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发展之魂

创新是发展之魂

一、创新是发展的灵魂(论文文献综述)

冯彦明[1](2021)在《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历史考察与思考》文中认为中国经济学,作为中国学的一个分支,是基于中国智慧为解决人类经济问题设计的中国方案。早在20世纪初期,一批留学归国学者和仁人志士对中国经济学的探讨达到了一个高点,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当前的一些研究显露出"退化"的问题,一些研究"错得离谱",一些研究"支离破碎",一些研究"自相矛盾"。在此基础上,对建立中国经济学的必要性和特点、中国经济学的创新性及中国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及判别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冯彦明[2](2021)在《七问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反思》文中提出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在正确地理解和解读对象世界的基础上修正和统一人的认识和行为,以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但遗憾的是,被称为社会科学皇冠上之明珠的经济学(当前主要是西方经济学)虽然学派林立,获奖不断,但不仅看不到有利于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希望,甚至还使人类日益陷入生存和物欲的低级循环而无法自拔。文章据此对当前的经济学研究提出了七个疑问,以期引起经济学家反思: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灵魂何在?经济学仅仅是用来解释问题的吗?经济学是否具有普适性?是否具有实用性?经济学研究和表述只能是西方范式吗?经济学与其他各学科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经济研究成果(文献)有无最优规模?

奚洁人[3](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个方法的本质特征和活的灵魂,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把这个活的灵魂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基本方法论贯穿于党的理论创新的全过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同时,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基本方法论的科学内涵,又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活的灵魂创新发展的独特贡献。

李茂林[4](2021)在《龙泉青瓷创新发展的三大基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龙泉青瓷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其工艺从最初的粗放型原始状态,到仿越窑,到南宋融合各窑系之长的发展,开创了独具特色登上单色釉瓷器顶峰的粉青梅子青瓷器和黑胎哥窑瓷器,直到今天仍在高速发展。其历程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研究创新的过程。青瓷的创新发展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为了满足人们心灵的慰藉和情感的需求,

梁超,张荣华[5](2021)在《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文中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其"活的灵魂"可以概括为人民至上、问题导向、中国特色三个基本方面。其中,"人民至上"表现在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以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为动力源泉、以突出人民是阅卷人为评判成效主体等方面,进一步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人民情怀和崇高的人民性理论品格。"问题导向"表现在抓住了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抓住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核心问题,谋划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抓住了新发展理念的关键问题,作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部署;抓住了全球治理中"四大赤字"的世界性问题,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中国特色"表现在道路特色、理论特色、制度特色、文化特色等方面,道路特色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发展道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理论特色深化了对于"三大规律"的新认识,与时俱进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制度特色系统归纳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着优势",科学擘画"中国之治"的制度图谱;文化特色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论述,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奚洁人[6](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政党,百年来始终保持着朝气蓬勃的美妙之青春,其奥妙就在于着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百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党的路线、文化开放和两个革命相互促进等理论创新的思想机制和革命动力,始终坚持和不断丰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灵魂和理论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一条最基本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党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法宝。

奚洁人[7](202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论》文中研究指明创造了百年辉煌的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强大领导力和科学领导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根本立场和理论指导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政治理想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为核心和灵魂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的传承与创新,是对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总结和完善的领导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提炼,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此作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最根本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一般与个别、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是最基本的领导方法论;高度重视真理力量、人格力量与制度力量相统一的系统方法论,是我们党领导方法论的重要特征和鲜明风格。中国共产党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理论特色的领导方法论,蕴含着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智慧。

朱鸿亮[8](202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立足文化强国,围绕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思想、新表述、新论断,也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在当前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拓展的情况下,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概括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化、整体化研究,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狭义上把文化界定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生成的,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物质产品中包含的精神因素,去除其中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从这一基本概念出发,首先介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内容体系,接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性研究。就内涵的拓展性研究来说,包括文化源流论一章,讨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流关系,并辨析了三者之间传承转化的关系,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意识形态主导论一章,详尽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中的主导性问题,本章的特色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整合进意识形态主导性和意识形态工作中,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从外延的拓展性研究来说,主要包括文艺论宗教论网络文化分论一章,这是对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涉及的文化各领域、各方面的专门而集中的考察,意在努力呈现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关于文化的理论观点的丰富细节,也为下一步的分析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建设内涵与外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文化自信论一章,研究了自信问题的由来、自信的必要性和依据、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无论意识形态工作抑或价值观践行、传承传统文化抑或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必须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前提,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主观条件;而文化建设论一章,从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论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实践基础;文化交往论一章,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他国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交往,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客观条件,也是提升中华文化话语权,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作为本文理论研究的重要结论,首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总结概括。其次,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线索与总体特征有七:以人民为中心、明确的问题导向、鲜明的实践指向、强调创新引领文化发展、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工作、把人才建设放到首位、坚持党的领导。再次,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内涵、习近平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化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创造性论述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话语创新和表述创新等六大方面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最后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结束全篇。

