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基属于房屋建设工程中的基础环节,对工程整体质量和功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也会对关系到房屋使用过程中的整体稳固性和耐久性。所以建筑企业相关人员就必须要对相关专业技术的使用加大重视程度。在本文中,就对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做出明确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的开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地基结构是房屋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部分,是最为关键的隐蔽性施工环节,此环节施工效果会直接关系到房屋整体的稳固性和使用期限,特别是目前建筑工程规模在不断扩展,整体构架也愈加繁杂,这样就对地基环节的施工技术提出更高的标准,所以施工企业人员就应当切实强化地基施工质量,为房屋整体稳定性的增强和使用期限的延长奠定坚实基础。
1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概述
从整体角度分析来看,现代房屋工程中的地基环节施工技术都体现明显的压缩性、剪切性和透水性等特点。而地基应当体现承担房屋整体重量的功能,因此,要想切实强化房屋的整体稳定性,就应当保证地基具有最高的承载性。倘若地基的承重性不符合施工标准,就可能会使得房屋结构不能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继而导致剪切性伤害。因此,在地基施工环节中,就应当保证高度的抗剪性。另外,在房屋工程发展中,往往还会出现土方沉降的现象,而地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压缩性。因此,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也体现高度的压缩性。最后还应说明的是,在工程地基环节进行中,还往往会由于诸多外来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渗水现象,如在地基基底空间进行作业时,还时常出现流沙问题,因此现代的建筑企业就应当有效运用专业技术,对以上问题做出有效防控。
2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提高地质勘察结果的准确度
施工企业所整理出的现场勘测记录资料,其中内容应体现现实性、全面性和精准性,以保证将工程现场的各部位条件都给出完善的记录。防止在地基环节进行中,突发安全问题,导致地基施工无法稳定开展。那么在具体行动中,建筑企业人员就应当结合施工标准,对勘测项目做出精准的规划。特别是对于现场淤泥和地势复杂区域的勘测,更应当从严格的角度进行作业,在此环节中,必须要将勘测数据做出全面记录,因为这些数据能够为后续施工环节的高效开展提供指导。所以不能体现粗化的作业态度,更不能体现随意性状态,倘若如此,就必然会严重妨碍后续施工环节的稳定开展,基至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除此之外,在现场勘测环节进行中,还应当加大对钻孔环节的重视程度,并保证孔洞深度与施工标准、厚度压缩标准相切合,倘若孔洞深度低于以上标准,或者在下入桩体前,就必然无法对基底土层的沉降程度及其桩基的承重力做出精准预测,也可能难以对地基设计环节提供精准的参考数据。最后还应重点强调的是,在工程现场勘测环节中,还应切实保证各个孔洞的大小、间距、和与相关要求的切合性,促进土层的不均匀度得到全面体现,防止在工程发展后期产生建筑构架形变、开裂等不良后果,以防止对工程单位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2.2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设计,是基于建筑工程的整体需求以及施工区域的地质勘察结果而进行规划设计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地质勘察报告所提供地基载荷能力的建议取值开展相关设计工作,准确测算出地基土压力,进而保证地基工程的承受能力符合建设要求,确保建筑物主体在日后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地基沉降、开裂等质量问题;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中的基础承重能力进行复核;还是随时观察地基基础是否发生倾斜或大幅沉降等现象,一旦出现此类问题要立即停工,施工人员要与设计人员、勘察人员一起找出问题的根源,并且提升有效的解决措施,避免给建筑结构带来致命性损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地基基础工程的合理选型
在具体使用中,地基部分不仅要体现对自身的承重能力,而且还应体现对房屋纵向系统的承重能力,如果此部分承重性没能体现以上状态,或者其中的土质属于软质土,就应当优先对独立式的施工模式进行运用,因为这样能够有效扩大地基与房屋底面的贴合面积,以此提高房屋整体的稳定性。如果在精准预测承重性的条件下,就需要借助沉井基与桩基等模式进行施工,如果现场土质符合工程发展要求,就需要借助支撑式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模式来将地基结构与房屋底面进行充分贴合,以保证工程质量与预期效果的切合性。
3常见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法
3.1注浆法
注浆法属于现代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常用技术,此项技术的操作流程为:一是在具体施工进行前,应当对工程现场做出全面的勘测,结合勘测数据开展相应的施工环节,并且还应对孔洞的深度、大小、间距和总量做出合理规划,更应保证各勘测数据的全面性和精准性;二是灌注环节所运用的混凝土浆液应当结合现场客观条件做出相应比例的调制,并加大对浆液温度和浓度的严格把控,以确保浆液状态与施工标准的切合性。三是结合专业理论来对注浆的比例做出严格把控,避免出现渗浆的问题,保证地基施工效果与预期目标的相切合。四是在注浆环节结束后,应当借助相应的措施避免注浆管线发生凝固封堵问题,进而为其他施工环节的高效进行奠定坚实保障。
3.2强夯法
强夯法也是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的常用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为:一是要确定一个夯点,再根据这个夯点依次确定其它夯点的方位;二是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借助推土机对 夯点进行预压,以保证施工地面的平整度,提高定位测量的精准度,从而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若施工现场存在大量的积水,则需要事先在地面上铺设一层厚度约2cm的砂石,可有效发挥抵挡水位的作用;三是在选择砂石材料时,必须确保砂石的均匀度,以保证砂石的铺设质量,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3.3施工完毕后进行质量检测
在地基施工环节完毕后,建筑企业质检人员应当对此环节做出全面质量和功能试检,并总结出试检结果数据,以据此数据来分析施工效果与施工标准的切合性。倘若所有试检都合格,还应当对其中的混凝土部分施以隔水卷材,以做养护;倘若有试检项目不合格,建筑企业人员就应当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合理地修整,防止对其他施工环节的稳定进行留下干扰因素。在修整环节结束后,质检人员还应当做出复检,直到相关质检项目通过,并体现与施工标准的切合性。
结语
国内建筑企业内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想体现高度的适应能力,建筑企业应当尽快强化本身的竞争实力,也就是施工效果和水平。在建筑工程发展中,地基施工属于工程中的初始流程,也是实现预期施工效果的关键性流程,并且此流程项目会关系到房屋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和耐久性。所以建筑企业人员就应当从严格的角度,对地基流程的施工质量做出严格把控,充分结合专业规范开展作业,进而为理想效果工程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方佑政.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6):32-33.
[2]常卫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8(11):133.
[3]周向宇,侯运锋.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8(38):4.
[4]袁欣.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J].科技视界,2018(21):199-200.
论文作者:何笃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地基论文; 环节论文; 工程论文; 房屋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