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硕士教育研究--以南开大学会计硕士教育为例_会计论文

中国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研究——关于南开大学MPAcc教育的案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开大学论文,中国论文,案例分析论文,会计专业论文,硕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的制度背景和发展

      (一)中国开展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的背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专业人才,他们必须系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技能,对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中国有一千五百余万会计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研究生教育的经历,具有硕士学位(尤其是会计学硕士学位)的高层次会计人才更少。仅以注册会计师行业为例,截至2001年,该行业从业人员数为160 697人,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为55 897人;而这些执业注册会计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1 085人,仅占1.95%。这与市场经济发展对高层次高学历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巨大反差。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会计从业人员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更好地开展本职工作;而刚刚开始从事实务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也急需注重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针对上述情况,为提升会计教育水平,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保证会计行业的稳健发展,同时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与会计行业应用性强的矛盾,2004年3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正式设立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以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管理体制和培养目标

      在设立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的同时,为了规范该学位的教育水平,保证会计硕士学位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成立了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负责组织开展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该委员会由来自教育部、财政部、中注协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办学院校的专家共23人组成。

      教指委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要面向会计职业、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建设发展进程

      1.单证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2004年,全国有24家办学单位(包括20所大学①和4所其他办学机构)经申请获得了举办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资格,招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前必须具有三年或以上的专业工作经验,通过联考获得录取资格后,学习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可以获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证书,但是不能获得学习院校的毕业证书,因此被称为“单证”研究生。

      2004年,国务院学位办组织了首次MPAcc全国联考,报名3 771人,录取1 800人。从2004年至2012年的9年间,中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考试报名和录取情况如表1。

      2.双证的会计专业硕士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显著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同时也为了提升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力度,经过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的批准,从200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专业硕士研究生,其中包括招收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由于接受应届毕业生的报考,因此不要求其入学之前必须有专业工作经验。这些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可以同时获得学习院校的毕业证书和会计专业硕士学位证书,因此被称为“双证”研究生。

      为了能够尽快体现招收会计专业硕士的举措对缓解就业压力的效果,2011年招收“双证”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院校从最初的24所大学扩展到100多所大学。

      二、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课程设置研究

      在2004年之前,中国没有任何一所大学单独举办过会计专业硕士项目,缺乏会计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的经验。根据这种情况,教指委组织相关专家制订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教学大纲,用以作为各办学单位的课程安排指南。

      (一)教指委的课程设置指南

      2004年,教指委制订参考性培养方案,其中的课程指南分三个模块:核心课、方向课和任选课。各模块的课程分布和学分构成如表2。

      2006年以后,教指委曾几次组织专家对上述课程指南进行修订。特别是开始招收应届毕业生报考会计专业硕士后,考虑到应届毕业生没有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在课程指南中特别增加了教学实践的要求。2011公布的课程分布和学分构成如表3。

      

      

      图1 会计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的课程比较

      (二)课程设置差异分析——基于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的比较

      2009年,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中第一次提出将研究生教育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近几年来,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各高校积极开展对会计硕士教育的改革,将会计硕士教育分为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的科学硕士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硕士两类。

      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各高校会计科学硕士的培养目标往往是培养研究型人才,强调理论素养的培养和原创性研究能力的训练,为将来从事高等会计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的课程安排是否有差异?是否体现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不同培养目标?

      笔者选取了中国拥有会计学博士点,且是首批MPAcc培养单位的十所高校③为研究对象,手工搜集了每所高校会计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的课表,将各高校开设的课程分为基础课、会计、税务和税法、其他方向会计、管理会计、会计道德、财务管理与信息披露、投资与金融及商务、管理与控制、审计、信息化、研究基础及方法、法律、专业培养共十四类,计算了每一类中开设课程的数目及其在总课程数中所占比例,最后取均值得到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到:会计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总体上存在一定差异。科学硕士的课程安排比较重视基础课和研究基础及方法这两类课程,而专业硕士课程的设置更注重会计、税法、财务管理、投资与金融等实用性课程,特别是管理与控制的课程数比例明显高于科学硕士。这说明,经过五年的发展,中国会计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的教育越来越有针对性。但是,也看到大部分与实务紧密相关的课程所占比例并不高,只在5%左右。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否达到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还有待检验。

