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战略的重大技术挑战及化解对策论文_唐中平

我国新能源战略的重大技术挑战及化解对策论文_唐中平

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木垒新能源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1900

摘要:新能源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具有明显的技术驱动和重大科技创新的特征,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新水平和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飞速进步,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加,常规化石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方式的选择成为世界各国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能源形式,提升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竞争力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我国新能源战略的重大技术挑战化解对策,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我国新能源战略应用发展现状

1.1航空生物燃料生产新技术

“十二五”以来,毛油精炼、加氢脱氧和加氢裂化/异构化等航空生物燃料核心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加氢脱氧和加氢异构催化剂小试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为建设万吨级航空生物燃料生产示范装置提供了技术支撑;建立了航空生物燃料基础数据库和全生命周期分析模型,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将进一步提升加氢催化剂性能,并形成万吨级航空生物燃料生产成套技术工艺包,开展工业试验,加速中国石油生物能源业务发展,推进我国航空生物燃料产业化进程。

1.2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从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讲,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成为交通能源转型的突破点,在节能环保方面有着重大意义。面对这次汽车工业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汽车工业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打好攻坚战,使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政府大力鼓励以及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在2015年北京举办的国际车展中,“绿色”成为主要卖点,这就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在必行。作为本次车展的主角之一,新能源汽车将会从它的新型低碳技术方面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方面展示它的优点,为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3地热开采与综合利用技术

建立了油区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参数体系和地热田经济评估模型,评价了大庆、辽河和华北三大油区地热资源潜力,制定了油区地热发展战略,为油区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初步形成了地热水回灌循环利用、地热井产能评价、高温地热井漏失层位固井、高温地热井钻完井、高温地热发电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地热井长效高温测试装备,完善了高温地热井存储式随钻测试工艺技术,在辽河、大庆、华北等油区地热综合利用示范及肯尼亚高温地热开发现场试验应用效果显著,初步形成了地热开发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引领了集团公司地热开发利用,对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能源消费的基本状况与典型特征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巨大,能源供给缺口明显,煤炭过度开发,石油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能源消费结构很不合理,煤炭比重大,新能源与非化石能源比重低,新能源的消费与利用比较有限;人均能源消费量低,未来的能源消费增长较快。能源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具体来讲,我国能源消费的基本状况与典型特征如下。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供给无法满足需求,但是煤炭供过于求。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国是一个资源富饶的国家,各种矿藏上千种,几乎包括所有关系到民生的常规能源,其中水能与煤炭较为丰富,蕴藏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与第三位。然而,优质化石能源相对不足,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仅仅列在世界第13位与第17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各种能源与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能源生产国,但是能源生产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能源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缺口逐年扩大。1992开始出现供需缺口,该缺口到2000年首次突破1亿吨标准煤,目前已经超过3亿吨标准煤,供需缺口不断加大。从能源构成来分析,我国石油消费不断增加,导致石油供需缺口不断扩大。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受到石油资源的约束将日益加剧,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高,1995年为7.6%,2000年为31%,2005年为42.9%,而2014年上半年达到59.7%。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石油、天然气的供给缺口将越来越大。电力供给也难以满足电力消费,近年来全国多地出现“拉闸限电”的现象,以缓和电力供需失衡。如果我国不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不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力度,不推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未来经济发展会进一步加剧我国能源供需失衡的局面。

三、新能源战略的重大技术挑战化解对策

3.1政府管理方式也应不断改善,以适应或促进新能源技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早期开发成本很髙,目前各国对新能源产业进行了大力的扶植,主要方法是政府财政补贴,这个方法能够直接地解决新能源产业早期的成本高、价格高的问题,获得早期发展的市场。但是,政府高额补贴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逐步过渡到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新能源产品成本、通过市场机制解决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与盈利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财政补贴的作用,需要改进补贴的发放方式,比如避免直接发放给企业,可以着重在消费环节进行补贴,有针对性地补贴消费者。

3.2我国需要集中资源大力攻关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等高新技术环节,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我国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存在重大障碍。比如,在风能方面,还没有解决风力发电的强弱变化问题。风力发电的强弱随着风力强度随时变化,当风力大的时候电力就充足,风力弱时电力就弱。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风力发电的使用推广就会受阻。二是技术进步才能使新能源产业得以更好地发展以及推广使用。新能源的生产成本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比较高,各个国家为了发展新能源,都在政策上给予了支持与扶植。但是,新能源产业不能一直靠大量的政府补贴等方式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技术进步来降低成本,形成自身具有经济竞争力的市场。

3.3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积极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促进我国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在新能源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方面,发达国家具有显著的领先优势,虽然我国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很多关键和核心技术,我国仍需要引进。为了更快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就必须与技术先进的国家进行合作,积极地学习和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之上,大力发展我国的技术研发,促进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同时,我国应积极地推进与各个国家的人才、资源、技术、市场等全方位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争取能够在世界新能源产业中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获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国际主动权。此外,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我国还要学习和利用外国的经验来完善我国的发展规划与政策举措,避免走弯路走错路,减少管理错误与决策失误。

结语

总而言之,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突破能源瓶颈制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核心技术研发往往伴有高风险、高成本、高外溢性、低回报率。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重视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薇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李文华.新时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3.

[3]李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态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陆苏俊.对我国石油能源战略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12

论文作者:唐中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我国新能源战略的重大技术挑战及化解对策论文_唐中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