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成功与战略困境: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_工人阶级论文

战斗成功与战略困境: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_工人阶级论文

战役成功与战略困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态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困局论文,年金论文,态势论文,战役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夏天爆发的金融危机将资本主义再次推上了历史的审判席,从而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这一新的发展形势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提供了新契机。在危机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表现出新的觉醒,社会主义运动取得了战役性的成功。然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被“边缘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仍然面临严峻的局面,斗争并没有取得战略性的胜利。

       一、战役成功与反思

       2008年夏天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应对严重危机及其后果的斗争,在理论与实践中都迈出了新的步伐。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如2008年经济危机的性质、根源及特点,经济危机的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共产党应对经济危机的战略和策略,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影响,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与工人阶级等。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认为,此次经济危机并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终结,但它却宣告了“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最终胜利”论的破产,宣告了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新时期的到来,宣告了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可能的。

       第二,勇敢地投身到反对垄断资本转嫁经济危机的斗争中。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积极参与和领导了反对将经济危机后果转嫁给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斗争:一是参与和领导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和群众抗议集会;二是在议会中投票反对资产阶级政府转嫁危机的政策,提出应对经济危机的正确途径和办法;三是反对国际垄断资本将经济危机的后果转嫁到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维护各国人民的主权和独立,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基本人权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主要是加强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运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加强党与工会、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的国际团结与合作,积极举办和参与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国际会议和地区性会议等。

       在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表现出了新的斗争姿态,这就是党的活动更加积极主动,党参与和领导的反对转嫁危机后果的斗争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声望有所提升,党员队伍基本稳定,有些国家共产党的队伍还有所发展。例如在经济危机时期,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虽然失去了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的执政党地位,但其党员人数却保持在100万以上,稳居非执政共产党党员人数的第一位。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日本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等也改变了党员人数不稳定甚至下滑的态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在此次经济危机时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与过去比较都有了显著的进步,斗争取得了战役性的成功。

       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经济危机时期的斗争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人们预期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并未出现,运动仍然处于低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被“边缘化”的处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局面,斗争并没有取得战略性的胜利。参加第十一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的代表对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第一,2008年经济危机到来时,绝大多数国家共产党还没有从苏东剧变的打击中恢复元气,“资强社弱”的国内外大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种历史大背景有利于资本主义应对危机而不利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卢森堡共产党代表阿里·吕克尔特指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并给各国共产党和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带来巨大损失的社会主义的失败,至今仍对欧洲大陆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反共产主义的思想清洗无处不在,这不仅仅存在于几个星期前我们所目睹的所谓纪念‘柏林墙倒塌’的宣传活动中,而且还存在于资产阶级的社会结构、学校和资产阶级的大众媒体中。”①土耳其共产党代表穆罕默德·克祖鲁吉尔将2008年的经济危机与历史上的经济危机作了对比,他指出:此前资本主义世界曾爆发过两次大的经济危机(19世纪末的经济危机和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由于面对这两次危机时劳苦大众具有高昂的战斗士气,所以工人运动得到了增强。工人阶级事先在阶级斗争中所取得的经验,为工人阶级以一种更具战斗精神的姿态应对危机提供了条件。与资本主义经济世界所爆发的前两次大危机不同,当前的这场危机发生在一个反对革命的时代,这意味着工人阶级的战斗经验相对薄弱。这一因素对危机期间阶级斗争的发展和阶级意识的增强产生了不良影响。这就给资产阶级通过思想手段和政治手段控制劳苦大众留下了更大的发展空间②。