      从图1中发现,会计道德、信息化、法律及专业培养等课程所占的比例较低,这说明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还有较大差异,对会计专业硕士知识结构的构建还有待完善。

      此外,分别对十所高校的课程安排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并不是每所高校都有开设这十四类课程,十所高校中只有两所高校的课程设置完全涵盖了这十四类课程;其中有60%的院校没有开设其他方向的会计课程,40%的院校没有开设与法律(不包含税法)和专业培养相关的课程。这些类别的课程是否应该开设,或者是否需要提升课程比例呢?笔者试图通过分析研究国外一些学校的课程安排来得到启发。

      (三)课程设置差异分析——基于国内外专业硕士的比较

      笔者搜集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和中国台湾各地会计硕士教育较好的十所大学④最新的会计专业硕士的课程安排,并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分类、计算、比较,整理得到图2。

      

      图2 会计专业硕士课程的国际比较

      从图2中看到,在会计硕士的教育中,中国内地地区比较重视基础课程和控制管理学科的教育;而美国比较重视对税务税法和信息化的教育;英国则强调对投资与金融相关知识以及财务管理学科知识的掌握;澳大利亚也很重视会计、财务管理、投资与金融等课程的建设,但主要是在专业培养上与其他国家地区存在明显区别;法国的会计硕士教育特别重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除税法外,其他相关法律课程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多;而台湾地区的大学安排的会计课程相对较多,同时也安排了较大比例的与数据处理方法相关的课程。

      此外,笔者还发现,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在中国内地对会计硕士的培养中,对信息化、投资金融、法律、数据处理以及专业培养方面的重视不足。

      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承担着参与企业管理经营的重任,如果不了解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人员的工作将举步维艰。法国就把法律教育作为会计硕士教育的重点之一,并规定除税法外,会计硕士必须要学习商法、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困难企业法和商业中的刑法六门法律课程,并鼓励各高校增加法律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而数据处理方法的学习有利于提升会计人员的管理效率和判断能力。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与决策相关的数据,如何将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具有信息含量的信息,对会计专业硕士来说是一种必要的工作技能。此外,会计硕士的职业素质也应该得到重视。因为会计是一门职业教育,要保持和不断提高会计学的社会契约及公众信任,会计教育就应该包含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会计硕士的专业培养不能仅仅只关注实习,还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商务谈判和沟通能力等与实践相关的技能。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会计专业硕士的课程安排中有必要加强对信息化、投资金融、法律、数据处理以及职业素质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培养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具备较高的综合工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

      三、培养目标的实现手段——案例教学研究

      (一)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导向

      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开办之初,教指委就强调专业学位教育应该突出培养过程的应用性与实务性。而强调实务导向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案例教学。

      2006年教指委制订了开展MPAcc优秀教学案例的工作计划,并确定了以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工作推动全国MPAcc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工作的基本方案。此外,教指委还在多次会议中指出:通过案例教学来学习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是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培养学员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在教指委的倡导下,各培养院校积极组织和大力推动案例教学工作,案例教学的使用范围普遍增加。据统计,几乎所有办学院校的主要专业课程中都不同程度采用了案例教学方法;特别是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使用的案例教学情况比较普遍。此外,教学案例的编写工作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8年,教指委联合各办学院校,设立MPAcc教学案例库,并于2008年和2012年组织了两届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共征集到近200个教学案例,经过专家评审和筛选,两批入库教学案例132个,涉及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财务决策与战略等方面的内容。

      (三)综合案例教学法的引进

      各学校推广实行案例教学中较常见的做法是:在一门课程的教学中根据需要嵌进去若干个案例,类似于举例说明,并适当地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以帮助学生对基本理论、会计准则、职业判断的理解。这种做法简单易行,容易在各门课程、各位教师、各办学单位之间移植和借鉴。但是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每门课程中使用案例必然服务于该课程的教学需要,因此案例教学和讨论通常只侧重该课程的内容,将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的案例人为地分割成若干独立的知识点,而无法兼顾案例中其他相关课程相关的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业务,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脱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指委于2009年举办了“MPAcc案例教学方法国际研讨会”,将综合案例教学法介绍给参加会议的各院校教师代表。综合案例教学法是目前国际注册会计师和国际专业会计硕士项目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综合案例教学与举例说明式案例教学的最大区别是它不限于对某一门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说明,而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案例,要求学生运用各门课程中的知识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会议发给参会人员四个来自企业实际的综合案例,每个案例既涉及会计、资金筹措和调度、利润分配、税务计划、内部控制、业绩评价、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也涉及投资人、债权人、管理者、会计师、企业员工等企业内外部不同的利益主体。在讨论一个案例时,同时涉及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会计、税务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分析。

