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经济在不断腾飞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也带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这其中,建筑行业就是特别明显且十分突出的,就现目前的情况看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而且建筑行业的规模也是与之前相比较看来,规模不断壮大,但是建筑行业在其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设计问题以及质量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影响极其恶劣的。本文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问题如何解决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行业;结构设计;安全性
建筑结构设计,对于整个建筑的建造来说,是非常基础的一个工程,也就决定了它的安全性对于整个建筑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建筑结构的设计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的,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建筑结构设计所使用的材料与以往不同,在以往的建筑结构设计选材方面,许多工程队,选择的都是砖木等材料,而现在的选材则是钢筋混凝土等其他高质量的材料,另一方面,在建筑设计的时候,所采用的手段也是大不相同的。
1 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定义与作用
1.1 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定义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就是根据工程师的合理指引进行科学的施工,以防建筑物完工后发生坍塌损坏现象。在结构工程中建筑结构安全性是重要标准,其中重要表现为工程结构和施工水平。想要判断建筑结构设计有无安全性,就要应用统计学知识进行相关资料数据的分析了解,从全方面探究施工状况、工程地区建材等。
1.2 建筑结构安全性的作用
建筑物和人是共同存在的,有人的地方就离不开建筑,人类想要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工作就离不开具有安全性的环境,拥有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和坚固的建筑结构是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尊重和负责。在设计建筑结构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依然可以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而不提高工程投资。
2 建筑结构中潜藏的祸患
2.1 抗震性能效果差。
自2008年以来,我国境内较多区域频繁发生地震,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在地震事故中,发生最多的应该就是建筑物坍塌为人员带来的伤害,由此可以看出,当下社会的建筑结构设计标准与国家的规定还存在较大差异和距离,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建筑物的安全性紧密联系、相互依靠。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就是降低因地震导致建筑物坍塌带来的伤亡损失的有效方式,加强设计建筑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设计部门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建筑结构达到以下要求:“建筑物质量要保证小型地震过后建筑物损坏率≤35%,中型地震过后建筑物损坏率≤88%,大性地震过后建筑物没有被损坏的概率≥3%。”就目前来看,极少数建筑公司看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重要性。与此同时,建筑公司设计师缺少抗震性能设计认知,导致许多设计都不能达到国家建筑物抗震等级的标准。
2.2 偷工减料,管理能力不足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建筑结构安全性有直接影响的就是建材的应用,建材如若未能达到标准则会致使建筑结构安全性大打折扣。建筑工程偷工减料现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第一,公司将利益放在第一位,安全第二位,降低选材标准和质量等,从而建筑结构安全性达不到国家的相关标准水平;第二,一些公司降低了钢筋配筋率从而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使用质量差、不符合标准的钢筋会使建筑物的承受能力降低。
2.3 缺少科学的、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的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成功完成的基础,建筑结构的设计能力也在一定条件下影响建筑质量的高与低。建筑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工作经验、整体结构安全、利益都会影响建筑结构设计,所以就要建筑设计人员对自身的职业树立正确工作态度和职业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措施
3.1 增强建筑人员的安全意识
为了解决建筑安全隐患的问题,就要从建筑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入手。提高建筑人与的安全意识,对建筑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建筑设计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理念的培训,让设计人员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在建筑设计中时刻保持着安全意识。
另外要对设计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建立赏罚机制,对有高度安全意识的人员进行奖赏,对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惩罚,并且及时解决问题。设计人员自身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同时,要对建筑安全性的问题及后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保证国家的财产安全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不仅对建筑负责,也要对消费者负责。保证建筑安全性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只有时刻警觉,时刻保持安全意识,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灾难。
3.2 加强抗震性设计
建筑物的倒塌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可怕的问题,这种问题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息息相关。多年来,因为地震造成崩塌是件数不胜数,其造成损失也是巨大的。为加强抗震性,可采用以下几点措施。
3.2.1 设计人员正确看待抗震的重要性
首先,建筑设计人员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以及陈旧的思想,为国家财产和人们生命负责。设计人员应严格对待,在设计上做到实事求是、精益求精,重视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也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和地震发生率,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扎实的技术来制定抗震指标,加强抗震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贯彻抗震理念,增加自己的责任感,在设计中体现自己以人文本的意识,增加社会效益。
3.2.2 制定科学的抗震等级
抗震性等级是建筑物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同,地震出现概率也不同,其抗震等级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分析地区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设计,认真考虑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质条件等,选择不同的抗震等级、严格把控,结合有关规定与标准,制定科学的抗震等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3 提高建筑工作设计的合理性
3.3.1 严格遵守规范进行建筑结构设计
随着建筑业的广大发展,建筑业也被国家高度重视起来,针对设计人员,做出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对相应的技术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设计人员要对其规定熟练的掌握,在设计中严格遵守,特别是对施工材料的使用上,其质量和数量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避免了以次充好的现象,也防止偷工减料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建筑的质量及安全性。在遵守的时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和科技的发展相连接。为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建筑质量,建筑人员要坚守本职,要有严谨的态度,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若出现不符合规范和变准的情况,及时提出、及时调整和改正。在错误中总结经验,减少错误发生。
3.3.2建立严格的建筑图纸审核监督制度
审核人员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总平面图、剖面图和细节部分进行全面具体的监督和审核。设计人员也应积极的配合,并且大力支持检测部门监督、检查的工作。一方面,又要建立对工程材料的审核监督机制,施工材料直接关系着建筑的质量以及安全性,一定要严肃对待。对每一种材料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测,质量要过关,在材料的数量上也要按照标准严格要求。此外,对施工过程严密监控,要与施工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最好让设计的专业人员到施工现场,亲自监督,若有不同建议,可根据设计图进行探讨,达到最合理的结构设计,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建筑的安全性由建筑结构设计直接影响我国的建筑设计人员以及相关设计单位,需要从全方位的角度改变以往的旧模式,不断创新思维,不断改善人才培养机制,为今后,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这不仅仅是行业的相关要求,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毛卫华.试论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B04):149.
[2]方燕平.试析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5(6):140.
[3]苏小敏.试论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研,2017(2):227.
论文作者:覃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2
标签:建筑论文; 安全性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物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质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