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金玲1 赵 盼2
(1陕西省富平县医院 陕西 渭南 711700)
(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首次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心理护理组早期给予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并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4周后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与心理护理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对急性对脑卒中患者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提高生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319-0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降低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效果,对躯体、语言及认知等功能恢复都有消极影响,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我们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即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和减少PSD的发生方面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卒中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标准:①首次发病,病程在1个月内;②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1],并经CT或MRI确诊的脑梗塞51例,脑出血29例;③无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失认等神经损害表现,既往无精神病史。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心理护理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4.3岁,脑梗死26例,脑出血14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6岁,脑梗死25例,脑出血1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康复锻炼。心理护理组除此之外,早期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生命体征稳定后24h给予Bobath康复训练,疗程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4周后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Batherl指数评分。评定标准为:①HAMD总分<8分为无抑郁,8-20分为轻度抑郁,21-35分为中度抑郁,>35分为重度抑郁。②Batherl指数<40分有重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需人照料;40-60分有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60分有轻度功能障碍,需要一定的帮助。
1.2.2 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入院时起即给予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医院就诊环节、规章制度,创造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取得患者的信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向患者讲解有关脑卒中的发病诱因、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康复护理知识,让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悲观恐惧情绪。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其生理、心理、社会问题进行系统评估分析,确定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鼓励患者叙述对疾病的看法等真实感受,理解患者,请有经验、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讲解疾病的康复经验,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对患者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提供优质的服务。④心理护理与康复训练密切结合:包括潜意识训练;早期保持肢体的功能位;肢体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⑤做好健康教育:包括自我监测血糖、血压,控制饮食、戒烟,每天适度规律的体力活动,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对待生活。⑥患者卒中后躯体功能恢复较慢,易产生焦虑、抑郁、少语、淡漠、绝望等情绪, 对治疗失去信心,个别产生自杀念头。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改变其错误认知方式,重新建立正确认知。⑦向患者家属介绍病情,动员家属、朋友等积极配合,安慰、关心、体贴、支持、鼓励患者,发挥患者在疾病康复中的能动性,协助患者实现最大限度回归社会的愿望。
1.3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x±s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统计分析均由统计软件SPSS13.0完成。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入院时和4周后HAMD评分比较 见表1。入院时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评分比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且与心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4周后Barthel指数比较 见表2。入院时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均比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但心理组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两组HAMD评分比较(x±s)
组 别例 数入 院 时4 周 后
心理组4026±4.3627±4.23
对照组4027±4.15 31±5.15
表2. 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x±s)
组 别例 数入 院 时4 周 后
心理组4036±4.3247±6.21
对照组4035±5.5439±4.88
3 讨论
国内外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20%—60%[2] 可能的机制有:①神经解剖及生物学因素,诸如丘脑、蓝斑核、基底节边缘系统的病变, 神经递质的改变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 故抑郁的发生与不同部位脑组织的损伤有关[3]。②脑卒中患者躯体、言语等神经功能的丧失是突然发生的,没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不知道病情的特点和预后,产生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继之而来的后遗症、残疾更使患者悲观、抑郁。此种情绪又会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反过来又会加剧抑郁障碍程度,成为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
本观察显示,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的心理护理治疗4周后能显著降低抑郁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有报道心理干预在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4] 。我们通过采取各项心理干预,诸如增加与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解脑卒中的疾病知识,做好健康教育,解决心理问题,结合康复训练,动员家属配合等措施,使患者感受到社会家庭的关心、支持、安慰、鼓励,消除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心理,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减少了抑郁症的发生;而且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加强康复功能训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生活活动能力,进一步减少了抑郁症的发,这也符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机制。杨明明[5]等发现心理治疗能帮助患者学会控制情绪反应的模式改变脑的功能,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清堂.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29167:379
[2]吕文回,张分明,王济明.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荟萃,2003,85(15): 858,
[3]李彩霞.早期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6,46 (10):45
[4]张智博,彭旭,唐璐. 早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3):262-263
[5]杨明明.老年脑卒中后抑郁[J].实用老年医学,2003,17(1):16-19
论文作者:畅金玲1,赵盼2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抑郁论文; 脑卒中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周后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