柯焱[9](2021)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时代价值研究》文中指出

龙飞宇[10](2021)在《伯顿· W.佩雷蒂《众声飘扬:美国黑人音乐史》的翻译与述评》文中研究表明

二、创新是发展的灵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新是发展的灵魂(论文提纲范文)

(1)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历史考察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国时期对“中国经济学”的探讨
二、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
    第一,对现有经济学的反思和批判。
    第二,是否需要建立中国经济学。
    第三,建立怎样的中国经济学。
    第四,如何建立中国经济学。
三、对关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的思考
    第一,总体研究出现了“退化”,尚未达到民国时期的水平。
    第二,一些研究“错得离谱”。
    第三,一些研究支离破碎,尽管在某方面“观点正确”。
    第四,一些研究还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且不鲜见。
四、对构建中国经济学的思考
    第一,中国经济学建立的必要性和特点。
    第二,中国经济学的创新性。
    第三,中国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第四,中国经济学的判别标准。

(2)七问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 一问经济学及经济学家的灵魂何在
2 二问经济学仅仅是用来解释问题的吗?
3 三问经济学是否具有普适性
4 四问经济学可否实用
5 五问经济学的规范化问题
6 六问经济学可以孤立存在与发展吗?
7 七问经济学研究有无最优规模

(3)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论文提纲范文)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二、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4)龙泉青瓷创新发展的三大基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龙泉青瓷的外部文化特征
二、龙泉青瓷创作的艺人之心
三、龙泉青瓷作品的艺术之魂

(5)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民至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之一
    (一)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
    (二)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
    (三)以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为动力源泉
    (四)以突出人民是阅卷人为评判成效主体
二、问题导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之二
    (一)抓住了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抓住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核心问题,谋划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三)抓住了新发展理念的关键问题,作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部署
    (四)抓住了全球治理中“四大赤字”的世界性问题,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三、中国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之三
    (一)道路特色: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发展道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二)理论特色:深化了对于“三大规律”的新认识,与时俱进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三)制度特色:系统归纳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着优势”,科学擘画“中国之治”的制度图谱
    (四)文化特色: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论述,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四、结语

(6)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特征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思想文化机制和革命动力机制
    (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机制
    (二)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有机结合的政治保障机制
    (三)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相融通的开放品格和守正创新的文化机制
    (四)党领导的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相促进的动力机制
三、党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灵魂和理论精髓

