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代表”标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_三个有利于论文

论“三个代表”标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_三个有利于论文

论“三看”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义论文,标准论文,三看论文,理论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江泽民在论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问题时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同时又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江泽民提出的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三看”标准,是我们党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提出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新论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三看”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深化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寻求新的突破和转折的重要时期。当时由于受种种“左”的观念的束缚,几乎每一项大的改革开放政策或建设举措都会面临姓“资”姓“社”的争论。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识社会主义?怎样用科学的社会主义的标准来判断和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这些理论上的难题如果没有明确的答案,就会直接影响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进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即“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包括了生产力标准,而且把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是邓小平反复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得出的科学结论。

社会主义中国已进入新的世纪,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三个有利于”标准指引下,大胆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着幸福生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个人财富的增加,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来看待个人财产的增加?怎样用科学的标准来判断人们政治上的先进与落后?“三个有利于”标准还要不要坚持?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答案,必将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行,就会削弱党的群众基础,进而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江泽民提出了“三看”标准。“三看”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延伸和深化。

 1.“三看”标准是对离开生产力发展,空谈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错误思想的批评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历史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必须要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执政党工作的中心位置。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才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财富的增加,我国社会阶层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在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个人也拥有了一定的财产,不少人的财产数量还相当可观。对于新的社会阶层财富的增加,人们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存在疑问和困惑。就连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少数人员也心存顾虑,害怕政策会变,怕受歧视。有的则“小富即安”,不敢以更多的收入去进行扩大再生产,怕被戴上落后的帽子。如何解除人们心中的困惑?“三看”标准作了科学解答。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使财产多起来,是发展生产力的结果,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是党的富民政策指引的必然。因此,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而产生的财产增加,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所赞同的,就是进步的表现,而不是政治上落后的表现。离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空谈政治上的先进与落后,只会导致贫穷,那才是真正的落后。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严厉批评了那种离开生产力发展空谈姓“资”姓“社”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江泽民提出的“三看”标准,则是对离开生产力发展空谈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错误思想的批评。

2.“三看”标准不仅在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保护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从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效地消除了人们对改革开放性质的困惑,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江泽民则是从保护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高度提出“三看”标准,有利于充分调动并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但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并能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真正保护生产力的发展,则是更重要的。这就要求在生产力逐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清除影响发展生产力的各种障碍,保护生产力发展的成果,真正代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三看”标准是从实际出发和从最广大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是我们党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发展生产力积极性精神的体现。如果说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大问题的,那么,江泽民提出“三看”标准,则是回答怎样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党的事业在实践中的连续性。

二、“三看”标准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之必需

政党的阶级性、先进性,离不开党的群众性,离开了它所代表的阶级和群众,离开了被领导和指导的对象,就没有群众性,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可见,党的阶级性、先进性是建立在广泛的群众性基础之上的。因此,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党的群众性是相辅相成的。

1.执政党必须关注党与群众的关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它的阶级性。因此,任何政党,它的生存与发展,首先必须获得本阶级的信任与支持,否则,它的生存与发展便是不可能的。但是,对执政党而言,除了要获得本阶级的支持,它还必须努力赢得更为广泛的社会支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执政几十年的老党、大党,先后失去了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这些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便是这些党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由强到弱,直至失去社会大多数人的支持。对此,江泽民在2000年12月26日的中纪委五次全会上,作了高屋建瓴的总结。他指出:“我所以强调大家要正确认识党的执政地位及其带来的相关问题,主要是想说明,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人心向背问题。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政风廉洁,从来是赢得民心,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繁荣的重要一环。这是对兴亡规律的一个重要经验总结。中国历史上一个个王朝的覆灭,世界历史上一个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的崩溃,当今世界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的下台,都与人心向背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2]

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党,如何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又一次作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摆在了全党面前。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着繁重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党只有把社会上不同阶层、集团、群体团结和凝聚在一起,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执政党必须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注意尊重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巩固和扩大执政的社会基础。