      综合案例教学法的介绍和说明,给MPAcc的教学开拓了新的思路,但是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质疑。因为,按照教指委制定的参考性培养方案,需要开设若干门基础课、方向课和选修课,每门课程分别授课和考试。而采用综合案例教学法,一个案例涉及若干门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显然不适合再采用原来的教学大纲。所以,如果引进综合案例教学方法,就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重大修改。但是综合案例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这种方法以案例内容为导向,重视对特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却不利于为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由于存在上述争议和质疑,到目前为止,中国举办MPAcc教育项目的院校的案例教学还没有真正引进和推广综合案例教学法。

      

      四、培养目标的实现载体——学位论文评价研究

      (一)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选题要求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培养合格的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教指委自2006年起委托有关培养单位,组织专家编订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论文写作规范》,以指导各培养单位的学位论文组织工作。

      该规范要求论文的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观点和研究结论应有一定的创新;应反映出作者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或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此外,论文应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或讨论会计实务问题的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或理论结合实务的专题研究,应有数据或实际资料做支撑,但不提倡纯学术研究的文章。

      (二)优秀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

      2008年,根据各培养单位学位论文组织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教指委制定了《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论文评价方案》。该评价方案分别从论文选题、研究方法、成果质量和写作水平四个维度评价论文质量;另外,如果发现论文作者有抄袭剽窃行为,否决其参评优秀论文的资格。教指委以此评价标准为依据在以后各年度组织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论文评价活动。评选优秀论文几个维度的具体要求见表4。

      (三)学位论文选题和评价中存在的困惑

      上述有关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求和评价标准体现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在实际执行中有效地规范了学位论文的选题范围和写作范式;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2009年之前,报考和就读MPAcc的学生都有专业工作经历,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因此按照上述选题要求选择学位论文题目没有什么障碍,完成论文也比较顺利。但从2009年起,各办学单位开始接受应届毕业生报考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由于应届毕业生入学之前没有专业工作经验,要求其结合工作实际选择论文题目就成为一句空话。尽管多数办学单位通过开设实践课来弥补其不足,但是短则几个月,多则半年的实习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学生实践经验缺乏的现状,因此对上述规定的执行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论文选题符合教指委的要求,如何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就成为各个办学单位共同关注的问题。

      不同办学单位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是专业硕士,就应该要求学生有专业工作背景;如果只接收有经验的在职人员,上述问题将不复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接收应届毕业生报考专业硕士是教育部的规定,学校只能在这个大前提下开展工作,只能通过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延长学习年限来解决论文选题中存在的实践经验不足问题。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制度将论文写作和答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培养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学位的必要条件;如果改变这种评价方法,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被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对前文提到的那五个国家或地区的五十所院校对会计专业硕士学生的论文要求进行了调查。发现在美国,大部分学校没有论文要求,学生修够学分即可获得学位;而在英国,所有学校均有论文要求,虽然论文不一定记学分,但学生没有完成论文不能获得学位;法国的所有学校均有论文要求且记学分,但论文分为两种:可做实习报告或者研究性论文,具体做哪一类论文,学生可以与导师讨论决定;而澳大利亚所有院校的学分中均没有对论文的要求;中国台湾的所有院校均有论文要求,虽然论文不一定记学分,但学生没有完成论文不能获得学位,有的院校还要求硕士论文的相关内容要发表后才能毕业。

      根据上述查询结果,笔者认为,是否将论文写作和答辩作为获得专业学位的必要条件,应该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首先,对于工作年限较长(例如10年及以上)、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学生,可以不将论文作为其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只要修满学分即可获得学位。其次,对于工作年限较短(例如3—9年)、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生,应该将论文作为其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且应该符合上述教指委对论文选题和写作的要求。最后,对于基本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应该将论文作为其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但是应允许其撰写实习报告类型的论文。

