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研究论文_刘美娥1,马松2

论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研究论文_刘美娥1,马松2

1身份证号:35052419841213XXXX;2身份证号:42062119841027XXXX

摘要:当代景观生态设计对人们生产生活及环境的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可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适当的设计方法,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景观生态设计更加完善,使得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更合理的解决。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应用

引言

当前形势下,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因此适应发展需求,遵循生态化园林景观设计的4大原则,才能设计创造出既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又能实现生态的和谐、平衡的园林,才能创造出欣欣向荣的园林景观发展景象。

1生态设计的定义

1.1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是给予民众接近自然,体验户外生活的境况。在景观建筑的生态体系中,人类既是策划者,也是管理者与用户。景观设计元素包括景观,植被,水和建筑。有很多的人造因素,须要利用外部景观生态体系给予物质能量,保持其日常运行,因此存有诸多的开放性和相对的不稳定性。从生态学的方面来看,景观设计应逐步完善人们的生活境况,并努力修复城市的生态负面影响。

1.2生态设计

所谓生态设计,是指在策划进程中,追求与生态环境相融合,减小对环境的伤害。对于景观生态设计的定义,大多数人认为它是一种应用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生态学的生态景观设计。简单来说,生态设计是景观园林设计的重点。其突出特点是景观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活系统。

2生态设计的原则

2.1体现人文情怀

作为最根本的设计宗旨,是反映社会、人性的设计要求,用各种方式来满足人们的活动、沟通、娱乐等需求。为了实现民众的基础性能,设计师应当遵照当地人的习俗和人们的行为规律。

2.2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建立在当地生态、人文背景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人们需求的生态园林景观。

3方法和准则

3.1方法

1.修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进度在加强,同时破坏程度也一直在加剧。换言之,在考虑生态系统修复的问题时,人为因素是最不可忽略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重点依托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其靠自身的张力向自成规律的方向进行演化,使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完成自我恢复。

设计师所修复的生态系统,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社会。具体要求,在可控的人为条件下,调控所修复的生态系统能够适应自然环境,为自身的发展提供空间,长期稳定地处于良性上升的状态;同时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所必需的资源,进而达到修复的双重效果。

2.补偿和保护

以问题为导向,明确景观建造本身就是一种消耗,所采用的设计手法,要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化,相应的设计元素要尽可能地利用,不要过多地进行修造,力争在最小破坏自然的状态下,能够生成更为环保的设计方案。从而在顶层思维上便以减少消耗为出发点。在理论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机会成本等,调整保护与设计的安排,明确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既要设计出美感,又要还原自然生态。

3.2准则

1减少干扰

景观设计出发点,是在原有生态格局下,进行美学的整理,确保生物多样性可再恢复性,不出现毁灭性干扰。在施工期间会产生大量的工程垃圾,就地填埋虽然便捷,但会对地下的生态造成很大的干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计中,尽可能地利用回收这些工程垃圾,为其创造新的价值。

2生态发展

景观设计中,巧妙地利用自然力量来完成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实现生态资源可再生,减少浪费和废弃物产生。在选择植物上,坚持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确保树种在种植的过程中适应生长环境,进而提高成活率,保证实现观赏和实用的双重效果。

3资源节约

融入生态设计理念时,尽可能地使用乡土树种,最大限度上应用自然再生设备,逐渐降低园林建设过程中对外来树种的需求。如此,在人力和物力等方面都可以实现资源的节约。

4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途径

4.1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耗费

生态城市是一种典型的紧凑化城市类型,要最大限度地集约占地,杜绝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与浪费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要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节约能源和减少资源消耗,有效降低生物资源、能源以及水资源的使用,全面提升使用效率,景观生态这一新型技术的使用,在能源节约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阶段,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节能景观建筑与生态建筑,它们是人类生存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力见证,能够促使城市建筑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生态景观建筑凭借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舒适性、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需求。另外,在景观生态设计过程中,传统的草坪被景观植被生态设计取代,同时,一些外来园艺品种被一些地方性树种取代,由此极大地减少了能源消耗。

4.2景观生态修复设计

针对目前的生态园林景观中,其景观的修复设计中还需要针对环境中的物种进行共生和再生的修复工作,并促进生态环境中的良性循环。实际上在生态环境中会出现各种情况,还需要对景观进行生态修复,并且在修复的过程中需要基于植物的系统,以及栖息地的修复情况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在景观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利用富含营养的资源,以有效促进修复工作的良性循环,降低修复工作的成本,为建造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作出贡献。

4.3生物多样性、稳定性的管理规划

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时,引入大量常青植被,但由于这种模式打破了生态圈追求的群落多样性,植被相生相克,共同维持环境稳定、共同发展的自然定律,使得植被不能适应环境的需求而逐渐凋亡。因此在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时,要保证生物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尽可能模拟出适应自然生态环境需求的园林景观,保障园林景观能有效抵御外界环境的干扰、破坏,既能满足人们对生态园林景观的需求,又实现了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4优化植被之间的关系

植物专业指导不同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向外释放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周围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因此,设计过程中,应向植物专家学习。如松树与云杉2种植物不适合在一起生长,因为彼此分泌的次生代谢物会抑制彼此生长。但白蜡与阿拉伯树胶可以种植在一起,两者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景观策划中必须注意植物和植物彼此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在景观规划中,应当询问相关资深植物学家,在找出植物彼此的联系后,遵照互利共生的原则,策划植物的位置以及与邻近植物的联系。

4.5顺应环境条件,打造优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城市景观生态的设计过程中,要积极提倡最大限度地保持区域原始的地形地貌特征,并充分利用原始土地所具备的坡地等自然条件。一般情况下,一些未经开发改造的荒林、山地等很难达到理想的要求,所以对此所采取的合理做法应该是努力实现有景用景、无景造景、用景改景,与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等有效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使用。

结束语

在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人类与自然产生了许多矛盾,无底线的浪费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给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人们对自然热切的渴望与日俱增,传统的景观设计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在当代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的理念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盼盼.生态理念下城市建设风景园林的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0):175.

[2]杨冬蕾.城市绿色生态网络构建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论文作者:刘美娥1,马松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  ;  ;  ;  ;  ;  ;  ;  

论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研究论文_刘美娥1,马松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