       第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实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弱化了经济危机对工人的影响,造成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的滞后。荷兰共产党代表威廉·凡克拉任伯格着重论述了欧洲工人阶级在经济危机中的表现及其根源,他指出:“荷兰许多工人还能够量入为出,甚至有时沉溺于生活中的许多美好事物,比如去剧院、听音乐会、去博物馆、出国度假等等,逃避现实世界的现象在不断增长。工人阶级的相当大部分倾向于继续过这种有点质量的生活,而对于这一生活背后的进程却不感兴趣。这些思想在支持保守的民族主义政治运动(这一运动害怕放宽对伊斯兰教徒的移民政策,并积极推动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中找到了寄托,因此这导致人民大众不想通过发动工人运动来保护被破坏的社会福利事业。在欧洲各国的政治日程中,工人政治上的无权阶段还将继续。不管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敌人都必须承认,相对美国而言,迄今欧洲的社会福利措施已经弱化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卢森堡共产党代表阿里·吕克尔特也指出:“当今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比过去几十年前差了很多,虽然有些工人正在改变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并开始了完全不同的思考。然而,在大多数工人眼里,资本主义仍然在为他们提供比较舒适的物质生活,所以他们看不出有任何理由需要寻求其他的经济秩序。”③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自我变革和创新能力不足,拿不出改变现状的有效对策,是妨碍工人运动在经济危机时期得到增强的重要原因。德国共产党代表海因茨·施特尔指出:在一些受到这场危机影响的工厂、工业行政部门和机构的员工中,以及受到危机影响的人群中存在着反抗的思想。但是迄今仍缺乏一种全面的、团结的反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在上班族和失业人群中广泛存在着对失去工作或者遭遇社会倒退的恐惧。另一个原因就是反共产主义宣传的影响,这种宣传确保不进行有关替代资本主义制度方案的讨论,并使人们认为他们自己应对这场危机的爆发负有个人责任并应受到谴责。面对这种情况,“反资本主义力量、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力量的影响力还不够,他们拿不出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策略,至少当今是如此”④。

       第四,不少国家共产党自身处于分裂的状态,宗派主义成为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严重障碍,这也是经济危机时期阻碍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卢森堡共产党代表阿里·吕克尔特认为,在有关社会主义“问题上的共识乃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前提”。然而“直到今天,共产主义运动仍然对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成就、社会主义运动的缺点和不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矛盾等都缺乏基本的分析和共识;同时,有关社会主义替代方案的标准和特征、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各种不同的经济管理方式、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计划,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政权机构建设和司法机制建设,以及在经济和社会中捍卫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地位的途径等方面,也都缺乏应有的共识”。以色列共产党代表凡特恩·加特斯对社会主义运动在理论上的分歧甚感迷茫,他指出:“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后,我们也期望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⑤

       二、战略困局与破解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巨大功绩,就是在俄国这个中等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先后实现了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揭开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然而,正如1988年邓小平在对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的谈话中所指出的:“现在的情况和过去大不一样了。我们走的是十月革命的道路,其他国家再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就难了。因为条件不一样。没有执政的共产党正在寻找其他的、新的途径,但还没有找到一个成熟的观点、成功的办法。”⑥日本共产党2004年的纲领也指出:“在迄今为止的世界上,还没有在资本主义时代高度发达的经济和社会的基础上真正开展社会主义变革的经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实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迈进是21世纪世界上的新课题。”⑦今天的情况仍然如此,“寻找其他的、新的途径”和解决“新课题”的战略任务,并没有在经济危机时期获得实质性的推进。

       当前,后经济危机时期已经到来,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探索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承受比经济危机时期更大的外部压力,而且还将继续被自身发展的诸多问题所困扰。要破解战略发展的困难局面,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必须从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做起。

       1.解决历史遗留的和现实产生的内部分歧,实现社会主义运动自身的团结和统一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不少国家的共产党还处在分裂的状态。例如在英国,就存在三个共产党:即英国共产党、英国共产党(马列)、英国共产党(晨星报派);在印度也存在四个共产党:即印度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印度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印度共产党(毛主义)。在土耳其有六个共产党:即土耳其共产党、土耳其工人党、土耳其共产党(马列)、人民共产党,还有两个是毛主义共产党。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在苏联东欧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在俄罗斯就有多个共产党,比较有影响的是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共产党人党、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俄罗斯共产党—苏共、全俄罗斯未来共产党等。

       除了一国范围内有多个共产党组织之外,在一个共产党的内部还存在不同的政治派别。例如,2007年,俄共开展了反对“新托洛茨基主义”的斗争;2008年至2009年,俄共中央改组了圣彼得堡市委领导机构,撤换了市委主要负责人;2010年,俄共中央改组了莫斯科市委领导机构,撤换了市委主要负责人⑧。其他国家共产党内也存在类似的派系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组织上的不断分裂,其结果必然是共产党组织力量的不断削弱。因此能否克服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和自由主义,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和现实存在的政治和思想分歧,在共同指导思想和共同战略目标的原则基础上,实现各国共产党自身的团结与统一,就成为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也是对这些国家共产党的党性、智慧和能力的严峻考验。

       2.排除“左”倾和右倾思潮的干扰,创造性地制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策略

       正确的理论与策略是党的生命。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有两种倾向干扰了创造性地制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策略。

