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医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论文_张顺1,徐驲2,叶银霞1,刘中勇2

刍议中医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论文_张顺1,徐驲2,叶银霞1,刘中勇2

(1.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6)

摘要:H型高血压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为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与生活质量。认真了解与把握中医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对防治该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为防治该病提供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中医;H型高血压;认识

H型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含硫基的一种氨基酸,其检测值高于10m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即可判断为H型高血压[1]。高血压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高血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占高血压发病总数的75%左右[2]。研究表明,高血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患者比普通高血压患者发生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几率高5倍[3]。H型高血压在我国发生率较高,也是我国脑卒中最大的危险因素[4]。控制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1.病因病机

H型高血压属于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相关记载,基于现代研究,参照其证候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肝阳”、“肝风”等病,后期根据其演化转归及并发症,可归属为“心悸”、“胸痹”、“水肿”、中风”等病症范畴,究其原因,大多因先天禀赋、饮食失节、情志失宜等因素致脏腑虚损,造成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气血升降失常出现血脉痹阻等。H型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主要病理基础是AS,目前很多研究已经证实AS的形成与痰瘀互结密切相关。H型高血压形成的病因有脏腑虚弱、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随着现代研究的广泛深入,伴随着Hcy增高的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关键,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精微物质缺乏,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于肝脾肾,病机关键为气血阴阳失调,脾胃虚弱,痰瘀互阻,而最终形成“脾虚痰湿”之证[5、6]。近些年提出的“络病理论”也指出,高血压可由气血阴阳失调致络中气虚、血虚,络中血虚、浊毒内蕴等证,映射出了高血压发病及病程进展的中医病机关键。同时也说明了HHcy与高血压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二者可相互影响,最终形成H型高血压。由于痰和瘀同气相求,因此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常常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瘀血表现。痰浊、血瘀等病理特点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病程中越来受到重视,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现代研究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趋于多元化,同样也反映了高血压病生理病理及发病机制的客观复杂性。

2 .辩证分型

目前关于H型高血压公认的、统一的辩证分型标准尚未形成,近年来学者主要根据Hcy水平与EH相关性的病因病机来研究分型及治疗。EH中医辨证分型目前主要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四型: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7]。张玲端[8]研究显示气虚痰浊型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帕力旦?吾布尔[9]研究指出,H型高血压患者中痰浊中阻型血浆Hcy水平较其余三个证型增高。王强等[10]对480例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结果显示痰湿壅盛型为主要证型。张文等[11]研究结果示EH患者不同证型血浆Hcy水平不同,痰湿壅盛证是Hhcy的高危证型,提示从痰论治是传统医学防治HHcy的有效措施。陈威[12]研究表明,在四大证型当中,脾虚痰湿壅盛证Hcy水平最高,认为高Hcy血症可能与痰湿内蕴证的表现形式相同。以上研究均同时契合了中医认为因多食肥甘致脾胃虚弱,痰浊内生的“肥人多痰”理论及现代研究HHcy对血管内皮和靶器官损害的理论。综上,脾胃虚弱致痰湿壅盛可被认为是多数H型高血压发病的病机递进关键。

3 .治疗研究

H型高血压,顾名思义,高血压病是基础,其HHcy 是关键。治疗应双管齐下,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为特点,同时因患者个体差异临床进行具体辨证论治,最终法随证立、方自法出。H型高血压为气血阴阳失衡、运化失调、痰瘀互阻的本虚标实之证,从痰论治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治疗应从扶正驱邪两方面出发。以健运脾胃、化痰降浊、活血化瘀兼以辅助人体正气为治疗大法。

