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古寺、山水洗尘心——浅谈上天竺景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论文_雷晗辰,张永龙

深山藏古寺、山水洗尘心——浅谈上天竺景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论文_雷晗辰,张永龙

杭州园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7

摘要:西湖景区自申遗成功以来,对景区景观的提升改造都非常谨慎,如何最大程度尊重原貌,还原自然生态,还要体现园林之美、历史文化之美,是景区内所有提升改造项目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以上天竺景区景观提升改造为例,介绍低影响改造方法。

一、设计概况及背景

天竺路自灵隐寺山门前开始,经过法镜寺、法净寺直至上天竺法喜寺,两侧是由民居改造成古香古色、禅意幽幽的天竺香市,是杭州新西湖十八景之一。但是由于用地原因,天竺路在中天竺之后和梅灵北路汇合,只留一条3.5m的游步道继续沿着溪流通往上天竺。天竺香市的意境也自此结束。中天竺-上天竺景区经过2006年的整治,环境有了大幅改观。近年随着上天竺香客及游客的人数持续增加,对景区的交通,环境及管理上的压力日见增大,客观上应重新整治提升。

本项目位于上天竺景区,从梅灵北路交叉口至法喜寺沿线及溪流沿线,总体提升范围约2.15公顷。希望通过提升改造工程,梳理交通,提升景观,延续天竺香市直至上天竺。上天竺景区经过2006年的整治,环境有了大幅改观。近年随着上天竺香客及游客的人数持续增加,对景区的交通,环境及管理上的压力日见增大,客观上应重新整治提升。

二、与上位规划的衔接

根据《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竺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红线范围内景源及景点有天竺香市(上、中)、香林佳茗、七星潭月、永清竹浪、卧龙香翠、狮崖晚色、流虹夜雨、天门灏色、五峰残雪、梅坞茶烟、幽淙晴瀑。植物景观方面,竺景群:以竹林、茶地为主要植物景观特色。保护好古树名木和现有林木,对部分节点根据其景观特色进行植物配置。自然林地空余处可适当补植黄山栾树、乌桕等秋色叶树种,林下以乡土耐阴灌木和地被为主,如十大功劳、大吴风草、兰花三七、杜鹃、吉祥草等。建筑周边以白玉兰、山茶、桂花、垂丝海棠、梅花、腊梅、紫薇等为主,呈现出景景不同,季季不同,处处不同的景象。

三、现状主要问题

(1)客流量大,交通复杂且拥堵:中天竺-流虹桥一线完全人车分流,行人安全;流虹桥-上天竺山门沿线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大,需要交通梳理。

(2)重要节点景观较弱,尤其景区入口小而隐,标识性低:现状植物条件非常好,绿量很大,但成片绿地多为成林、杂木林,缺乏管理养护,郁闭度过高;缺乏特色行道树;缺少景区入口景观提示,游客容易忽略入口。

(3)植物疯长,景观特色不足:溪流现状两侧树木生长过于繁茂,溪流水量大小变化明显,现状滚水坝漏水、破损情况比较严重,溪流枯枝落叶以及泥沙淤积,溪流上游还有雨污合流的情况,各种原因导致溪流景观不佳,急需提升改造。

(4)文化发掘少,内涵不足。

(5)管理及服务功能欠缺。

四、设计原则和目标

以“深山藏古寺、山水洗尘心”为设计理念,在充分尊重现状条件的前提下,以自然生态、以人为本为原则,设计通过对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从交通,文化,景观,功能几个方面进行提升,打造一处交通有序,文化可品,景观可赏,配套完善的景区。

五、设计主要内容

提出“一带一路,双线提升”的景观结构,从溪流景观带和游步道两方面提升景观品质。

5.1“一带”指溪流景观带,清理溪流内的杂物及杂草,对原有坍塌驳岸进行修复,重要地段及冲刷较多处地段设自然景石加固和点景,并结合绿化形成自然溪流风貌。大水面处以自然石设小滚水坝,提升溪流景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新建游步道的建设,整理驳岸,局部增加景石,梳理沿溪植被,下木以石蒜和麦冬为主。

5.2“一路”指游步道沿线,首先是梳理交通,新增游步道,人车分流;同时加强交通管理,使得上天竺景区部分的天竺路只可以通行小型机动车。

上天竺公交站边新建游步道通向法喜寺,方便游客,增加溪流边的游步道,与原有游步道贯通,完善游步道体系,降低隧道口交通安全隐患。

其次在植物景观方面,梳理植被,减少杂木,开阔空间,加强春花(樱花、玉兰)秋叶植物(红枫,鸡爪槭,南天竺),并于沿路补植七叶树,突出佛教氛围和植物特色;强化原有茶地景观,突出上天竺的茶文化。调查天竺路有余地可以种植七叶树的位置,清理原有杂木及病死枯木,并在重点需要提升的位置补植胸径10-15cm的七叶树,形成七叶树特色景观道。预计补植七叶树43株。

主要植物:七叶树/樱花/鸡爪槭/南天竺/六道木/石蒜/石菖蒲/大吴风草/兰花三七。

5.3节点设计

(1)入口节点:适当打开入口空间,设一组景石及“上天竺旧貌”铜板地图,并配合形态好的红枫形成入口景点,尺度做到不张扬又能达到提示的要求。清理后面的杂木,把银杏和流虹桥一并纳入进来,成为入口统一的景观印象,增强入口标识。后撤原有交通岗,藏于景石后。

(2)山门口节点:打开桥头南侧植物空间,换成低矮的地被(兰花三七),节日可适当增加花镜,两侧少量增加景石,烘托气氛。使得节点与庙门形成呼应。

5.4文化传达

挖掘上天竺的历史文化,沿路布置5处文化点,提升文化内涵。

(1)上天竺旧貌:结合入口提升,展示清光绪年间上天竺的版图。

(2)龙井“茶祖”:结合现有茶田,展示上天竺与龙井茶的历史渊源。

宋时名僧辩才晚年从上天竺寺住持退居到龙井狮子峰下的寿圣院,他把白云茶移栽到狮子峰。他在寿圣院期间曾与赵抃、苏东坡、秦观等人品茶吟诗填词。如今,大家都认同辩才为西湖龙井“茶祖”。

(3)上天竺诗话:结合景石小品,展示历代名人有关上天竺的诗词描写。

历代许多名人都曾游历过上天竺,并写下了大量有关上天竺的诗词。如宋扬万里《雨中游上天竺》,宋岳飞《归赴行在上天竺寺偶题》,元赵孟頫《游上天竺》,元倪瓒《宿上天竺》等。

(4)苏轼与上天竺:通过苏轼塑像与文字介绍牌讲述苏轼与上天竺的故事。

苏轼在杭州任太守时就与上天竺有不解之缘,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字。如《天竺祈晴文》,《天竺谢晴文》,《与辩才法师书》,《天竺海月辨公真赞》等。

(5)枫林茶坞:古云:枫树岭,在中印愚冈之交。上多枫木,秋来不异赤城霞起。路通石人岭及灵隐。利用现状的枫林和茶田,打造成一处与电瓶车下客点配套的休息场所,同时也是对上天竺原有自然风貌的恢复和记忆。

结语:上天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新建游步道全长仅200m,将改造工程对原生山林、溪流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并且通过重点植物景观的营造,突出寺庙氛围,是非常好的低影响景观改造范例。

作者:

雷晗辰/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级工程师

张永龙/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论文作者:雷晗辰,张永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  ;  ;  ;  ;  ;  ;  ;  

深山藏古寺、山水洗尘心——浅谈上天竺景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论文_雷晗辰,张永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