(7)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最根本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
二、一般与个别、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最基本领导方法论
三、真理力量、人格力量与制度力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论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方法论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辩证智慧
    1.历史思维———尊重历史、学习历史
    2.求实思维———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3.创新思维———继承传统、守正创新
    4.辩证思维———对立统一、矛盾法则
    5.法治思维———德法兼治、刚柔相济
    6.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7.战略思维———高瞻远瞩、胸怀大局
    8.全球思维———天下为公、和而不同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创新之处
2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概念、问题背景与内容框架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文化的概念
        2.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
        2.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
    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背景
        2.2.1 历史背景
        2.2.2 经济社会背景
        2.2.3 国际背景
    2.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内容框架
        2.3.1 文化源流论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的逻辑起点
        2.3.2 意识形态主导论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灵魂
        2.3.3 文艺论、宗教论、网络文化论展现了文化强国建设的丰富内涵
        2.3.4 文化自信论解决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前提问题
        2.3.5 文化建设论解决文化强国的实践途径问题
        2.3.6 文化交往论解决文化强国建设中与其他民族文化共处共荣的问题
3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流论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源
        3.1.1 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的论述
        3.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
        3.1.3 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变
        3.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2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直接根脉
        3.2.1 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2.2 革命文化的创新内容
        3.2.3 革命文化的主要特征
        3.2.4 继承弘扬好革命文化
    3.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成形态
        3.3.1 先进文化的概念
        3.3.2 先进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关系
        3.3.3 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主导论
    4.1 文化的意识形态主导性
        4.1.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演变
        4.1.2 意识形态的一般功能
        4.1.3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意识形态
        4.1.4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论述
    4.2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和践行理想信念
        4.2.1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4.2.2 在学习与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理想信念
    4.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4.3.2 习近平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4.3.3 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容
    4.4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4.1 思想道德与新时代文化的关系
        4.4.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
        4.4.3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性举措
    4.5 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
        4.5.1 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4.5.2 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宗教、网络文化建设分论
    5.1 文艺论
        5.1.1 文艺的特性
        5.1.2 习近平关于文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论述
        5.1.3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职能的论述
        5.1.4 崇德尚艺,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5.1.5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5.2 宗教论
        5.2.1 宗教与宗教文化
        5.2.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5.2.3 社会主义中国的宗教政策
        5.2.4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的重要论述
    5.3 网络文化论
        5.3.1 国际互联网、网络技术与网络空间
        5.3.2 网络文化及其特征
        5.3.3 习近平关于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5.3.4 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论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6.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文化背景
        6.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提出
        6.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含义
        6.1.4 习近平关于“四个自信”之间关系的论述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与根本依据
        6.2.1 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6.2.2 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据
    6.3 坚定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
        6.3.1 从理论上坚定文化自信
        6.3.2 从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
    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7.1.1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分
        7.1.2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7.1.3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7.2 改革文化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2.1 深化文化机构体制改革
        7.2.2 完善文化事业、产业管理体制机制
        7.2.3 加快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3 以重大举措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7.3.1 加强思想理论工作实践举措
        7.3.2 加强思想道德养成和精神文明实践
        7.3.3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弘扬和遗产保护工作
    7.4 以有力举措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7.4.1 以系统性举措繁荣文艺作品创作生产
        7.4.2 多措并举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7.5 坚守共同原则,创新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7.5.1 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7.5.2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7.5.3 坚持全民动员、走万众创新之路
        7.5.4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7.5.5 加强党管人才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根本原则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论
    8.1 .文化交往及其逻辑前提
        8.1.1 文化交往
        8.1.2 文化交往的逻辑前提: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8.2 尊重包容、交流互鉴是不同文化交往应秉持的基本态度
        8.2.1 尊重、包容各民族文化自主、文化自由
        8.2.2 各民族文化应该交流互鉴、相互学习
    8.3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吸收外来”
        8.3.1 “吸收外来”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原则
        8.3.2 “走出去”以“吸收外来”
        8.3.3 “引进来”以“吸收外来”
    8.4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争取话语权、提升软实力
        8.4.1 话语权与话语权问题
        8.4.2 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的主要措施
        8.4.3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8.5 中国文化应该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
        8.5.1 中国文化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的两类资源
        8.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发展的中国方案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与价值
    9.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线索与总体特征
        9.1.1 坚定坚持党的领导
        9.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9.1.3 强烈的问题意识
        9.1.4 鲜明的实践指向
        9.1.5 坚持以创新驱动和引领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
        9.1.6 强调文化工作网上网下协同发力
        9.1.7 坚持把人才保证放到重要地位
    9.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
        9.2.1 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内涵
        9.2.2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
        9.2.3 习近平创造性论述了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9.2.4 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9.2.5 深化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的重大文化创新
        9.2.6 一系列话语创新和表述创新。
    9.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意义
        9.3.1 理论意义
        9.3.2 实践价值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创新是发展的灵魂(论文参考文献)

  • [1]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历史考察与思考[J]. 冯彦明. 财经理论研究, 2021(06)
  • [2]七问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反思[J]. 冯彦明.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21(05)
  • [3]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J]. 奚洁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1(03)
  • [4]龙泉青瓷创新发展的三大基点[J]. 李茂林. 上海工艺美术, 2021(03)
  • [5]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J]. 梁超,张荣华. 广西社会科学, 2021
  • [6]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奚洁人. 观察与思考, 2021(07)
  • [7]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论[J]. 奚洁人.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21(04)
  •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D]. 朱鸿亮.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9]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时代价值研究[D]. 柯焱.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10]伯顿· W.佩雷蒂《众声飘扬:美国黑人音乐史》的翻译与述评[D]. 龙飞宇. 星海音乐学院, 2021

标签:;  ;  ;  ;  ;  

创新是发展之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