当代医家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机认识不统一,其治疗也各具特色。邓铁涛教授认为高血压病多由脏腑阴阳失调,气虚痰湿所致,善于用调理五脏阴阳平衡来治疗高血压。朱良春[13]则指出该病的病变部位在肝,其发生以内因为主因此治疗该病主要从治肝、调肝为入手,尤其敛肝为关键。王敏等[14]对高血压病机的论述主要从脏腑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认为该病以肾虚为本,肝风为标、脾湿为源。陈琼[15]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和微循环障碍,其治疗也应根据病因病机及挟痰、挟湿、挟食、挟瘀的不同施以不同的诊法。张国华[16]总结赵立诚从痰论治高血压病六法在临床应用所取得较好的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黄力等[17]根据高血压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的不同证型分别施以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以平肝泻火、天麻钩藤饮加减以平肝潜阳、二仙汤加减以调补阴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以祛痰除湿。王振涛等[18]强调治疗高血压病,用药应重视化痰降浊、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李振爽等[19]根据老年人久病多虚、瘀及久病入络的病理特点,总结出瘀血阻络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病机关键,提出了化瘀五法。王俅俅等[20]认为痰瘀交阻是H型高血压病机关键,痰浊阻滞气血的运行,则易形成血瘀;血瘀阻滞则使津液停蓄为痰,主张清热燥湿,化痰祛瘀疗法。武晓光[21]认为痰湿是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产生的重要条件,高血压病从痰湿辨治具有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依据。覃裕旺[22]指出,基于“血瘀证”贯穿高血压病始终,故治疗高血压主张多用活血调血通络之法。另外,高血压的产生还与情志失调,劳逸过度等心身因素密切相关。“怒伤肝”,“肝为心母,操用心机”,丁爱娟[23]强调保持良好情绪,适当的体育锻炼,可达调养目的,如气功,太极拳等均有助于协助药物治疗高血压。中医药倡导“药食同源”,高血压患者配合饮食疗法,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

4.小结

综上,H型高血压在我国有非常高的发病率,且是心脑血管事件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脑卒中的元凶。故针对我国目前现状,认真了解与把握H型高血压,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治疗方案,有着很重要的医学意义与现实意义。此外,H型高血压是国内外研究热点,西医多倾向于ACEI类降压药联合叶酸的复方制剂。但中医着眼于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治疗,以多环节、多途径、多方向和多靶点干预为导向,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医学的缺陷。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研究,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新的治疗靶向。

参考文献

[1]佚名.H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规范治疗[J].湖南中医杂志,2015(05):117.

[2]刘兴艳,邱志刚,何创新.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46例H型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17):13-14.

[3]万恒,鲁玉涛,宗晓琳.H 型高血压与脑卒中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7(03):1-5.

[4]霍勇.中国处方可精准预防脑卒中[N].光明日报,2015-05-23(010).

[5]李卫丽,景光光,陈孝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A].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12-413.

[6]梁健芬,刘泰,胡跃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27-1528.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6.

[8]张玲端,任幼红,马兴荣.高血压病分期及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8):1494-1495.

[9]帕力旦?吾布尔,别克甫拉提?托合达别克.160例H型高血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J].新疆中医药,2013,3l(4):11-12.

[10]王强,何劲松,王庆高,等.H型高血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1):2226-2227.

[11]张文,王剑,吕全胜.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0,28(4):11-13.

[12]陈威,王鑫,梁云花,等.H型高血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71-1172.

[13]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朱良春治疗高血压病用药经验特色选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4):194-195.

[14]王敏,李恩庆.从肝风脾湿肾虚探讨高血压病的病机[J].四川中医,2009,27(9):32-33.

[15]陈琼.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针刺降压的作用机理[J].中医研究,1990,3(3):11-14.

[16]张国华.赵立诚从痰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06,4l(4):206-207.

[17]黄力,史载祥.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J].中国临床医生,1999.27(12):10-12.

[18]王振涛,韩丽华.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若干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9):709-7lO.

[19]李振爽,李天振.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化瘀治疗[J].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1):8-9.

[20]王俅俅,徐京育.黄连温胆汤治疗H型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2):147—148.

[21]武晓光,王守富.化痰祛湿法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81—83.

[22]覃裕旺.高血压病中医药治法研究进展[A].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833-835.

[23]丁爱娟,苏佩清.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B].河北医学,2005,11(11):1048-1050.

论文作者:张顺1,徐驲2,叶银霞1,刘中勇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1

标签:;  ;  ;  ;  ;  ;  ;  ;  

刍议中医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论文_张顺1,徐驲2,叶银霞1,刘中勇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