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地下管线的安全性,本文综合多项因素加以考量,首先对造成地下管线破损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出保护地下管线安全的各项措施,达到减少地下管线损坏、保证安全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过程;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在市政工程建设当中,各种地下管线的施工占据着极大比例,像给排水管道、电缆以及天然气管道等等这些都是给社会大众生活提供所需的必备设施,但是因为它们是埋在地下的,所以无论是在前期的安装上还是后期的维护时,都有较大难度,如果不能采取得当的保护措施,当出现质量问题之后,便会直接干扰到城市交通和群众生活的顺利开展,并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1]。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在市政施工过程当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地下管线进行良好保护。
一.市政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受损的原因
首先,是受到管线自身质量因素的影响,由于使用的时间长、未能及时更换新的管线,或者是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湿度的加重,使管线长时间的处于潮湿环境下,再加上受到一些化学物质的腐蚀等,都是造成管道损坏、电缆绝缘的重要原因。而随着漏电、漏气等故障的发生,管道系统便会陷入瘫痪。
其次,在经济大肆发展之下,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日益增多,像是市政道路、建筑等工程项目的施工越来越频繁,高层建筑由于要进行深基坑的开挖,而打桩、压桩的工作又会给土体带来极大的挤压,导致土体发生显著的变形,严重的甚至会坍塌沉降,而这些都会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另外由于交通压力骤增,诸多施工机械的使用,会使管线上方承担起巨大的荷载,在超出了管线承载的极限之后,也必然会损毁[2]。
最后,像是雨水的堆积或者是管道漏水对土体造成长时间的冲刷,发生土体流失后,由于失去了有效支撑,管线也会容易受损。当然像是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市政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
(一)案例概况
某道路施工基本完成,且于道路边拟建造一幢七层办公大楼,占地面积在1450平方米,设计使用框架结构,建筑总高为24米,同时有一层地下车库,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为3.2米。该工程基坑的东侧、南侧最小水平距离在7米左右,有一条污水干管。这一污水干管管径在1.5米、埋设深度约为4.5米,管顶覆土厚度在3.5米,作为杭州主要的污水管道,工程基坑开挖中,必须要保证其安全运行。针对于此,必须要大力采取积极举措来落实好管线安全保护工作,同时要切忌对周围交通、建筑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几点常用的保护方法
2.1隔离法
该方法适用于埋设较深、以及处在一些重要建筑周边的管线。具体来说,即为通过树根桩、钢板桩以及深层搅拌桩等方法,组成一个有效的隔离体,以此来避免地下管线四周的土体发生较大位移,保证管线不受到挤压。另外像是应用于未埋深的管线保护中同样适用,可在施工处和管线间挖好隔离槽,使管线处在悬空状态下,避免其受到震动或者是挤压。自然对隔离槽的深度也是有要求的,否则反而起不到保护效果。
2.2悬吊法
对那些暴露在基坑当中的管线,或者是由于土体可能会发生较大位移而使用隔离法挖出管线的,中间不再适宜设置支撑,便可采用悬吊法对管线进行固定,同事保证吊索固定点位置并不会受到土体变形的影响。
2.3支撑法
在上体超挖与坍塌所致土体发生位移的情况下,可用注浆加固土体的方法进行解决。具体来说:在施工开始前,向地下管线和施工区域之间的土体注浆、加固,施工后对管壁松散土、空隙做注浆充填加固。另外还可用分层注浆法或者是深层搅拌法来对基坑边坡土体进行加固。
2.4卸载保护法
施工当中应尽可能的减少管线四周荷载,特别是对管线上部造成的荷载要予以最大程度上的降低。像是可以通过设置卸荷板的方法来减少四周土体变形,减少管线受力,达到管线保护作用等[3]。
结合本次工程实际,在对管线保护技术方案的研究当中,纳入灌注桩+水泥搅拌桩帷幕、石灰桩加固地基等方案,经反复从安全、经济、环境等综合要素上的比较,最终确定水泥搅拌桩支护方案。
(三)施工过程中的保护
结合管线损坏原因,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对地下管线做到有效保护。
第一点,管道若是埋深的比较浅,小直径的管道可用加槽盖法予以支护;大直径的管道因为若控制不好牢固度就会发生松动,所以建议使用混凝土墩法。对于管线分布较为密集的地段,切忌大型机械的使用,避免造成土体的变形,对管线造成不良干扰。
第二点,涉及到在复杂地质条件区域的施工,地下土层会有诸多类型的土构成,而且可能会有岩石等障碍物。如果不能予以有效处理的话,管道设计方向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是在施工过程中被岩石损毁。所以在管线施工前,要对设计的施工路线中有无障碍物进行检查,并及时清理掉障碍物。
第三点,除了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之外,同时也要重视施工经验。若显示为原状土,则表示施工是安全的,若显示是回填土,则提示要经过地下管线,就必须要注意起来的。土壤如果是越来越干,则要对四周范围内是否有供暖管道进行检查,如果土壤的湿度越来越大,则可能是供水管道发生了渗漏,要及时做好解决。
(四)积极应用管线探测技术
想要在市政施工过程中做好对地下管线的保护,首先是要明确管线分布,之所以会发生地下管线的损坏,大都是因为对管线分布把握不足导致的,所以,要对施工区域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做有效的探测,并在图纸上做好标识。常用的探测方法有:
4.1管线仪法
发射机、接收机构成了管线探测仪,通过对管线的激发来产生电流,于既定空间中形成轴型的磁场,当在地面观测磁场使,便可以获得地下管线的埋藏及位置等情况[4]。
4.2探测雷达法
属于是一种光谱电磁技术,可精准探测到地下非金属管线的位置和埋深,它的应用有利于在施工前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管线情况,减少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的损坏,下图为雷达探测管道现场情况。
结语
地下管线施工作为市政工程当中的一个基础部分,各类管线的安装合理性直接决定着其作用价值的发挥,针对市政施工实际,对影响到地下管线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应保护措施的采取,对提高地下管线的安全、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敏,庄蓉.刍议市政施工中如何加强地下管线保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6(20):226-226.
[2]柳家浩,王彪岗.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地下管线保护的微探[J].房地产导刊,2015,33(26):149.
[3]钟炯轩.关于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线保护问题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7(22):2267-2267,2012.
[4]徐晋.关于市政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地下管线保护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2(15):1841-1841.
论文作者:陈法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管线论文; 地下论文; 管道论文; 市政论文; 基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或者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