       一种是“左”的干扰。由于受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有些国家的共产党理论创新不足,战略策略僵化保守,严重脱离了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在党纲的制定中,只能抽象地分析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种种弊病,而对资本主义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所出现的新变化却视而不见;在规划未来社会主义的蓝图时,仍被束缚于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窠臼而不能自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主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采取排斥或敌视的态度;在议会斗争策略方面,则以与现政权对抗为己任,一味扮演不妥协的反对派角色,而无视政府的某些改革措施的积极意义及社会成效;在发展党员的工作中,无视传统产业工人队伍严重萎缩、新兴产业工人和知识型劳动者日益壮大的现实,继续追求党的阶级基础的所谓“纯洁性”;虽然也堂而皇之地制定了与左翼政党联盟的政策,但对联盟的对象仍旧采取敌对的态度,结果连一个左翼政党也没有能够联合起来;面对中产阶级日益壮大的现实,制定了团结中间阶级的政策,但却收效甚微;等等。持这种立场的党还热衷于给兄弟党贴上“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标签,影响社会主义运动的团结与合作。

       另一种是右的干扰。即对传统的理论和政策缺乏辩证的分析,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超越”马克思主义过了头,在有些问题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其所谓“新理论”也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例如,它们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全盘否定列宁主义;在社会发展阶段上,否定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在党的组织建设上,片面强调民主,全盘否定民主集中制;在规划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味强调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革命的一般价值追求,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及特征却不愿触及;等等。持这种立场的党也喜欢将“斯大林主义”的帽子随意扣在兄弟党的头上,影响社会主义运动的团结与合作。

       理论与策略正确与否关系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能否克服来自“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本国实践,在有关现时代的特征、有关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有关本国社会发展的性质、阶段与特点,有关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同盟军和革命对象,有关革命的和平与非和平的发展形式,有关走向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制定出正确的理论与策略,引导本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胜利开展争取民主、进步和社会主义的斗争,这是新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3.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的组织原则,这一组织原则保证了20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但是,民主集中制在其执行过程中也产生过一定的偏差,这就是权力过度集中而损害了社会主义民主。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全盘否定这一被社会主义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组织原则,正确的态度是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

       苏联东欧剧变后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实践证明,凡是能够不断恢复和发展自己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都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如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日本共产党、葡萄牙共产党、希腊共产党、巴西共产党、南非共产党、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等。当然,这些党的发展并不能仅仅归功于坚持民主集中制,还有其他的多方面因素。然而,如果没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保证,这些党就不可能坚强有力,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

       同样,苏联东欧剧变后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实践还证明,凡是党员人数越来越少、政治影响越来越小并日益被边缘化的共产党,基本上是放弃了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的党,如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等。当然,这些国家共产党的发展在客观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其力量的削弱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民主集中制的废止所带来的组织日益涣散、内部纷争不断、政策议而不决和决而不行、党的领导机构缺乏必要权力和权威等,则是削弱这些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的组织上的原因。

       因此,能否辩证地看待民主集中制,既认识民主集中制对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的不可或缺性,又看到传统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在执行民主集中制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并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民主集中制,即坚持民主集中制作为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同时又根据近一个世纪共产党践行民主集中制的丰富实践经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从而使党组织在新世纪能够坚强有力并获得新的发展,这是关系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组织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一个严峻考验。

       4.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从事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没有一个强大的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是不可能成功的。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经过苏东剧变的冲击,除少部分国家共产党的力量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以外,大部分国家共产党的力量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苏东剧变以前,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总共有党员2000万-2400万人,而现在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只是过去党员总数的1/3左右,有些国家共产党的党员不足万人。这样缺乏党员群众的党,是不能称为真正的现代群众性政党的。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党员流失的原因非常复杂:如工人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削弱了党固有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内部分层的加剧使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弱化,苏东剧变的消极影响和右翼势力的思想渗透使工人阶级产生政治冷淡主义或思想右倾化,等等。能否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重整工人阶级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热情,吸收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到共产党中来,从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这是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不仅要巩固其阶级基础,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中间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党与工会的关系和团结广大中间阶级的问题。

       苏东剧变极大地破坏了共产党与工会的历史联系。有些原来与共产党有密切关系的工会,纷纷宣布与共产主义脱离关系,或投奔社会民主主义的工会国际,或投奔自由主义的工会国际,或宣布自己在政治上中立。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国家的共产党已经失去了联系工人阶级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今天,仍然与工会保持联系并能够影响工会发展的,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如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巴西共产党和南非共产党等。有鉴于此,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历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上,都提出了要加强与各国工会、青年、妇女组织的联系,加强与国际工会、青年和妇女组织的团结与合作的倡议和行动计划。