      上述建议是否可行,需要进一步的政策研究和实践检验。

      五、南开大学MPAcc教育的案例分析

      (一)南开大学MPAcc的基本情况

      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是中国著名的文理综合性大学。2004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授予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办学单位资格,同年组建南开大学MPAcc中心。

      为了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办学目标,根据教指委的参考性培养方案,南开大学MPAcc中心确定了培养“具有较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并要求这些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会计、财务、审计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从事高层次会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国际视野、战略意识和领导潜质;并且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南开大学MPAcc中心以上述要求作为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论文选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2004年南开大学招收第一届单证MPAcc学生,该届学生2005年春季入学。2009年南开大学招收第一届双证MPAcc学生。截至2013年5月份,共录取学生682人,其中已经获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442人。各年录取和取得学位人员数量的具体信息见表5。

      (二)南开大学MPAcc的课程设置

      根据教指委的课程设置指南,并结合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需求,南开大学MPAcc开设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模块。课程名称和学分见表6。

      为了保证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参与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以促进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实践工作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中心在必修课模块中增加了专业实习1和专业实习2两门课程。凡是不符合豁免专业实习课要求的研究生必须根据中心的规定,提交实习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并以此作为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具有三年以上财务、会计、审计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学员,可以通过提交专业实务工作总结等方式,豁免教学实习课而直接获得相应实习课学分。

      

      

      图3 南开大学MPAcc案例教学方法体系示意图

      

      (三)南开大学MPAcc的案例教学

      南开大学MPAcc中心自成立之初,始终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案例教学的应用。自2004年以来,南开大学MPAcc中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的差异,设计使用三种不同的案例教学模式,从而构成了兼顾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的会计案例教学方法体系,如图3所示。

      对图3中的三种案例教学模式分别说明如下:

      1.“教师讲授+案例说明”模式

      教师指定教材,每门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和详细教案;课时分配以教师讲授为主,案例分析为辅;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和需要,选择能够说明知识点的案例,如折旧方法、或有负债等。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刚入学的应届毕业本科生,这些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求知欲强,通过案例教学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教师讲授+案例讨论”模式

      教师指定教材,每门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和概要教案,教师讲授与案例讨论的课时比例约为3∶2;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选择与有关章节相匹配的讨论案例。例如计量属性的选择、金融资产的确认方法等;要求学生课前准备,课上由学生分组轮流主持案例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教师根据案例讨论的参与程度、分析问题角度、资料是否充分、论证结构的合理性、表达能力等各种评价指标,分别给出团队分和个人分,该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这种模式适用于有一定专业经验、在职攻读MPAcc学位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思维活跃,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其对各项知识的应用能力。

      3.“案例讨论+教师引导总结”模式

      教师指定参考教材和详细的教学计划,课时分配以教师引导的案例讨论为主,教师总结为辅;教师在课前提供所需讨论的案例;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并准备案例讨论发言。课上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案例内容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最后进行总结。选择案例着眼于启发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案例比较综合和复杂;包含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如业绩评价、企业并购、会计舞弊等内容;这种模式适用于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在职攻读MPAcc学位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发挥其自身优势,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方法体系的建设和应用,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全面理解、综合分析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四)南开大学MPAcc的双导师制

      为了保证MPAcc教学质量,增加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与强度,南开大学MPAcc中心自建立之日起就试行双导师制度。在为每位学员确定校内导师的同时,还为其推荐校外导师。被推荐的校外导师通常是作为中心实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中的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及一部分具有丰富实务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会计师。

      1.校内专职导师要求和职责

      MPAcc学员的校内专职导师是由南开大学专职教师担任,该导师必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和硕士生导师资格,从事会计学和财务管理方向研究,一般具有博士学位。

      校内导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随着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不断深入与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指导教师还应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基本概念的把握、各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以及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在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校内导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写作进行指导。

      2.校外兼职导师的要求和职责

      校外兼职导师来自南开大学外部,该导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是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机构管理人员。校外兼职导师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从事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审计五年以上经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

      校外导师侧重于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负责指导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与业务管理能力,介绍会计制度与法规的最新变化,帮助学生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并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选择和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

      对于单证MPAcc学生来说,他们具有三年或以上的工作经验,且都是在职学习,对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比较了解,校外导师对他们的帮助作用不明显,因此单证学生选择双导师的人数比例比较低。

