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

高校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中应处理的几个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中应论文,关系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的客观形势,要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必须进行变革。在新的形势下,一方面要大力宣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取得的成就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提高自学考试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要以专业调整为突破口,加大改革力度,切实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健康发展。要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设置,首先要辩证地看待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既要看到它已取得的成就,又要正视它存在的问题。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的依据和原则,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各级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这里的主体是指各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机构,它们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策、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管理机构的职、权应该有明确的分工与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的主体是由全国考委(各专业委员会)、省考委(专业委员会)、地市考办和主考学校组成的。从中央到省、地(市)和主考学校构成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运用系统理论分析、研究和进行管理,就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即由管理主体系统、管理客体系统、管理手段系统组成。管理主体系统是从事管理活动、作用于管理客体的个人、集团和组织机构。管理客体系统即管理对象系统,是管理主体行为的承受者,是管理主体实现管理目标的客观基础。管理手段系统是联系管理主、客体之间的媒介,包括物质技术系统、知识信息系统和激励系统。

全国考委是最高管理主体系统,居于主导地位,属于宏观管理,利用管理手段系统作用于省考委、地市考委和主考学校。全国考委公布已论证的专业考试计划、人才需求状况、专业设置发展规划等。全国考委要接受省级考委的反馈信息,确定开考专业计划、修改专业考试计划、协调省际开考、提供科研经费等。省级考委相对于全国考委来说,它是管理客体系统,相对于地市考委、主考学校来说,它又是管理主体系统,属于中观管理。省级考委在接受上级的专业开考指导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经过加工细化,确定本省开考专业,然后由主考学校命题、地市考委组织考试。地市考委和主考学校同处于管理系统的基层,侧重于微观管理。它们把开考信息、专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等等及时反馈到省考委,直到全国考委,具有专业设置中观察员的角色功能。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上下流畅的管理主体系统,具有灵敏的专业设置预报功能,可以顺利实现管理目标。

二、计划调整与市场调整的关系

计划宏观调控,带有计划性、强制性,给社会以正确导向,但往往统得死板、僵化。市场灵活机动,但又带有盲目性、随机性。因此,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不能回避的问题。

计划调整是一种有目的的调整,是根据市场预测的结果确定的,如果缺少了政府引导预测,容易造成人才种类的稀缺和浪费。同时也应看到,计划调整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政府不可能料事如神,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也不可能摸得清清楚楚,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是很好的说明,这要求计划调整在整个专业调整中干涉不能太多。市场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计划调整的不足,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市场机制对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市场信息反馈对供求的协调作用,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都会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各行各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生机。由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量也随之迅速增加。因此,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时,应把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作为最根本的依据,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未来。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有迟效性,社会需求则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如果完全随市场经济的需求来调节专业结构,那么会因社会某一时期迫切需求而设置的专业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可能面临“关、停、并、转”的抉择,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正确处理计划调整和市场调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强调市场调节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计划的引导作用,两种手段协调运用,共同发挥作用。

三、全局调整和局部调整的关系

全局即构成某种事物的总体。局部是总体中的一个单元、一个部分。全局是局部的总和,局部是全局的构成单位。我们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中,既要做好全局工作,注意整体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局部工作,使各地区各部门都能受益。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的全局,是指涉及专业调整的外部社会环境。对整个社会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动进行宏观上的把握,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提供决策的客观需求依据,根据国际产业划分的惯例,开考不同的专业。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将出现由沿海向沿江、沿边纵深推进的发展趋势,由此构成“三沿”(注:马洪主编《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第13页)开放区和内陆非开放区布局。在广大农村、城镇和大中城市按照实际发展水平,构成另一布局。与此相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要考虑全国一盘棋,对于“三沿”开放区和内陆非开放区,应执行不同标准:在“三沿”(沿海、沿江、沿边)开放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重点服务于外向型经济,如微电子学、涉外经济、涉外法律、外语、外贸、外秘以及与此相关的服务于第三产业的专业;在内陆非开放区,专业设置要重点突出职业技术型专业,如美术装潢、文秘、财务会计以及电器维修、汽车驾驶、焊接、缝纫、烹饪、家政等。在广大农村和城镇,专业设置重点发展农、林、畜牧兽医、轻工、纺织等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专业,适当发展诸如生物工程技术等新兴专业,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在大中城市,专业设置应重点发展公用事业、服务业、旅游业、信息业、光纤通讯、激光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相关专业,培养一批新型的、急需的第一线人才。