       现阶段,中间阶级是资本主义国家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无论哪个阶级的政党要问鼎国家政权,都必须取得中间阶级的支持。中间阶级由于在经济上摆脱了困境,故而持温和的、中性的观点,采取中间或中间偏右的政治立场,这妨碍了他们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基础。然而,中间阶级的地位又极不稳固,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和经济危机到来的年代,无情的失业又把他们抛上街头,甚至使其变得一贫如洗,这种发展前景又使中间阶级的政治立场左倾,并倾向社会主义。中间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共产党制定其相应政策的难度。

       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要争取群众,就必须争取工会和中间阶级的群众。能否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正确的理论和策略,将广大工会会员和中间阶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是关系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巩固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严峻考验。

       5.坚持左翼联盟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统一战线

       社会主义运动是人民群众自己的运动,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因此领导社会主义运动的工人阶级政党必须与左翼进步力量结成联盟,才能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自苏东剧变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与左翼进步力量结成联盟,共同开展社会运动和革命斗争,既有成功,也有失败。

       在发展中国家,共产党与左翼力量联盟一并开展社会革命运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例如,南非共产党、巴西共产党、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等。

       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共产党与左翼联盟所取得的成效却不甚理想。例如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共产党,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它们在与社会民主党等左翼政党的合作中,不仅没有发展自己的力量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反而削弱了自身的力量和影响力。

       共产党在左翼联盟中的地位,是与共产党自身的力量以及党对工会运动的影响力这两个因素密切联系的。共产党越是坚强有力,越是能够得到大多数工会、特别是主流工会的支持和拥护,它在左翼联盟中就越能处于重要地位,甚至是主导的或领导的地位,这便有利于共产党自身力量的壮大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亦然。问题是自苏东剧变以来,原来受共产党领导或影响的工会大多已经离去,这对共产党在左翼联盟中取得强有力的地位十分不利。

       因此,能否坚持广泛的联盟政策,在联盟中巩固和发展自己,这是关系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能力和智慧的一个严峻考验。

       6.突破现行政治体制的禁锢,扩大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扭转被边缘化的状态

       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一般都选择了通过议会民主和平取得政权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否能够成功,将取决于许多复杂的因素和条件,而其中最直接面对的现实问题,就是突破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自我保护功能及其对社会主义力量的制约、排斥功能,实现共产党在政治上的发展,摆脱被边缘化的状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对社会主义的排斥与制约主要表现在:在资本主义现行选举制度下,共产党很难通过选举角逐而进入政治舞台的中心;在资本主义国家成熟的两党制下,共产党很难在政治上获得长足发展;在三权分立和制衡制度下,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即使掌握了政权,也难以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是在资本主义体制内进行的,是在资本主义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进行的。因此,能否突破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制度性禁锢,求得自身的立足和发展,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通过和平、民主方式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也是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智慧和能力的严峻考验。

       总之,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金融危机时期的战役成功,仅相当于我们井冈山斗争时期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它还必须经过一系列艰难的斗争历程,才能最终打破战略的困局,实现战略目标。对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来说,后经济危机时期是一个新的历史征程的开始,其主要战略任务就是要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然而,在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征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轻易解决的,其间必然要经历一个艰难探索的历史过程,才能最终实现战略困局的破解。而当前最关键的是解决各国共产党自身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

       注释:

       ①聂运麟、刘卫卫、杨成果:《冷静的分析 热切的期待:第十一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综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

       ②聂运麟、刘卫卫、杨成果:《冷静的分析 热切的期待:第十一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综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

       ③聂运麟、刘卫卫、杨成果:《冷静的分析 热切的期待:第十一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综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

       ④聂运麟、刘卫卫、杨成果:《冷静的分析 热切的期待:第十一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综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

       ⑤聂运麟、刘卫卫、杨成果:《冷静的分析 热切的期待:第十一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综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

       ⑥《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254页。

       ⑦刘洪才主编:《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第124页。

       ⑧参见李兴耕:《2007年以来俄共的党内斗争评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4期。

标签:;  ;  ;  ;  ;  ;  ;  ;  ;  ;  ;  ;  ;  ;  ;  

战斗成功与战略困境: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_工人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