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论文_李春梅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二病区 421001

【摘 要】目的:研究浅析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收诊的4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基线资料,按照护理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常规护理的是对照组,观察组则给予集束化护理,对比护理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护理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2组护理前后凝血指标无显著改善,但是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影响

脑出血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属于常见病症,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现阶段临床治疗主要措施则为手术,具有见效快、治疗效果显著等优势;但是大量临床实例表明: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在脑出血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中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1.一般资料

1.1基线资料

抽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诊的4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基线资料,按照护理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0:13,年龄70-82岁,平均(80.00±1.11)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1:12,年龄71-80岁,平均(78.36±1.11)岁;对比分析46例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支持下文中的统计学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术后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在饮食、药物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且在护理中注意抬高患者下肢。

观察组:集束化护理:(1)加强健康宣教;脑出血患者由于发病急,加之对该疾病感性认知不足,导致绝对大多数患者内心均存在恐惧紧张心理;同时患者家属对相关护理措施并不熟悉,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显得慌乱无措,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充分与患者家属交流,使其充分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原因、预防措施等。(2)心理护理:心理干预:正确引导,发泄及排除不良情绪,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预防措施、治疗成功的病例等措施来帮助患者走出疾病阴影。(3)强化基础护理:告知患者术后穿舒适的衣物,下肢穿弹力袜;及时更换体位,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前期以流食为主,多摄入新鲜蔬菜,每日排便,但排便时切勿过度用力[1]。(4)病情观察:通过临床检测PLT、APTT、D2D 等血凝指标来监测患者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要对D2D指标加以重视,仔细观察患者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每3天测量一次下肢周径,若周径差异>1.5cm,则要考虑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康复训练:早期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训练,指导其家属进行按摩;亦可以进行脚踝、足尖外翻、内翻等训练;

1.3效果评价标准

1.3.1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2])变化;

1.3.2对比护理满意度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SPSS23.0计算,计量资料(凝血指标变化)2组间比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后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2组间比值用独立样本X2值检验以%表示,若P<0.05,差异显著,统计学成立。

结果

2.1对比护理前后凝血指标变化

护理前后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凝血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2.2对比护理满意度、静脉血栓发生率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静脉血核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2:护理满意度、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3.讨论

血流遇阻、滞缓、血液高凝、血管内膜破损等因素极易导致脑出血手术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且脑出血患者绝大多数会实施手术,因此受手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则会增加[3]。且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以往临床所采取的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等措施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患者,也不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因此寻求一种既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又能很好满足患者需求的护理措施是现阶段临床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集束化护理是指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将存在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集中起来,共同处理临床医治难度较高的脑出血患者,该护理措施主要目的则是为医护人员提供更理想的治疗效果。集束化护理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护理措施,而是将一系列整体的护理措施集中在一起,而其中的每一项措施经均经过临床证实,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因此一系列整体的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远好于实施单项护理措施。通常情况下,集束化护理一般包括5种左右的护理措施,且每一项都具备实际操作性,均满足临床对操作性、可行性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护理中将几种单项措施捆绑集束在一起,则会很好的确保集束化护理工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大量临床实例表明:集束化护理的创立和应用均具有可靠性、安全性[4-5]、科学性、有效性,且护理方案的制定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所指定的,因此所有护理措施的共同实施效果均好于单项措施的实施。

综上,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实际护理工实施集束化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治疗效果,还能提升科室内的协作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胜菊.脑出血手术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0):198.

[2]崔翱.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1):85-87.

[3]韩蕊.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8,32(01):44-45.

[4]黄珍影,林芳芳,包章丽.浅析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223-225.

[5]杨浩,张峥.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171-172.

论文作者:李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浅析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论文_李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