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业银行转型初期的信贷工作_农业银行论文

论我国农业银行转型初期的信贷工作_农业银行论文

论农行转轨初期的信贷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行论文,信贷论文,初期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现在起到1997年,将是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农业银行信贷工作必将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站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看问题,冷静分析、认清形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把握重点,开拓性地做好信贷工作。

一、转轨初期农业银行信贷工作面临的形势

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许多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对农业银行信贷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整体推进的新阶段,财税、物价、外汇、金融等宏观部门的改革正在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财务会计制度正在完善。这些重大改革措施的实施,既为农业银行改进信贷管理提供了契机,同时也给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贷工作增加了难度。特别是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一大批企业的资产组合和产权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相应地,农业银行信贷经营对象、承贷主体也发生了重大转换。此外,随着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和工商税制的改革,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收益也会发生一系列波动,这必将对农业银行信贷经营与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迫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拿出对策。

2.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信贷资金的需求更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是转轨初期乃至更长时期农业银行信贷工作的首要任务。农业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业连续几年徘徊不前的严峻现实,已引起最高决策层的高度关注。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加农业投入、切实加强农业的措施不断出台。这就决定了在整个转轨初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内,支农仍将是农业银行的首要任务。这给我们的信贷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难题:即如何处理好向商业银行转轨与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按商业化、多元化要求调整资产结构与增加支农投入的矛盾等。这些难题在信贷工作的实际运作中相当棘手,但却不容回避。

3.政策性业务分离后,农业银行资金循环规律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以营运信贷资金为主要对象的信贷管理工作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在政策性业务分离以前,农业银行资金循环规律基本是:上半年农村存款季节性下降,支农贷款大幅度投放,收购贷款回笼的资金正好可以调剂用于支付农村存款和支持农业生产;下半年收购资金投放需求量大,恰好又可以用从农村组织的存款和收回的农业贷款等回笼资金垫付解决,资金循环余缺互补、自成体系。政策性业务从农业银行分离后,农业银行的整个资金循环规律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上半年支农资金刚性投放而缺乏相应的资金来源,下半年大量资金回笼又缺乏合适的资金运用对象和渠道。这样的资金循环体必然对我们的信贷资金来源渠道和贷款的投向、期限、结构带来一系列影响,迫切需要我们探索新的信贷管理方式和方法,寻找新的适合农业银行资金特点的承贷主体,培植新的效益生长点。

4.农业银行虽然分离了政策性业务,但仍然承担着政策性业务的全面代理任务和责任。农业银行信贷工作既要筹划组织好自营商业性业务的营运与管理,又要搞好各项政策性代理业务的运作与管理,关系比过去更为复杂,任务比过去更为艰巨,责任比过去更为重大,困难也比过去更多。这无疑给农业银行信贷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要求。

5.金融法律法规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完善,对农业银行信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金融法律法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特别是《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和实施,一方面使农业银行的各项经营活动有法可依,并为我们提供了依法约束自身经营行为的准绳,有利于我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农业银行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对我们信贷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原有的许多操作规程、制度办法乃至经营方式,都需要按照“两法”进行规范和完善,有的条条款款甚至要按“两法”进行重大调整。

6.农业银行内部的信贷管理工作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一是主体地位不突出。我们虽然在口头上一再强调信贷是农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但在思想上和实际行动上并没有把主体业务放在主体位置上,尤其是没有把主要精力、主要力量放在信贷工作上;二是信贷资产质量低,这已严重地影响了信贷资产的安全、流动和效益,成了制约农业银行经营效益的主要瓶颈;三是操作不规范。近几年来,各级行在工作实践中借鉴国际国内商业银行管理经验,探索建立了一些适合农业银行特点的信贷管理规章和制度,但是,不系统、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较为突出,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和违章不究的问题也很普遍,迫切需要我们在转轨初期努力改进;四是人员少、素质差。这些年来,农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很快,信贷规模迅速扩张,我们虽然在信贷力量上也做了大量调整和充实,但相对业务发展需要而言仍显不足,加之在信贷人员中间,经过正规专业训练的信贷人员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仍然偏低,难于适应业务迅速发展和情况不断变化的要求。

