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智慧水务系统探析论文_邢伟东

关于城市智慧水务系统探析论文_邢伟东

北控南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473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水务平台系统的构建已经具备成熟的条件,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涉及到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运用也在飞速发展。我们在如此利好局面下,不仅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智慧水务尚在起步阶段,尚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建设。同时要在紧密关注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同时,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治水思路,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结合我国水资源特点、民生需求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为建设我国特色的水利行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城市;智能水务;系统探析

1.我国城市水务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水务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其一,管理上的“部门分割”,导致水务系统缺乏整体规划,水务行业效率低下。许多城市采取的管理体制是:水源归水利部门管,供水归国资部门管,排水归城建部门管,水污染整治归环保部门管。如此“多龙治水”,各部门责权利交织,无法形成合力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水危机问题;部门间沟通协同难,重复建设时有发生,阻碍了技术创新,并造成资源浪费。第二,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水污染问题、洪涝灾害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活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全国 680 多个城市中,约 400 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 个城市严重缺水。一些重大水危机事件,如 2007 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2010 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12 年北京特大洪灾事件、2014年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等,都在当地引起极大震动。第三,传统城市水务基础设施陈旧,信息化水平低。根据环境保护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 37%城市的主干供水管网严重老化,一些城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已超过 50 年的历史,全国每年因供水管网漏损的自来水量约为 100 ×108m 3,高于南水北调中线的输水量。

2.城市智慧水务系统建设路径

2.1智慧水务总体框架

要想保证城市智慧水务系统科学有效,则需要根据目标做好总体框架设计,确保应用层与用户层合理组合,有效运行,系统建设开发时,设立由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与公众组成的业务层,主要是针对水务工作实际,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自动采集、业务集成管理目标,设计人员需要科学把握好各层级关系,合理设置两个层次,保证日后相关人员操作便捷,符合系统平台运行需求。平台的建设,满足了多层面需要。能够从根本上拉近政府管理部门的公众距离,通过平台信息反馈,让政府相关部门了解群众需求,在社会公共事务服务、决算上实现快速反应;另外,通过应用层设计,保证了对工作的合理优化,形成水务业务集成化管理、标准化作业,确保城市水务工作实现安全管理、生态管理、防汛减灾管理的总体目标,使城市水资源使用分配更加合理,维护城市用水环境。

2.2信息采集传输层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最新应用技术,在物联网上也能进行有效的自动采集与传输。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物联网运行也需要有互联网的概念,借助网络设备、数采模块、现场仪表等实时监控,确保水资源有效利用。智能感知技术、识别技术都是物联网中常见的重要技术,使信息采集更加流畅。

2.3数据层

数据层能够从多方面得到差异化数据,为城市智慧水务系统香袋信息支撑,是城市智慧水务系统的核心,只有建立起信息完整的数据库,才能实现水务分析与运用。数据层主要是实现了资源上的全面整合,使上层业务应用更加精准,物联网和互联网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物联网产业构成是以应用为重要开发形成的,导向就是应用层面,通过利用感应技术、移动设备技术形成的新技术形态。未来气象、国土、建设、交通、环保部门信息均会形成整合,实现数据集约管理,保证物联网高效快捷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数据管理平台

数据管理平台是一个较大的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功能是把网络吸纳的海量数据做全面的存储、整合、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满足城市水务工作需求。数据管理平台主要是针对内部管理而建立的,对水务事务进行全面的整合,确保实现数据精准完整,使大量的数据得到良好保存,实现应用价值,减少了重复性劳动。

3.智慧水务概念探讨

当前关于智慧水务的概念性描述很多,但缺乏明确的定义,理论的发展没有跟上实际应用的脚步。当前对智慧水务概念的推广存在一定误区。首先,智慧水务是指全方位、综合性涉水事务的管理,而非单纯的供水与排水或传统的水利管理;其次,智慧水务不同于水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传统管理信息系统相比,更强调水务信息的全面感知、自动采集与智能分析;最后,智慧水务的应用绝非千城一面,必须针对各个城市的实际需求进行具体分析和设计。智慧水务是通过物联网、无线宽带、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自动采集与整合水文、水质、水资源、供水、排水、节水、防汛、抗旱、航运等多方面水务信息,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和决策,实现全方位的水务信息共享和智能化管理。

4.物联网城市智慧水务系统设计方案

4.1 控制柜

控制柜主要存在于水厂加压泵站、一级水源地的取水泵站以及污水处理厂,对不同的任务进行不同的分解,保证各项任务不冲突,能够协调有序运行。从实际设计来看,水质监测与加氯消毒系统需要设计独立控制柜,这样才能连接水泵、水压、流量、液位、现场仪表,使各个设备形成统一性,保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实现对各终端设备运行状态的良好监控。传感器灵敏度情况决定了控制柜性能情况,只有使用相对灵活的传感器,才能确保对水压、水质的科学有效监测。泵房控制柜加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能够大大提升控制柜对相关数据的处理能力。

4.2数据层

完成水务数据的综合分析及运用。数据层在智慧水务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智慧应用、门户集成提供标准化、完整的数据来源。数据层由基础设施、数据库、综合服务数据平台组成。其中,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资源管理系统、存储系统、操作系统等各类软硬件设施,为数据融合提供基础运行环境。数据库包含水务数据库和城市其他行业如规划、建设、环保、气象、国土、交通等相关部门公共数据库,完成水务数据整合,为上层的业务应用提供支撑。综合服务基础平台将各种水务业务应用系统与各自数据库关联起来,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和处理,为水务业务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供支撑。

4.3移动互联

移动互联技术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成为一体。这是互联网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基于移动互联的移动 APP,可以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优势结合起来,提高厂站运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可以结合智能手机的 OS 特性,开发出操作简单、高效便捷,专注于水务行业的移动管理系统,并连接 PC 端实现信息的共享,使水务企业的成本管理、KPI 展示、过程监控、关键数据录入进行数字化。而移动互联将作为网络通信的补充,打通信息孤岛和业务隔阂,实现信息之间的无缝衔接,既有利于企业掌握经营全貌,也利于市民方便快捷的接受信息。

5.结语

城市智慧水务系统需要不断创新突破,通过对传感技术的应用,全面拓展水务发展良好空间,全面增强城市水务管理效果,不断推动城市智慧水务系统发展。

参考文献:

[1]盖铭芪. 生态伦理学视域下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4.

[2]王晓鸣.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水资源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大学,2014.

[3]王耿. JN水务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4.

[4]雷霆. 基于雨洪管理模式的滨海城市“防灾型”社区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4.

论文作者:邢伟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  ;  ;  ;  ;  ;  ;  ;  

关于城市智慧水务系统探析论文_邢伟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