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右旋美托咪定联合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疗效论文_邵元媛,周志军,丰亮,黄杰峰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苏南通 226002)

【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右旋美托咪定联合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来我院行上肢骨科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观察组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右旋美托咪定联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1)注药后30min,两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后的DBP和SpO2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SBP水平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2)观察组患者术后6、12以及24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分数明显降低。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和右旋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

【关键词】甲磺酸罗哌卡因;右旋美托咪定;臂丛神经阻滞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110-02

臂丛神经阻滞由于麻醉效果明显,对人体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受到医生的关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延长臂丛神经阻滞时间是提高神经阻滞麻醉术的主要途径[1-3]。为了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和右旋美托咪定联合对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作用,本文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来我院行上肢骨科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来我院行上肢骨科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3例,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临床病情、排除标准等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均衡性(P<0.05)。

1.2 麻醉方法[4]

行麻醉手术前半小时,给予两组患者静脉注射2mg咪达唑仑,将设备探针接到神经刺激器后,在患者的环状软骨处将穿刺针以水平位穿刺进入肌间沟内,使得穿刺针保持一定的角度偏向C6颈椎横突,当刺激电流达到0.5毫安时,而患者的三角肌远端肌群仍然保持收缩状态,即可认定穿刺行为成功,如果效果不满意,择需要缓慢退出穿刺针进行重新穿刺。按照预先配制的局麻药给予对照组:甲磺酸罗哌卡因90mg和生理盐水共25ml。观察组:甲磺酸罗哌卡因90mg+右旋美托咪定(0.5ug/kg)+生理盐水共25ml。麻醉药物注射后,每2分钟进行一次运动和感觉阻滞程度,术区无痛、不能运动后即可开始手术。

1.3 观察指标[5]

比较两组患者的SBP、DBP、HR以及 SpO2水平和视觉模拟评分分数(VAS)[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前、后的SBP、DBP、HR以及SpO2等情况相比较,见表1。

3.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证实[5],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右旋美托咪定联合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明显。右旋美托咪定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的时间短,是临床上常用的短效局部麻醉药物。林禄义[6]利用联合右旋美托咪定与罗哌卡因在锁骨骨折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使得罗哌卡因的局麻作用增强,大大缩短阻滞的起效时间。甲磺酸罗哌卡因是一类长效的局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注药后30min,两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后的DBP和SpO2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SBP水平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观察组患者术后6、12以及24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分数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甲磺酸罗哌卡因和右旋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立梓,曹雪黎,廖小萍.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5,26(30):4210-4212.

[2]伍捡林,刘安林,黄波.超声引导下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物最佳剂量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24(45):406-408.

[3]杨川,贾绍茂,何丽云,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4):118-120.

[4]瞿波,于永群,关睿聪,等.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21(5):515-517.

[5]赵彩霞,靳会欣,张在旺,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时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35(7):844-847.

[6]林禄义.右旋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锁骨骨折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中的运用[J].江苏医药,2013,38(6):1968-1969.

论文作者:邵元媛,周志军,丰亮,黄杰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右旋美托咪定联合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疗效论文_邵元媛,周志军,丰亮,黄杰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