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论文_宋竹茵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论文_宋竹茵

辽宁省沈阳市人民医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16

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我院100例2017年2月-2018年6月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选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则选择阿司匹林加上氯吡格雷治疗。比较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疗效、认知功能状态、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相比较照组有优势,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无异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加上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临床效果;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具有较高致残的脑血管事件,也有高死亡率,而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其高死亡率特点逆转,但高致残仍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关键在于改变其病例变化,开通阻塞脑血管和恢复脑组织血液循环良好,因此需要促进缺血脑组织血供增加和重建血流循环,目前多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本研究分析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100例2017年2月-2018年6月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区间61岁-77岁,平均65.67±2.91岁。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区间62岁-77岁,平均65.68±2.24岁。两组一般资料之间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阿司匹林治疗,每次服用100mg,每天1次,治疗2周。

观察组则选择阿司匹林加上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同上,氯吡格雷每次服用74mg,每天1次,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认知功能状态、睡眠质量;施治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不良反应。

接近痊愈:病情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神经功能缺损分数改善90%以上,脑微出血症状消失;好转:体征、神经功能缺损分数等改善50%以上,脑微出血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疾病、神经功能缺损分数改善的幅度低于50%,脑微出血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疗效=接近痊愈、好转百分率之和[2]。

1.4统计学方法

软件版本是SPSS22.0版本,x2、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相比较照组疗效较高,P<0.05。对照组接近痊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16、24、10、40(80.00),观察组接近痊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36、13、1、49(98.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施治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较

施治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相近,P>0.05;施治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改善的程度更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最大聚集率16.11±2.31分,50.11±4.31%,54.11±10.3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最大聚集率7.11±2.34分,26.11±1.11%,34.11±2.34%;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最大聚集率16.12±2.35分,50.21±4.35%,54.15±10.32%,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最大聚集率7.11±2.11分,38.11±4.21%,41.11±4.34%。

2.3两组认知功能状态、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认知功能状态、睡眠质量更有优势,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状态、睡眠质量分别是28.42±1.25分和4.42±1.25分。对照组认知功能状态、睡眠质量分别是27.42±1.01分和8.46±1.27分。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无异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仅有3例出现出血不良事件。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血栓产生、血流循环异常引起脑组织缺血变化,出现脑梗死,常合并脑微出血,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坏死,促使血小板和血管内膜下胶原蛋白结合后再血管内壁上粘附[3],导致血管内膜厚度增加而出现管腔狭窄和血小板聚集,需要及早进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阿司匹林比较常用,可对血管内皮上的血小板氧化酶活性进行抑制将血栓素A2阻断,稳定斑块和抗炎,对抗血管壁内皮细胞上的 COX2 活性和血小板COX1,将前列腺素合成阻断。而氯吡格雷也有类似作用,但其抗血小板途径不同,在于可选择性阻断腺苷二磷酸受体而促进血小板膜蛋白Ⅱb/Ⅲa 活化,联合阿司匹林效果更好[4-5]。

本研究中,对照组选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则选择阿司匹林加上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认知功能状态、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相比较照组有优势,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无异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加上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1]高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09):1204-1206+1219.

[2]郭爱红,王丙聚,韩晓芳.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05):109-111.

[3]吴生华,顾起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2):133-134.

[4]郭立军,景宏菲,曹阳,魏占伟,王艳芳,管兴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68-71.

[5]陈光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27):37-38.

论文作者:宋竹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论文_宋竹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