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老年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论文_余新艳,魏欣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宁夏银川 750001)

【摘要】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老年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70例,将有脑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体征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无脑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体征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头颈部的侧支循环通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0例患者中65例(92.86)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有36例(51.43)后交通通脉侧支开放,有18例(25.71)颈外动脉到颈内动脉侧支开放;70例患者中未发现侧支循环的有3例,建立了1个侧支循环通路的有27例,建立了2个侧支循环通路的有32例,建立了3个侧支循环通路的有8例。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直观的了解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充分,以及侧支循环通路的建立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内动脉闭塞;侧支循环;代偿能力

【中图分类号】R4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056-02

颈内动脉闭塞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也可以引起包括前三分之二大脑的巨大脑硬塞,脑动脉环的功能和侧支循环开放的数量及能力决定着决定着闭塞的速度和部位,因此及时准确的了解老年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就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老年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进行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70例,将有脑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体征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无脑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体征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在58~85岁之间,平均年龄(67.1±1.2)岁;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在59~85岁之间,平均年龄(67.2±1.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颅超声检查,采用2.0MHz的探头,按照临床常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以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血管搏动指数、血流方向四项为此次研究的检测分析参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压迫颈总动脉实验进行辅助检查。

1.3 侧支循环评估标准

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1)经颅超声检查,患侧大脑前动脉A1段的血流方向出现逆转,健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高。(2)压迫颈总动脉实验中,健侧颈总动脉受压迫时,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出现下降。

后交通动脉侧支开放:(1)患侧大脑后动脉P1段的流速升高,高于健侧大脑后动脉流速的50%以上。(2)患侧大脑后动脉P1段的流速升高,并且高于患者大脑中动脉流速的20%以上。(3)患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高,收缩期血流速度高于100cm/s。

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侧支循环开放:(1)患侧滑车上动脉频谱形态颅内化,压迫同侧颈外动脉分支面动脉及下颌动脉,滑车上动脉血流速度降低。(2)患侧的眼动脉频谱形态颅内段,血流方向逆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则需要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57.3±11.4)cm/s;观察组患者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42.7±10.1)cm/s;观察组患者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

70例患者中65例(92.86)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有36例(51.43)后交通通脉侧支开放,有18例(25.71)颈外动脉到颈内动脉侧支开放;70例患者中未发现侧支循环的有3例,建立了1个侧支循环通路的有27例,建立了2个侧支循环通路的有32例,建立了3个侧支循环通路的有8例。建立2~3个侧支循环通路的患者所占比例对照组多于观察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颈部动脉闭塞的检出率逐年增加,脑底动脉环的功能和侧枝循环决定着闭塞的速度和部位[1]。临床上有无明显的症状也取决于患者是否建立了有效的侧支循环,因此及时掌握患者是否有建立侧支循环以及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2]。此次研究中70例患者中65例(92.86)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有36例(51.43)后交通动脉侧支开放,有18例(25.71)颈外动脉到颈内动脉侧支开放,说明经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是颅内侧支循环最有效的通路,代偿能力最强,后交通动脉侧支开放代偿能力排在第二位,颈外动脉到颈内动脉侧支开放则多见于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此次研究中建立了3个侧支循环通路的8例患者均来源于无明显症状的对照组,也说明了患者是否建立了有效的侧支循环是决定患者是否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直观的了解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充分,以及侧支循环通路的建立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庄丽.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颅内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的评价[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5(09):982-983.

[2]张明明.缺血性脑卒中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2015,13(03):1-38.

论文作者:余新艳,魏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老年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论文_余新艳,魏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