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改革的三大谜团_企业所得税论文

中国税制改革的三大谜团_企业所得税论文

中国税改三大玄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玄机论文,国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90%来自税收,税改是否会带来税收收入的减少,就成为考量是否税改和推出时机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减税将可能直接导致财政收入的下降,而现有的财政收入已经为扩大内需鞠躬尽瘁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博士说,决策层已经明确提出,税制改革涉及重大的利益关系调整,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好时机,做到成熟一个择机出台一个。

如何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在历时三年之久的讨论之后,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的方案已经成型。参与方案起草的财政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最有戏的税制改革就是关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的改革。

据透露,在这个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的改革方案中,所有内外资企业按统一的25%税率缴纳税收。目前,我国的内资企业所得税的名义税率是33%,而外资企业的实际税率界于15%至24%。但安永税务及咨询有限公司副主席沈钰文认为,中国内资企业的实际税率是28%,而外资企业的实际税率是11%左右。

由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方案的草案还要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才可以实施,最早实施的时间估计在2005年。但在这个过度期间,有关部门很可能会采取通过调高国内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率的办法,来降低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赋水平。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人士认为,所得税中所谓“所得”就是在企业资本、劳动等各种消耗都已经实现充分补偿之后要交的税。“两法合并”,首先就要解决内资企业的补偿问题。因此,税前抵扣充分是第一位的。

据了解,现有的所得税制度对中国企业补偿的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折旧率低而导致资本消耗补偿不足;二是因计税工资扣除限制而导致劳动力消耗补偿不足;三是因研发支出水平低而导致后备技术补偿不足。

去年,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不少缩小内外资企业及内资企业之间待遇差异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执行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统一了各类企业的会计标准,这符合世贸组织所要求的国民待遇原则,有利于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此前,在支持西部大开发的财税优惠政策中,已经规定对设在西部地区属国家鼓励类的内、外资企业在2001至2010年期间均按减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且投资特定行业的内资企业可与外商投资企业一样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待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博士说,这些规定使内外资企业在税收待遇上进行了逐步靠拢。许多专家认为,目前是实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时候了。如果继续优惠外商,就使得外资企业享有市场开放和税收优惠的双重优惠,而对于内资企业而言则变成了税收和市场的双重负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目的毕竟不是让外资打垮本国企业,所以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企业轻装前进。不过,贾康博士提出对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征税一视同仁的目标应逐步实现,不要急于求成:“本来打算入世之后就将外资的税收标准和国内拉平、但因为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也不违反世贸组织的框架,而我国目前还是希望能够更多地利用外资,所以会计不会把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立刻取消。此外,虽然我国对外资企业有税收优惠,但在其他方面对外资企业还有一定的限制,考虑到今年才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三年,许多情况还看不清楚,从长计议则可以观察下一步的发展。”

尽管取消了对外资企业在税收上的超国民待遇,但外资并不会减少对中国的投资,因为外资看中的是中国庞大的市场和稳定的环境。不过,税率统一,将可能需要外资企业调整相关的投资计划,因为一些外资企业的预算是在获得税收优惠的前提下制订的。因此,跨国公司目前最为关心的是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具体时间表是怎样的。如果新的税法在2005年生效,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比较传统的行业投资而届时得不到优惠政策的话,他们很可能在2005年以前就提前进入中国。按照各地对外资企业税收政策保持5年不变的操作惯例,此举可以使跨国公司得到的税收优惠延续到2005年以后。

在中国目前的不同所有制企业里,国有企业的税负是最重的。国企收入占整个GDP不到50%,但是国企缴纳的税收则占到整个国家税收的60%至70%。按照今年截至3月20日完成的4361亿元税收和国有企业税赋减低8%来计算,国有企业由此增加的利润总额至少就是200个亿。因此,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的改革,国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最大的受益者。

增值税如何转型

今年出现的外贸逆差,与现行的税收制度削弱企业内在竞争力密切相关。尴尬之处在于,即使将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但和发达国家的惯例相比仍然是退税不足。既然无法从税制上实现真正的出口产品零税率原则,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不能不矮人一截。原因在于中国的增值税是生产型窄范围的增值税,产品中还含有营业税。即使将出口退税率提高到了17%,出口产品仍然被征了不少的税。所以,将增值税转型,可能是真正解决出口产品含税问题的根本。因为如单纯通过征17%退18%等提高退税率的办法,反而会为别国所诟病。

“国内税制里存在很多重复征收的现象,而生产型增值税最具有代表性”,经贾康博士的提醒,记者了解到,当今世界只有中国和其他几个比较落后国家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贾康博士认为,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就可避免重复征税,鼓励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基础产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从而也会为将来财政收入的增长创造条件。从长期看,有利于减少财政赤字。