局部调整是指以省、地区为单位,确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开考专业,每一个省、地区都有本地的特色,在全局精神的指导下,发挥本地区优势,开考促进当地经济迅速发展的专业。

总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在全局精神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需要,开考自己的特色专业。改变全国、全省一个模式的局面。各地应该开设一些小型、短期、针对本地区域部门需要的专业,去充实、丰富全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系。

四、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重点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抓住重点,以促进其他问题的解决;同时又要以适当力量去解决一般问题,以利于加速重点问题的解决,要学会“弹钢琴”(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86页)的解决问题方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工作重点在哪里?全国考委在《关于制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专业考试计划的几点意见》中指出:“积极稳妥地发展应用性专科考试,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调整开考专业。”(注:《自学考试文件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39、7页)阐明了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人才,尤其是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即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型专科具有这方面的功能,是今后一个时期内专业调整的重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型专科,是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专科教育的一种形式。应用型专业,包含着部分高新科技与现代化管理手段等,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生产过程。所以,应用型专科教育在开发智力资源、合理配置生产中的劳动力结构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专业把自学考试的灵活性、开考专业的应用性恰当地融进高等教育之中,具有周期短、转向快、侧重应用的特点,充分体现其及时适应社会需要的作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其它高等教育更具有开考应用型专业的优势,打破了普通高校的条条框框,从知识结构的专业性、专业设置的应用性、学习形式的业余性上,都适应了成人学习的实际,比其它形式的高等教育更受人们的欢迎。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的一般问题是指那些理论性较强,或在一个时期不需要大幅度调整的专业,如师范类专业、医学类专业等。师范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侧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毕业后能够教书育人。医学类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原理知识,毕业后结合临床经验,能够治病救人。这两个专业属于长线专业,在社会发展中,不宜经常调整,应保持专业的稳定性和系统性。

重点和一般是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中的重点和一般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要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认清哪是重点,哪是一般,又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五、停顿式调整和运动式调整的关系

所谓停顿式调整是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每隔一段时期,停下一批开考专业,集中进行调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可以迅速地进行专业的关、停、并、转、开,使开考专业结构趋于合理。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有连续性,一个专业开考3年,并不是所有的考生全部毕业, 有的考生要延续5~7年才能毕业,甚至更长。因此这种办法尽量不用,如果要用,涉及面也不宜过大。

所谓运动式调整是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调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用正确的预测方法,每年甚至每半年都在不停顿的状态下调整开考专业。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时刻瞄准市场,善于捕捉市场信息,使人才供需在总体上趋于平衡。

无论进行停顿式调整还是运动式调整,首先要搞好人才预测,为专业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国务院颁发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指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以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根本方向,讲求社会效益,保证人才质量。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和开考条件的实际可能,设置专业。”(注:《自学考试文件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39、7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必须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科学人才预测,来设置专业。钱学森也说:“情报不正确,经常导致错误的决策;情报不完备,经常导致决策的纷争,甚至争而不决。”(注:钱学森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05页) 为了使各种规划的决策实事求是,我们要重视正确的预测办法,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通过对社会的预测,推算经济发展对人才类别、 层次、数量的要求

确定开考专业,首先要进行社会人才需求预测,即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人才的岗位学历规范,预测未来目标年度的人才需求量,它主要是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合理需求来考虑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现有人才拥有量的调查。人才预计需求量与现有人才拥有量之差就是教育在未来目标年度内应培养的人才量。

张彦等提出的人才需求预测基本公式(注:张彦等: 《人才经济学概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60页),为人才需求预测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即各级各类人才占劳动力总量的比例结构与物质资料和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的比例结构必须协调一致,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

(二)通过对考试客体的预测, 了解考生的职业意向以及是否体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优越性。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客体,系指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全体考生。考生参加考试,是因为个体有了教育需求。然而,个体教育需求的形成除了要受社会需求外,还要受特定时期的就业出路、政策导向、社会思潮以及个人学习动机、抱负水平与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合理的成份,也有不合理的成份。合理的教育需求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确定开考专业的重要依据之一。有些专业是社会需要的,如农林、兽医学,却久久不能发展,这主要是因为考生人数太少,也就是说,考生报考专业的意向,不完全与社会要求相吻合。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报考专业的趋向性和规律性,直接影响着专业的开考。由此我们应当对考生进行教育需求、职业意向的调查分析,包括考生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态度、欲报考的专业、类型、层次及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普查或抽样调查,据此推算各专业的生源情况。搞好生源预测,是正确确定考生范围、人数的基础,以保证专业开考获得足够的规模效益。

标签:;  ;  

高校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