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两大趋势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的两大趋势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的两大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大论文,世界经济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令人惊叹的变化,莫过于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在我国经济不断走向开放的今天,即使从地理上看是“远在天边”的事情,也可能同我们息息相关了。因此,在我们思考和寻求中国经济的跨世纪发展之路时,不能不关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90年代世界发展十大趋势》中这样写道:“全世界正迅速融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可以这么说,美国经济已不复存在,因为它已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密不可分。推而广之,欧洲经济、日本经济、苏东经济、或者第三世界的经济也都将消失。”现任美国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与奈斯比特可谓彼此呼应,他在1991年出版的《各国的劳动》一书中,也声称“严格意义上的美国经济正在消失”,并预言21世纪的经济将没有国界。这些话虽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决不是空穴来风,凭空杜撰出来的。

一体化或全球化不光是学者或政治家们使用的概念,而且已成为平民百姓频繁使用的用语。今年5月10日,德国《世界报》的一篇文章,其标题就是“人人都说全球化”。曾经长期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状态的国人,在经历了10多年开放之后,今天也在谈论着“地球村”,仿佛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而今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村落。

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既由各国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开放国际贸易所驱动,也是新技术革命带来交通、通讯和工业领域一系列突破的结果。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高速增长,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空前增强。

首先,国际贸易高速增长。从1950年到80年代末,世界贸易每年增长6%以上,超过产出增长速度50%多。进入90年代,世界商品贸易连年快速发展,1994年商品贸易量比上年增长了9.5%,贸易额增长了13%,首次突破了全球贸易额4亿美元大关。据预测,到2000年世界贸易额可望每年增长10%,总额将高达6万亿美元。

其次,国际资金流动加速。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70年到1989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每年实际增长6%。进入90年代,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激增,1995年比上年增长46%,创下了325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随着外国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全球跨国公司现已增加到4万多家,加上它们在国外开设的分公司,合计达到25万家,年销售额超过了5万亿美元。同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动的短期资金高达7.2万亿美元,每天全球外汇成交额由3年前的1万亿美元激增到1.4万亿美元。

最后,人员往来和信息传输空前加快和增多。国际旅游和商务活动,使全世界每年在国际航线上往返的乘客达到10亿人,即每天都有300万人从地球的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出国工作、留学或移民也越来越多,瑞士的外籍劳工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以上。由电话、传真机和计算机等构成的全球性通讯网和卫星电视网覆盖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传输成本,加速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全球化进程。

总之,国际贸易、技术转移、资金流动、人员往来、信息传输的迅速发展和空前活跃,不仅构成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正在有力推进这一历史进程。

当战后整个世界经济迅速走向一体化时,与之相伴的另一大趋势——区域集团化,亦日益引人瞩目。

世界经济区或集团化,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的新现象。它在80年代日益兴起,90年代进一步加快。目前,遍布全球的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的经贸集团或经济合作组织已有几十个,参加的国家达100多个。在这些区域经济集团和组织中,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欧洲、北美和亚太三大区域集团发展迅速,又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或最活跃的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

欧洲区域集团化 欧洲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区域集团化发展最早、最快的地区。二战后的欧洲,经历了一个从分裂到统一的动态过程。1951年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在历史上第一次将法、德、意、荷、比、卢六国的煤钢生产处在共同机构的控制之下。以此为基础,这六个国家于1957年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旨在利用自身内在的力量和经济一体化,形成一个大一统的经济区。在欧共体于1958年1月正式运行之后,1973年有英国、爱尔兰和丹麦,1981年有希腊,1986年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经过30多年艰难曲折的发展,终于在1993年建立起一个人员、商品、资本、劳务自由流通,“没有边界”的欧洲统一大市场。1994年1月1日欧共体12国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中的奥地利、瑞典、芬兰、冰岛、挪威共同组成的欧洲经济区又宣告正式成立。这17个成员国1994年人口为3.72亿,约占世界人口的7%,而国内生产总值共达7.5万亿美元,其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0%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市场。当前,欧共体正在加紧实施《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争取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建立统一的欧洲银行,发行单一欧洲货币,并在此基础上推进欧洲政治和经济联盟的建设和发展。

北美区域集团化 美国为了与西欧、日本竞争,维护其国际地位,80年代中期以来积极加强与加拿大以及其他邻国的经济合作,加紧推进北美自由贸易区建设。1987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签订《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1月1日正式生效。1991年5月,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又举行关于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谈判,于1992年8月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生效和实施。该协定规定,在15年内逐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消除彼此间的关税壁垒,以贸易促进经济增长。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三个成员国人口为3.68亿人,国内生产总值6.77万亿美元,出口额达6420亿美元,其经济实力与欧洲经济区不相上下。近年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不仅正在扩大其成员国,而且在1994年底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西半球的34个国家的领导人一致同意用10年时间将目前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为美洲贸易区,即到2005年建成美洲经贸集团。

亚太区域集团化 亚太特别是东亚经济自7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在欧美区域集团化浪潮面前,亚太地区也在作出积极反映。1989年11月,亚太地区主要发达国家,韩国和东盟6国的外交、经贸部长在堪培拉讨论如何加强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问题,以此为标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宣告成立。此后,亚太经济组织于1993年11月召开的西雅图会议、1994年11月的茂物会议和199511月的大阪会议,又推进了该地区经济集团化进程。

但到目前为止,在亚洲地区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区域性双边或多边的经济合作形式,大多不象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那样,由国家出面共同制订协议、形成组织比较严密的经济集团,而大多是在“自然形成的经济地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增长三角”。近年来,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研究亚洲的“增长三角”问题。1993年2月在马尼拉召开的研究亚洲增长三角第一次国际会议上,亚洲开发银行副总裁威廉·汤姆森指出,增长三角“已成为亚洲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具有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解决地区一体化的独有形式。”

此外,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如在南美洲有拉丁美洲自由贸易联盟、加勒比海共同体,在非洲有北非的马格里布集团、东非共同市场、中非关税和经济同盟和西非经济共同体等。

战后世界经济所形成的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两大并存趋势,在进入90年代之后正在继续得到加强。在这两大趋势的作用下,各国经济联系已变得空前密切,相互依赖程度也在日益加深。可以预料,整个世界经济将进一步在这两大趋势的相互影响之中走向二十一世纪。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蓬勃发展,再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完全靠“自力更生”、对外封闭孤立地发展现代经济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空间问题现在更加突出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首先把空间的问题处理好,才能顺利实现发展目标。

区域集团化与一体化发展并不矛盾,它是向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的重要途径。区域集团化发展会促进集团内部国家及地区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增加互补性,扩大规模效应,增加贸易和投资的机会。从亚洲看,区域集团化的加强,是亚洲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各国之间相互依赖性、互补性增强以及推进贸易自由化的产物。它在起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容易融合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并不意味着民族经济的消失。未来经济仍将存在国界,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将更加激烈。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利用各种形式继续扩大我们与世界特别是亚洲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范围。因为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巨额的资金,广大的市场以及宽松的外部环境,有助于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我们的国力。

标签:;  ;  ;  

世界经济的两大趋势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