2.无产阶级政党还必须赢得新兴阶层和群体的支持,并把他们作为党的群众基础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历史的经验教训还告诉我们,在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执政党必须及时调整政策,以巩固其原有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并拓展新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巩固原有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同时,赢得新兴阶层和群体的支持并作为党的群众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我国社会阶层的构成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出现了“先富起来”的阶层。对于这些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如何看待,涉及到对党的群众基础的认识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看待他们所获得的财产。那么,对于新的社会阶层中的财产问题应该怎么看呢?是不是他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财产,就开始警惕他们,甚至把他们视为党执政的异己力量而不是被整合的政治资源呢?是不是应以财产的多少来判断其政治上是否先进与落后呢?是不是依然以“越穷越革命”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他们的财产问题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业主等,他们确实先于其他阶层富了起来,个人拥有可观的财产,但这是党的正确政策指引的结果,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同样,他们也是中国共产党可以依赖的群众基础。如果把一大批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下积极投身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广大人员排斥在党的群众基础之外,是不实事求是的,既不合国情,又不顺民意。

我们党80多年发展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我们不顾人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政治表现,不问他们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使用,不看人们对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而仅仅简单地以有没有财产和财产的多少来判断人们政治上的先进与落后,我们就会失去很多政治上本来非常进步的朋友和同盟军,我们党就会陷入孤立和被动,党的事业就会蒙受损失和灾难。这是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的宝贵历史经验。江泽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了现阶段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三看”标准,既是对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三看”标准,把新的社会阶层作为党的社会基础,密切同他们的联系,才能不断增强共产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三、“三看”标准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力量。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我们党80年历史最宝贵经验的总结,也是从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历史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1.正确理解“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要正确理解“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内涵,首先是要理解“人民”的含义。“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毛泽东曾讲过:“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3]在当代中国,“人民”这个概念包含的内容最广泛,一切拥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公民,都属于人民的范围,所谓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代表他们的利益。因此,只要是属于人民范畴的,中国共产党就不能忘记他们的呼声和利益,就要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并带领他们去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而不能只是极少数人群利益的代表者,更不能只是某个小集团利益的代表者;也绝不能只代表人民中间部分群众的利益,而忽视或忘却另一部分群众的利益。否则,党就不会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就会变质。

2.新兴阶层的广大人员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已经不存在阶级对立,社会各阶层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定义,在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条件下,我国现阶段出现的新社会阶层,并不是新生的阶级,更不可能是一个新生的资产阶级。他们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经济基础,既没有形成任何一种能代表其利益和政治要求的全国性的统一组织,更没有联合起来形成一支有组织的政治力量。虽然他们手中有或多或少的财产,但他们同旧社会的“资本家”、“剥削阶级”,无论是阶级构成或政治态度,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党和人民的培养下成长的,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党和国家政策所允许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逐渐富了起来,他们中的许多人也用多种形式回报了社会和人民。

当然,新的阶层中的一些人也存在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存在着剥削现象,但也不应该简单地把这种对剩余价值的占有等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并以此作为判断今天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判断的标准只能是“三看”标准。就是说应该主要是看他们在思想政治上、在现实表现方面是不是先进;看他们的财产是不是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得来的;看他们对财产的支配和使用是不是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求以及法律法规要求相一致,是不是与社会发展的道德要求相适应;看他们是不是在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勤奋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包括依法纳税、安排就业、扶贫济困等。只要他们这样做了,他们在政治上就是先进的,就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并受到鼓励和国家法律的保护。因此,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理所当然地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所需要团结和依靠的力量。

3.“三看”标准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生动体现

什么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根本利益。在现阶段,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只要是符合这个根本利益所要求的,就是正确的,就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只要我们制定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是为了实现根本利益这个目标,就是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提出的“三看”标准,是为实现这个目标服务的,因此,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

“三看”标准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宽阔胸襟和创新能力,是实事求是地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新变化正确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的充分肯定。我国当前所进行的改革,是一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伟大革命,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的利益关系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如何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人民群众在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中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新课题。“三看”标准就是适应改革新形势而提出的,其目的就是“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4],从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看”标准的提出,澄清了人们在如何对待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的认识问题上的糊涂认识,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我们党认真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三看”标准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不仅对于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社会成员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标签:;  ;  ;  ;  ;  ;  ;  ;  ;  

论“三个代表”标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_三个有利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