二、转轨初期农业银行信贷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鉴于转轨初期信贷工作面临的上述形势,从现在起乃至整个转轨初期,农业银行信贷工作必须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即:紧紧围绕提高信贷经营效益这个中心,调整信贷经营战略,改善信贷经营方式,强化信贷经营管理,创新信贷经营机制,降低信贷经营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在贯彻和落实指导思想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三个观念”,始终坚持“三个并重”,即:在资金安排上牢固树立量力而行、自求平衡的观念,在资金使用上牢固树立资金效益效率观念,在资金管理上牢固树立自觉服从宏观调控和系统管理的观念;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与加强信贷管理并重,盘活信贷存量与优化信贷增量并重,抓好自营业务与抓好代理业务并重。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转轨初期农业银行信贷工作要努力实现以下三大目标:

(一)效益性目标。从1995 年起,每年新增贷款收息率要达到100%;上年帐内应收未收利息挂帐部分每年收回50%;历年积欠的表外应收未收利息力争每年减少10至15个百分点。

(二)安全性目标。从1995年起,逾期贷款和催收贷款每年要在上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3个和5个百分点,争取到1997年底,达到中央银行控制的“852”目标,即:逾期率8%、呆滞率5%、呆帐率2%。

(三)流动性目标。从1995年起,要通过调整信贷资产的期限配置比例,力争到1997年底,实现中央银行控制的流动性比例目标,即: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不得低于25%,一年期以上(含一年期)的中长期贷款与一年期以上(含一年期)各项存款之比不得超过120%的规定。

为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实现转轨初期农业银行信贷工作的三大目标,在当前乃至今后两、三年内,要突出抓好以上几项重点工作:

(一)大力调整信贷结构,改善信贷资产配置格局。当前农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差、效益低,与信贷资金的结构配置不合理有重要关系。要实现转轨初期信贷工作的三大目标,必须花大力气调整信贷结构:一是调整信贷资金的区域结构。要按照“巩固农村,开拓城区,以城带乡,城乡互补”的总体战略,重构信贷资金的区域配置格局。要通过大力开拓开发城区业务和加速省、地、县三级直属经营的发展,来培植新的经济发展点和效益生长点。为了强化信贷资金的区域调整力度,每年的贷款增量要保证有60%以上用于县及县以上城区,力争到1997年底,县城及县城以上区域的信贷占比提高到60%左右。二是调整信贷资金的产业结构。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以及寻求新的产业依附和建立新的高效生长点的要求,调整和优化信贷资金的产业结构。从今年起,要通过盘活存量和优化增量,努力使信贷资金向“两高一优”农业、创汇农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城市基础产业和以大市场、大商场为主体的流通业倾斜。当前,尤其要突出支持粮棉大县和“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支持“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建设,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适销对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乡镇企业的发展,支持城乡商品流通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支持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是调整信贷资金的期限结构。农业银行信贷资金期限结构上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等中长期贷款比例偏高,流动资金贷款规模相对不足。这不仅加剧了短期资金供求矛盾,也加大了农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因此,必须要下决心调整。要贯彻中央银行强化商业银行贷款流动性管理的规定,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严格贷款展期管理,坚决控制和压缩中长期贷款,确保中长期贷款不超过规定比例指标。各行要根据这一总体要求,安排辖内的贷款期限配置。四是调整信贷资金的企业结构。农业银行信贷资金企业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关停企业、经营严重亏损企业和资不抵债企业占用贷款太多。这种信贷资金的企业配置格局,是制约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的重大障碍,必须下功夫压缩这类企业的贷款,严格控制对这类企业的增量投入,确保增量贷款尽量向高效优质企业和产权关系明晰的企业倾斜。要通过一至三年的努力,使农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结构达到以下要求,即:特一级企业贷款占比达到40%以上,二级企业贷款占比达到35%以上,三级企业贷款占比控制在20%以下,关停企业贷款控制在5%以下。

