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卡因治疗咯血的疗效和副反应观察论文_魏建军,冷荣柏,王建中,徐君美

魏建军 冷荣柏 王建中 徐君美

(扬中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 212200)

【摘要】 目的:探讨普鲁卡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普鲁卡因组患者40例,垂体后叶素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时间以及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普鲁卡因组副反应明显少于垂体后叶素组。结论:普鲁卡因在咯血治疗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咯血;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053-02

在临床症状中咯血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大量咯血则必须及时得到治疗,否则会发生严重的后果[1]。在我国,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占咯血病因的前三位[2]。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中至大咯血患者。血液病、风湿性疾病、出凝血性疾病、肺硬化性血管瘤引起咯血[3]、妊娠、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进入本项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包括40例普鲁卡因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0~80岁,平均61.3±9.9岁;40例垂体后叶素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2~79岁,平均60.8±9.5岁;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 0.69>0.05)。诊断标准:咯血量少者为痰中带血,中量可达100~200ml/24h,大量多在300~600ml/24h以上[4],或一次咯血量>100ml者[5]。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采用患侧卧位,避免用力大小便,服用活血化瘀、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均停用,并备好吸引物品,防止窒息,患者均给予血凝酶1u Bid~q8h,维生素k1 10mg qd,支气管扩张者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肺结核咯血予抗痨治疗,肿瘤患者予对症处理。普鲁卡因组予普鲁卡因皮试阴性予普鲁卡因维持,先以0.25%普鲁卡因20ml静脉缓慢注射,继而将5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以0.6~1.0mg/(kg•h)持续静滴。垂体后叶素组予垂体后叶素维持,予垂体后叶素40U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以0.1u/(kg•h)持续静滴,并根据患者血压波动和其他情况适当调整滴速。两组均出血停止后2~3d逐渐减量至停药,一般用药3~7天。普鲁卡因过敏和使用垂体后叶素或普鲁卡因<24h的患者退出本项研究。使用>24h后,因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而改用其他治疗方法者纳入治疗失败。

1.3 观察方法

全部患者观察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咯血量、咯血停止时间。以及是否有副反应,普鲁卡因副作用主要副作用为头晕、心慌、失眠、面色潮红。垂体后叶素副作用主要为头晕、胸闷、心悸、腹痛、便意、血压升高、电解质紊乱等。

1.4 疗效标准及判定

①显效:应用药物后,24小时内咯血明显减少,3d内咯血停止。②有效:应用药物后24~48咯血明显减少,7d内咯血停止。③无效:应用药物后咯血有减少,但反复加重或7d仍有少量咯血。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x2=0.284,P=0.867>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

2.2 两组患者的副反应

普鲁卡因组发生头晕1例,心悸1例,失眠2例,面色潮红3例(共4例患者),但经对症处理均能耐受。垂体后叶素组发生头晕2例,胸闷心悸7例,失眠3例,面色苍白10例,腹痛、便意8例,血压升高4例,电解质紊乱5例(共18例患者),其中有5例患者(均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因副反应较多、症状较重经对症处理症状不能缓解,因不能耐受副反应而停用垂体后叶素而改为其他方法止血,归入治疗失败(χ2=14.70,P<0.05)。

3.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垂体后叶素为治疗中大量咯血的经典用药,垂体后叶素为垂体后叶的水溶性成分,内含催产素和加压素,其中加压素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其可以收缩肺小动脉,并对血小板凝聚成血栓有促进作用,同时使肺循环血容量不断减少和血压慢慢降低,最终会起到止血的效果[6],但同时垂体后叶素对全身小血管具有强烈的收缩作用,使身体各个重要器官因缺血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可有升高肺动脉压、致冠脉痉挛、心肌缺血、血压暂时升高、头痛、腹痛、便意等不良反应,垂体后叶素具有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大量使用后出现水、钠潴留而导致稀释性低血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低血钾和低血钠,大多数患者连续用药3d后出现,可出现明显的低血钾和低血钠。垂体后叶素禁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肺心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孕妇。普鲁卡因已有报道用于治疗咯血,其止血机制现认为与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兴奋迷走神经、扩张外周血管、减少肺血流量、降低肺动脉压和支气管动脉压有关[7];另外也有文献报道普鲁卡因对血管运动中枢可以起到抑制作用,外周血管慢慢扩大,并且肺动脉压力也得到有效降低,也属于治疗咯血的一种方法[8]。普鲁卡因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舌或唇麻木、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而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普鲁卡因引起过敏性休克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仅见于个案报道[9]。(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表现为兴奋和惊厥,本研究未发现有此类副反应。(3)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患者出现心悸、脉速、血压下降等表现。因体外试验普鲁卡因的血浆半衰期成人男性为21±2s,女性为25±1s,故普鲁卡因用于咯血需持续静脉点滴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以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普鲁卡因与垂体后叶素在治疗咯血上疗效相当,但普鲁卡因的副反应明显少于垂体后叶素组,尤其在60岁以上老年人,考虑可能与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有潜在血管硬化可能,垂体后叶素以缩血管为主,使得副反应发生率增加,临床使用受限。故普鲁卡因治疗咯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金芬,林俊,陈敬国,等.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联合普鲁卡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08,15(12):16.

[2]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

[3] 刘庆熠,刘广杰,陈砚凝,等.肺硬化性血管瘤59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50):58-59.

[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13.

[5] 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7-260.

[6] 张 勇,王永一,余 兰,等.普鲁卡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6):822.

[7] 满中华.普鲁卡因治疗大咯血68例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5):31.

[8] 陈卫.普鲁卡因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肺结核合并大咯血78例[J].江苏医药,2012,38(18):2210.

[9] 王薇,李坚,吴新民.普鲁卡因致过敏性休克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1):903.

论文作者:魏建军,冷荣柏,王建中,徐君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普鲁卡因治疗咯血的疗效和副反应观察论文_魏建军,冷荣柏,王建中,徐君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