造价值的价值或价格理论。“体力价值论”则是这样一种价值或价格理论,它主要关注劳动者耗费的体力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在我们看来,智力价值论并未否定劳动价值论;它通过对体力价值论的拓展,丰富与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亦从一个侧面赋予劳动价值论鲜活的时代感。

智力价值论不同于有人所谓“知识价值论”,后者与劳动价值论是对立的。知识价值论者认为,在信息社会,创造价值的是知识而不是劳动。

马克思在讨论创造价值的劳动时,主要关注蓝领员工的体力劳动应是易于理解的。可以看到,马克思此时注目的劳动复杂程度、强度方面的差异,主要与体力劳动有关。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者中蓝领员工的比例在渐次下降,白领员工、灰领员工、金领员工的比例则不断上升。人们预计,至2002年,美国蓝领员工在企业员工的比例将不到2%。

这意味着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在总价值中比例将日益上升。

当然,这里也存在着模糊系统理论可以解释的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划分边界的模糊性:不存在纯粹体力劳动,亦不存在纯粹的智力劳动。因此,这里所谓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实际上是以体力为主的劳动,及以智力为主的劳动。

考虑到智力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的丰富与发展,新阐释的劳动价值论还可表述为:

劳动价值论=智力价值论+体力价值论

本文所谓智力价值论使体力价值论相形见绌,显然不是因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有贵贱之分;它指的是,由于较之体力劳动,智力劳动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智力劳动在价值理论方面概括的智力价值论,必将使作为体力劳动在价值理论上概括的体力价值论在重要性程度上相形见绌。当考虑到智力劳动作为复杂程度更高的劳动,可还原为更多的简单劳动时尤其如此。

标签:;  ;  

劳动价值论展开的四个维度_劳动价值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