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论文

新世纪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论文

新世纪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陈 鹏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张继格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摘要: 到2006年,苏中经济增长速度超过苏南地区,继而在2008年苏北经济增长速度超过苏南地区,江苏三大区域经济出现了协调发展的现象。这主要归功于政府缩小三大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增加苏中、苏北地区外商投资比重,改善苏中、苏北地区投资环境、促使苏南的产业向该地区转移以及政府制定的其他相关政策。

关键词: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产业转移

到2006年,苏中经济增长速度超过苏南地区,继而在2008年苏北经济增长速度超过苏南地区。这主要归功于政府缩小三大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增加苏中、苏北地区外商投资比重,改善苏中、苏北地区投资环境、促使苏南的产业向该地区转移以及政府制定的其他相关政策。尽管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各种因素,苏南经济总量仍然远远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但是随着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现象开始得到逆转。总结新世纪以来江苏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铭记历史启示,有利于今后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促进江苏经济平衡发展。

一、缩小三大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根据江苏经济年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1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值分别为1776.33亿元、558.14亿元、846.09亿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别是55.9%、17.5%、26.6%,苏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超过苏中、苏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之和。从2002—2006年五年间苏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值占全省的比重更是达到60%,2004年一度达到67.4%,而苏中、苏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分别是13.4%、19.2%,两地之和只有32.6%,还不到苏南地区的一半。这是新世纪头几年江苏区域经济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2004年苏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顶峰之后,遂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为59.4%,2015年只有48.4%。相反,2004年之后,苏中、苏北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比重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07年,苏中、苏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值分别为15.5%、25.1%,两地之后达到40.6%。到2015年,苏中、苏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21.6%、30.0%,两地之和是51.6%,超过了苏南地区。2017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值分别是23548.5亿元、12258.8亿元、17192.9亿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别44.4%、23.1%、32.5%,苏中、苏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值之和是55.6%。[1]苏中、苏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增加缩小了苏中、苏北与苏南的经济差距。

二、增加苏中、苏北地区外商投资比重

2001年是我国加入WTO的元年。此后,我国外向型经济非常活跃。江苏省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地区之一,但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异非常明显。根据江苏经济年鉴发布的数据显示:外商投资偏向于苏南地区,苏中、苏北地区接受的外商投资规模较小,尤其是2001、2002、2003年,苏南地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到62.27亿美元、91.18亿美元、133.75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87.4%、87.9%、84.6%。而苏中、苏北地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规划则小的多,苏中地区三年外商实际投资分别为3.96亿美元、6.75亿美元、15.15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5.6%、6.5%、9.6%;苏北地区三年外商实际直接投资分别是4.98亿美元、5.76亿美元、9.12亿美元,占全省比重分别为7.0%、5.6%、5.8%。这是造成江苏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从2004年后,苏南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省的比重有所减少。2004年苏南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是75.8%,截止到2017年再也没有超过80%,基本上呈逐年下降之势。与之相反,苏中、苏北地区接受外商实际投资占全省比重逐渐增加。到2004年,苏中的外商实际直接投资占全省比重首次突破10%,达17.7%,截止到2017年,基本维持在16.1%—22.9%之间。苏北地区实际接受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省比重在2007年超10%,达到10.7%,截止到2017年从未低于10%,2012年一度达到19.9%。[1]外商实际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效果:2005年苏中的经济增长超过苏南地区,而且2008年苏北的经济增长也超过了苏南地区。

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企业采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而企业往往只关注内部生产和管理活动,不关注企业的外部环境,仅限于生产过程中对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在这种忽略预测和决策的情况下,很难充分发挥成本管理应该有的作用。

三、改善苏中、苏北地区投资环境、促使苏南的产业向该地区转移

长期以来,苏中、苏北地区基础设施不健全、投资环境差是其落后于苏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为此,苏中、苏北地区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首先,苏中地区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率先得到完善。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目前苏中已成为接受苏南产业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其次,苏北地区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逐步完善了交通网络,改善了投资环境。[2]

这个意义的来源极为深远。青铜器上有关老虎的纹饰很常见,比如饕餮纹。在古代军队的名称运用,“虎”字和“虎”符,也流行千百年。1995年我在乌鲁木齐买了把英吉沙小刀,刀柄就是虎纹。可惜它不允许带上火车,只好留给安检。老虎作为一种权威,一种象征,比它作为凶兽更令人追捧和敬仰。

为促进江苏经济平衡发展,多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首先,实行南北挂钩合作,确立南京与淮安、无锡与徐州、苏州与宿迁、常州与盐城、镇江与连云港五对“城市联盟”,推动“江宁—淮阴”、“无锡新区—新沂”、“常熟—泗洪”、“宿豫—张家港”等首批 10 个南北共建工业园区在苏北地区成立。其次,积极引导苏南产业、资金、技术、劳动力向苏北转移。据统计,新世纪头8年,苏南向苏北产业转移项目5261个,各类帮扶资金累计达4.5 亿元,对口互派干部约700人次。最后,江苏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苏北振兴的意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和《关于加快南北产业转移的意见》[3],完善苏北交通设施,改善苏北投资环境。并用5到10年时间,促使苏中经济达到长三角核心区发展水平。苏北地方政府也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土地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来苏北投资,促进苏北经济迅速发展。[4]

四、政府制定的其他相关政策推动了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

随着苏中、苏北投资环境的改善,苏南产业开始向该地区转移。苏南地区是我国外资集中地区,但是这个地区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低成本是吸引外资的主要手段。这种通过土地和能源价格等手段推动外资进入,必然经过一定时期以后出现土地短缺和能源紧张的问题。例如,苏南地区低端制造业较多,产生较多污染物;产业层次较低,对成本非常敏感,企业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境保护。受制于土地、能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约束,苏南地区吸收外资趋于饱和,苏南不得不从“引资”转向“选资”,着重引进投资密度高、技术含量高、单位产出能耗低、环境污染程度低的外资,以提升利用外资的结构和质量;另外将相对低附加值、低投资密度等产业逐步转移出本区域。苏北则是这些产业转移较为理想的替代地区。同时,苏南地区传统产业转移,考虑降低成本,苏北则是理想之地。近几年,苏南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超1万个,苏北、苏中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五年提高1.8个百分点。[2]

参考文献:

[1]http://tj.jiangsu.gov.cn/.

[2]罗芳,陆香婷.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的原因探析[J].商业经济,2012(1).

[3]孙志军,洪兴银.苏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http://xzgl.gov.cn/showc.asp?strID=1707.

中图分类号: F092.7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30-0461-02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新特点及对策》(2016SJD7700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陈 鹏(1976-),男,河南信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

保稳定,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成效显著。成功战胜局部洪涝和严重干旱,紧急转移安置危险区群众24万人,累计提供抗旱水源约41亿m3、浇灌面积3 298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41.5亿kg,保障了农业生产用水和群众饮水安全,保障了防洪和人民生命安全,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防汛抗旱减灾效益达187.1亿元,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张继格(1979-),男,江苏宿迁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标签:;  ;  ;  ;  ;  ;  ;  

新世纪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