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周秀英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周秀英

周秀英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4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为2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分别为(201±45)μmol/L、(8.5±0.6)mmol/L、(2.0±0.8)g;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分别为(210±46)μmol/L、(8.7±0.7)mmol/L、(1.4±0.9)g;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疗效确切,延缓肾病进展,保护肾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缬沙坦;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该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肾小球疾病,具有病程长、发病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等特点,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血尿等症状[1],该病缓慢发展最终导致肾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炎的相关诊断标准,经临床明确诊断。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心、肝疾病患者、继发性肾病患者、药物过敏患者、近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1~65岁,平均(48.1±3.6)岁;病程1~6年,平均(2.4±0.5)年;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3~67岁,平均(48.4±3.7)岁;病程1~7年,平均(2.6±0.7)年;两组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包括控制饮食、利尿剂、抗感染等治疗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治疗,给予患者缬沙坦160m 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给予患者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患者缬沙坦160m g口服,每日1次;另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种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指标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分别为(215±51)μmol/L、(9.3±0.7)mmol/L、(2.5±1.2)g;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分别为(213±54)μmol/L、(9.2±0.8)mmol/L、(2.4±1.1)g;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分别为(201±45)μmol/L、(8.5±0.6)mmol/L、(2.0±0.8)g;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分别为(210±46)μmol/L、(8.7±0.7)mmol/L、(1.4±0.9)g;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呕吐,1例厌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出现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对治疗未造成影响。

3讨论

慢性肾炎在临床较为常见,该病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或抗原、抗体等在肾小球形成免疫复合物,对肾小球造成损伤,引起一系列炎症的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该病会逐渐进展,最终导致肾衰竭。其中导致慢性肾炎、肾衰竭的重要因素为蛋白尿,有研究显示,蛋白尿增加和肾功能危险系数呈正性关系,因此,在治疗上应积极控制蛋白尿,延缓肾病进展。缬沙坦是一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2],该药物能够对血管紧张素Ⅱ发挥抑制效果,将出球小动脉扩大,减少肾小球的高滤过性,从而减少蛋白尿发生。同时缬沙坦还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对于慢性肾炎导致的高血压症进行预防和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常见的降脂药物,通过降血脂来实现保护肾脏的效果[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理学表明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细胞内信号对炎症细胞表达进行抑制,从而降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减少蛋白尿量,达到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进展的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分别为(201±45)μmol/L、(8.5±0.6)mmol/L、(2.0±0.8)g;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分别为(210±46)μmol/L、(8.7±0.7)mmol/L、(1.4±0.9)g;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了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疗效显著,有效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肾病进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慧娟,郭永兵,杨保锋.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39-40.

[2]景蕊.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35(4):335-337.

[3]刘彩娥.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6):485-486.

论文作者:周秀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周秀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