      而对于双证MPAcc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工作经验,没有接触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校外导师从教学实习、论文选题、甚至求职就业等方面对他们的帮助作用比较明显,双证学生接受推荐选择双导师的比例显著高于单证学生。

      (五)南开大学MPAcc的论文选题

      论文写作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以致用,通过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前沿问题,把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付诸实践,加以融会贯通,并将研究成果作为管理决策的有效依据,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根据教育部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关规定,南开大学MPAcc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文体现专业学位特点,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创新和实用价值;鼓励学生选择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撰写学位论文;不提倡采用数学推导、实证检验、实验研究等方式撰写论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南开大学MPAcc中心对学生的论文选题和论文质量实行了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制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除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之外,还需要经过开题、预答辩、盲审、答辩等环节。这种跟踪管理制度的实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学生选题和写作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为论文选题,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南开大学MPAcc学生2007-2012年论文选题分类汇总见表7。

      

      (六)南开大学MPAcc的论文评价

      南开大学MPAcc中心坚持认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特色主要体现于其应用性、专业性,重点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中心建立如下MPAcc论文评价指标体系(表8)。

      

      上述评价体系在使用中得到学生和导师的认可,但也发现其中有些指标的评分比较困难。例如,如何评价完善企业财会制度和方法,提升会计工作价值的程度?如何衡量在政府机构、行业、市场管理中发挥会计信息作用的大小?或者如何界定会计、财务工作方法和应用领域?这些指标没有客观标准,只能由评审人根据自身的主观认识打分。

      综上所述,南开大学MPAcc中心在教指委制定的参考性培养方案的框架内,根据天津市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导师安排、论文质量控制等方面体现了南开大学的综合优势和特点,取得比较理想的办学效果。

      根据笔者了解的信息,在南开大学获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中,有较大比例在工作职务、专业职称、薪酬待遇上有显著提升。报考南开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的学生连续几年成倍增加。

      中国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10年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发展中也产生了一些需要研究和改进问题。

      2010年,中国国家财政部发布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⑤(下文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至2020年会计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会计人才基础。

      《规划》确定会计人才发展的分层次目标见表9。

      根据有关统计数字,截至2010年末,中国已有会计从业人员约1 400万人,获得高级会计师资格的有11.6万人,约占会计从业人员的0.8%⑥,与《规划》确定的高级会计人才达到10%的目标相去甚远。为了实现上述会计人才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了一系列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不断提高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学质量,稳步扩大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规模等。《规划》的发布和实施,为中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但是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如何认识和解决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实现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规划》中提出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步骤。

      根据笔者的认识和分析,除了前文中已经提到的问题之外,还有以下问题有待考量和解决:(1)除了案例分析和教学实习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教学手段适用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2)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差别较大,不同地区、不同省份、不同院校的MPAcc教学方案是否应该服务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经济发展,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各有侧重?(3)到目前为止,对MPAcc教学效果、论文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的研究始终停留在文字介绍的层次,缺乏客观有效的统计模型和评价标准。

      ①2008年又增加了4所大学,共计24所大学具有单证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办学资格。

      ②信息来源: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指委网站(http://www.mpacc.cn/)。

      ③这十所高校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

      ④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Indiana;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Texas A & 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Northern Illinois.

      英国: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Bath;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Leeds; University of Exeter; Lancaster University; City University London; University of Bristol; Cardiff University.

      澳大利亚: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Monash University; Curtin Business School;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QUT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Adelaide; Griffith Business School-Griffith University.

       法国:Université Paris I; IAE Gustave Eiffel; Université Paris Ⅸ; IGR-IAE de Rennes; IAE Lyon; Université Lille II; L'Institut Supérieur d'Administration et de Management-IAE Nancy; L' Université de Reims Champagne-Ardenne; Université Bordeaux Ⅳ; 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中国台湾:台湾大学、东华大学、东吴大学、逢甲大学、淡江大学、中原大学、台北大学、中正大学、静宜大学、彰化师范大学。

      ⑤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财会[2010]19号.

      ⑥王军.乘势前进 奋发作为 大力推动“十二五”会计人才建设再上新台阶——在全国会计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中国会计报2011-9-30.

标签:;  ;  ;  ;  ;  ;  ;  ;  ;  ;  ;  ;  ;  ;  ;  ;  

中国会计硕士教育研究--以南开大学会计硕士教育为例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