(二)改善经营方式,全面推进信贷集约经营。集约经营是优化信贷投向,提高资金营运效益的有效途径。要按照商业化经营准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尺度,排出近三年农、工、商、外各项贷款支持的企业目录序列,并严格按序列实施。要通过集约经营,扶持和培植一批信贷资金的高效载体,促进农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和效益的明显改善。为了保证集约经营的实施,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收缩贷款审批权限。原则上县支行没有固定资产贷款审批权。二是收缩贷款面。要以县支行为单位,根据业务量情况,分别选择资产负债率低、风险小、效益高、后劲足、信誉好的重点骨干企业,集中规模和资金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加大系统调控力度。为了促使信贷资金向效益好的地区和项目流动,解决资金规模与投资项目脱节的矛盾,省、地两级行要加大对资金和规模的统筹调控力度。在资金上,要加大二级准备金调控比例,对资金充裕的行办理长期性的约期存款,对资金需求大、效益好、当地行解决不了的企业可组织银团贷款,在集中资金时要注意照顾基层行的利益。在规模上,要改变过去平均分配的办法,与资金实力、资产质量、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挂钩分配,并适当集中一部分规模,解决重点项目的需要。

(三)全面实施信贷风险管理,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全面实施信贷风险管理,是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要把加强贷款的风险管理作为转轨初期各级行的重要工作来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是做好以下基础工作:一是按照贷款风险度安排信贷计划。信贷计划的安排,要与信贷资产质量挂钩,与贷款风险度挂钩,确保新增贷款向风险低、效益高的区域倾斜。二是按贷款风险度调整和确定贷款审批权限。各级行在发放贷款时,一定要准确测算贷款的风险度,并把贷款风险度作为贷款决策的主要依据。要按贷款风险度的高低,重新确定各级行的贷款审批权限,并对风险含量高、额度大的贷款审批权限上收一级。任何单位都不得越权审批发放贷款。三是全面推行担保抵押方式。今后,各级行所有新增贷款基本采取担保抵押方式,尽量减少信用贷款。要加强对抵押物的所有权证明和担保人的资格、能力审查,确保担保抵押的严密、完整、合法、有效,避免流于形式。四是推行审贷分离制度和实行贷款管理责任制。要通过贷款调查、贷款审批和贷后检查的岗位分离,明确岗位责任,规范贷款运作,强化贷款管理过程的相互制约。五是加强贷款跟踪管理,建立信贷风险损失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贷款可能出现损失的风险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风险,防患未然。六是逐步建立贷款风险损失补偿制度。包括企业风险基金、行业风险基金和区域风险基金。对建立各类风险基金搞得好,防范贷款风险效益显著的,可以在贷款规模上予以倾斜。

(四)下大力盘活不良贷款,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益。农业银行信贷资产存量中的不良贷款成因复杂,已严重影响了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影响了农业银行的财务效益,影响了农业银行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在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整个初始阶段,各级行一定要把盘活不良贷款作为信贷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组织和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打一场盘活不良贷款的攻坚战,力争实现转轨初期信贷工作的质量效益目标。一是要消除思想障碍。现在不少地方对盘活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厌战和畏难情绪,认为盘活工作抓了多年,可以想的法子都想了,该使的劲都使了,可以盘活的大都盘活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无潜力可挖,对盘活工作缺乏信心。各行要帮助广大干部职工分析盘活潜力,理顺盘活思路。特别是要运用典型来帮助干部职工消除思想障碍,增强盘活信心,打好盘活工作的思想基础。二是要善于把握机遇。当前,随着经济体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给我们改善信贷管理,盘活不良贷款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契机,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够在盘活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要突出清收盘活重点。要突出重点产业、企业和区域抓清收盘活,重点突破供销社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责任制以前的陈欠农贷,要坚持管理与支持并举,要抓住企业转制的机遇,采取“一厂一策”的办法,运用信贷手段推进企业搞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关系,优化资产配置和建立合理的内部经营机制,搞活生产经营,清收盘活不良贷款。