将相当于26%消费型增值税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成消费型,给不同类型的企业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两重天”呢?据分析,届时生产型增值税17%的税率,对应的税率就是现在的11%,等于税率下降了6个百分点。具体而言,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火电站、造船厂等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影响特别大;其次,是对像石油化工、炼钢厂那种固定资产、基础设施投入比较大的企业;对固定资产投入比较小和产品流通速度比较快的商贸企业,影响则较小。似乎是双赢的这项改革有无可能很快出台呢?国家税务总局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增值税改革恐怕近期内不会进行。

“尽管这项改革的方向比较明确,但短期内恐怕很难一步到位。”贾康博士说:“出台的最大难度在于,对财政收入影响太大。我国的增值税收入约占全部工商税收的一半,如果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可能将影响税收收入近1000亿元。”

去年,全国税收总额达到了1.7万多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6.7%,但中央财政支出仍觉得特别紧。据透露,由于担心国民经济的运行会受到影响,不可能把总体税收降下来,国家税务总局正在想方设法寻求实现有增有减的动态、总体的平衡。有关人士说,如果能在总体上摆平,实施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改革的困难就不会太大。

基于此,贾康博士提出了分步转型的建议。“比如可以考虑先允许企业抵扣购设备投资所含税款,然后再允许企业抵扣厂房投资所含税款。”据测算,只对设备进行抵扣的方案,对税收的冲击最小,减收大概在300亿元左右。从国家税务总局传出的消息进一步显示,已经将从设备抵扣作为首选方案,因为转型抵扣在工作程序上没有很多的困难。

据介绍,现在业内人士几乎没有人认为增值税不应该向消费型转型的,争论的焦点在于是不是现在就开始改。贾康博士说:“税制改革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推出的关键是时机把握。税改的配套环境和措施很重要,它直接决定和影响了改革的成效。事实上,今后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十分明确,但现在很难说清具体措施实施的时间表。”

在贾康博士看来,在增值税从生产型转向消费型后能够扩大的征收范围,现在还看不到很大的空间。但由于我们国家征收增值税的范围限制得过窄,从而可以在某些方面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如第一步把建筑安装、交通运输这些行业纳入征收范围,然后逐步地将增值税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不过,只靠扩大征收范围是弥补不了转型对财政收入造成的冲击的,必须采取增值税之外的其他措施来解决。

地区优惠如何向行业优惠转变

在不少外商看来,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一达到25%以后,中国将不会再允许很多地区拥有各自不同税率的情况出现。

贾康博士说,世界银行几年以前做过一个报告,对一般国家(包括中国)提供税收优惠的得失进行分析,主要是比较通过税收优惠吸引的外资数量以及通过税收优惠造成的财源流失数量。这两个数量对比得到的一个结论是,提供税收优惠对于东道国并不合适。安永税务及咨询有限公司副主席沈钰文认为,中国政府对外商的优惠政策将做一次全面的改革,相信国家会以给予项目鼓励为目标,例如高科技、基建等项目。在担任过几家大企业财务总监的董麒麟看来,整顿税收优惠首先要把握的方向,就是要从对地区实行的优惠逐步转向对产业的优惠,因为税收是要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钱晟教授撰文指出,建立一个鼓励高新技术刨新和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是当前经济发达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知识经济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优化一国的税制结构,有重点的扶持和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使其可以将有限的资金和盈利迅速转化为投资,符合国家产业结构发展的要求,是我国税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税收最大的功能莫过于体现在对地区、产业和贫富的态度上。在去年财政支出的1.4万亿元中,支付给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达7700多亿元。中国正在不遗余力地利用税收收入来改变地区的差距。在正在到来的税改中,国家可能将进一步通过税收来体现自己对企业的偏爱。据中央财经大学税务系副主任刘桓教授透露,目前,对企业所得税变革可以明确的是,什么样的企业形式决定什么样的税负。也就是说,有限责任公司今后就只要交两个税:企业所得税和符合个人身份和收入水平的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或独资企业,因为需要承担无限责任,则不要缴企业所得税,而只缴个人所得税。过去只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将来可以根据风险系数的大小来确定,即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可以选择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虽然多交了税,但是可以在破产清盘的时候不至于影响到个人。

由于税制改革必然地会造成原有分配机制、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变更,使得企业只能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应对。专家们认为,税制改革将使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要主动趋利避害地去适应这个环境。

标签:;  ;  ;  ;  ;  ;  ;  ;  ;  ;  ;  ;  

中国税制改革的三大谜团_企业所得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