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论文_杨石林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论文_杨石林

杨石林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习谦中学 675900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化学教学图文并茂、声色兼备、动静结合,由抽象变为具体,由微观变为宏观,由呆板变为活泼,从而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爱学习、爱化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 教学整合

一、优化教学过程

初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许多演示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如气体的放出、产生沉淀等,仅靠教师单独操作,无法保证使所有学生都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但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投影仪和摄相机等,可以把教师演示的过程和实验现象真实、清晰地呈现于大屏幕上,便于学生细致观察,从而控制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进行单元小结等复习时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增加课堂容量,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脉络、知识体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突破难点

对于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的,可以用多媒体将其生动、直观地模拟出来。如在比较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三个制取装置各有异同,学生极易混淆。如果通过在实验室中做实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一方面需要的仪器多,另一方面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而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灵活的实验平台,给出各种仪器,然后要求学生选择仪器将制取三种气体的装置组装起来,同时引导学生回顾选择的依据及注意事项,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有效地突破了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再如期末的实验专题复习时,将每个实验重新做一遍无疑是不可能的,对着课本纸上谈兵学生又会觉得无聊枯燥。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众多的实验,从原理、装置、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及注意事项等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并将这些内容迅速呈现,图文并茂,省时省力,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生动情境,兴趣激发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也能激发较为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师生间的交流配合达到最佳,从而对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常规的教学情境,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很少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兴趣将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学也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负面影响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融合不仅是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的方向,也是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总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1.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单一。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是将信息技术用来辅助开展教学(即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对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

2.应用信息技术时不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的现象,甚至放弃了板书等手段,过分依赖课件的使用,削减了教师作用和人格魅力的熏陶。

3.在未真正理解整合的意义与实质就盲目“整合”了,没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果未达到“整合”的目的。

4.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上课的课件是借用他人的或从网上下载的,在教学前不经修改,没有体现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导致课件质量不高,有时反而连辅助教学的效果都没有达到。

五、对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的思考

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确实帮助很大,而且二者融合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表现,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但凡事有利有弊,在融合过程中要走出以下误区:

1.多媒体技术可以代替老师。

多媒体是电化教学的一个新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它只替代了教师的部分功能和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以及如何教,学生学什么以及怎么学,都要老师引导,因此多媒体工具只是改善教学效果的关键手段。

2.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

二者融合,其主题是课程,而非多媒体信息技术,不能生硬使用信息技术,喧宾夺主,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价值。

参考文献

[1]http://www.wsbedu.com/kejian/zkgk0-104-wj.html。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879590100f6yo.html。

[3]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40568165.html。

[4]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大学教学,2005,(5)。

[5]罗星凯 等 译 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杨石林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3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论文_杨石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