(五)认真负责地做好代理业务工作,确保各项代理业务正常运作。发行在近三年内机构相对稳定,发行的业务全面委托农业银行代理,因此农业银行要把代理工作做为主要工作任务。要把代理业务当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农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切不可因为农业银行的工作问题而出现农副产品收购打“白条”和收购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

三、做好转轨初期农业银行信贷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始终把信贷工作当作全行的主体业务来抓。这不只是因为信贷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地位所决定的,而且也是农业银行要翻身,要发展,要摆脱眼下经营困境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首先,农业银行要履行好支持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必须要高度重视信贷工作。因为农业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承担支持经济发展的重任。我们只有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通过强化信贷管理,合理确立信贷资金投向、投量,并按信贷管理的内在要求强调资金效益,才能实现信贷资金的安全、流动和效益,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次,农业银行要摆脱眼下的经营困境,也必须要从强化信贷管理入手。农业银行已经连续几年亏损,导致这种局面的因素错综复杂,但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大量的贷款不能正常生息,不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各行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信贷工作在转轨初期的重要地位,真正从思想上、组织上、政策上、制度上重视信贷工作,切实把信贷工作做为转轨初期农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来抓。

(二)强化信贷基础建设,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一是要充实信贷力量,提高信贷人员素质。突出信贷的主体地位,首先要突破信贷人员在数量上相对短缺、在素质上相对偏低的格局。要切实按规定比例配足信贷人员。要组织信贷员学理论、学业务、学法规,不断提高信贷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二是健全贷款管理的组织机构。信贷机构要相对稳定,不能把信贷机构与其他机构合并。三是要全面落实信贷规范化建设。信贷经营管理活动必须做到按政策办事,按程序操作,责权利配套,约束与监督结合。

(三)注重发挥全行整体合力,推进信贷工作上台阶。信贷工作做为农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一个涉及全行各个部门的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全行的整体合力。一是加强信贷的计划调节,优化增量配置。计划部门在贷款规模分配上,除专项贷款外,要与信贷部门一起试行将规模分配同各行贷款风险考核指标挂钩,对资金使用效益好的要实行倾斜政策。二是加在信贷质量考核在经营目标责任制中的份量。由计划部门牵头,统一全行的业务经营目标,把贷款的质量指标考核作为业务经营考核的重点。同时,人事部门在分配编制、津贴、干部奖励,会计部门在审批费用率上,都要与之挂钩。三是强化贷款的审计监督工作。在信贷部门自查基础上,审计部门要把贷款质量的审计作为重点。对贷款决策、贷款回收、资产质量的真实性实行跟踪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加强纪检监察部门的执法检查和法律顾问室的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法律咨询,落实依法管贷的各项措施。

(四)切实加强对信贷工作的领导,努力实现信贷管理部门的职能转换。各级行的主要领导要定期抽出专门时间研究信贷工作。加强对信贷工作的领导不能仅停留在资金的分配、项目的落实上,要深入研究强化信贷管理的具体措施,要研究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及对农业银行信贷工作的影响和要求,要站在宏观经济的高度研究信贷政策。当前要着重研究和积极推进信贷管理部门的职能转换。随着以风险管理为特征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过去以产业分工为特征的内部部门设置和职能必须进行调整和转换,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主要抓管理上来。信贷部门的基本职能应该是在行长领导下,制定发展规划,研究政策制度。指导资金营运,加强检查监督,搞好质量管理。因此,在职能上省分行信贷部门主要是研究政策、确定规划、制定制度和组织银团贷款;二级分行信贷部门主要侧重抓项目评估和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加强检查监督;县支行信贷部门主要是执行制度,按操作规程发放贷款和收回贷款,盘活资金存量。

标签:;  ;  ;  ;  ;  ;  ;  ;  ;  ;  ;  ;  ;  

论我国农业银行转型初期的信贷工作_农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