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患者中早期介入栓塞治疗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孙锋

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探究中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对脑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以信封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并分别为其采取晚期介入栓塞治疗治疗与中早期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65%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35%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患者采取中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可以取得比采取晚期介入栓塞治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也更高。

【关键词】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早期;临床效果

脑动脉瘤又名颅内动脉瘤,患有脑动脉瘤的患者其脑动脉腔因局限性异常而使动脉壁呈瘤状向外扩大突出,而导致脑动脉瘤的原因既有先天性缺陷,也有腔内压力升高[1]。对于脑动脉瘤患者而言,破裂出血是最差的一种临床预后结局,患者有极高的致残、致死风险,患者普遍生活质量低下。对于此病,临床多以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而这种术法对时机的选择有较高的要求,直接关乎患者的预后是否良好。本文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试探究在中早期或晚期采取介入栓塞术所取得的不同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以信封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具体资料为: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8岁~74岁,平均(61.57±12.37)岁;瘤体位置:大脑中动脉1例,基底动脉5例,后交通动脉9例,交通动脉25例。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9岁~73岁,平均(61.51±12.34)岁;瘤体位置:大脑中动脉2例,基底动脉3例,后交通动脉11例,交通动脉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瘤体位置、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等资料,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纳入标准:①均经MRI、CT、DSA等检查被确诊为脑动脉瘤;②Hunt-Hess分级为I~V级;③均达到介入栓塞术的指征;④非巨型动脉瘤,瘤体直径<25mm;⑤患者对研究内容了解充分并签署自愿协议,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本次研究[2]。

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障碍;②合并有恶性肿瘤、梭形动脉瘤等严重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③有造影剂过敏史;④因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等原因无法配合完成研究[3]。

1.2 方法

先为两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补液以维持其水电解质与酸碱评分,降低其血压与颅内压力,给予血小板抗凝治疗与抗血管痉挛药物以预防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与血管痉挛等各种并发症。随后,给予两组患者气管插管与全麻,待麻醉后行股动脉穿刺,方法为改良法,并以肝素为其全身肝素化以预防血栓形成。随后借助微导丝将电解脱铂金弹簧圈送入至动脉瘤中进行栓塞,确保完全栓塞瘤腔的同时还需保证相关小动脉的血流畅通。

在介入栓塞术的时机选择上,研究组选择发病的3日内(中早期),对照组则选择发病的3日后(晚期),操作方法均同上。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取决于术后3个月的DSA检查结果,可分为完全栓塞、不完全栓塞、部分栓塞及栓塞失败四种情况,具体判定标准为:

(1)完全栓塞:动脉栓塞度高达100%;

(2)不完全栓塞:动脉栓塞度不低于90%但未到100%;

(3)部分栓塞:动脉栓塞度不超过80%;

(4)栓塞失败:未能成功栓塞。

※将完全栓塞率加以不完全栓塞率、部分栓塞率即可获得治疗总有效率[4]。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录的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均以21.0版统计学检验软件SPSS进行计算。本研究中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的表示形式为(n,%),检验卡方χ2值。若P<0.05,可视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65%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的对比(n,%)

2.2 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35%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n,%)

3 讨论

脑动脉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这种疾病并不是采取开颅手术治疗,否则不仅会为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还容易在术中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提高动脉瘤的破裂风险,使患者的预后变得更差[5]。本文为两组脑动脉瘤患者采取了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这种术法具有微创优势,患者术中创伤小、安全性更高,不易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破裂等严重结果,并且患者可以术后快速恢复。当前临床对介入栓塞术的采用时机有一定的争议,本文便为对照组选择了晚期治疗,为研究组采取了中早期治疗,从结果可以发现,研究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90%vs65%),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10%vs35%),这意味着在中早期采取介入栓塞治疗可以取得比晚期更好的疗效与更高的安全性。其原因主要在于:在发病的3日内为患者采取治疗可以尽早遏制患者病情的继续恶化,若是在发病3日后再采取介入栓塞治疗,便有可能遇到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高发期(发病后2周内)与血管痉挛等并发的高发期(发病后的3日后至1周内),这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可能再发生并发症或再次破裂出血,可能出现严重的结果,而中早期采取手术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6]。

结语:

脑动脉瘤患者可使用介入栓塞术这种方法进行治疗,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其创伤小且预后佳,但是对手术时机的不同选择则会带来不同的治疗效果,而从本研究结果可知,采取中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可以取得比晚期更好的疗效与更高的安全性,故临床应为脑动脉瘤患者采取中早期介入栓塞治疗。

参考文献:

[1]张乾,杨昊,杜敏,等.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04):123-124.

[2]蒋永新.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1):88+90.

[3]施阳.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外医疗,2017,36(19):20-22.

[4]吴克洪.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3):123-124.

[5]张旭升.脑动脉瘤患者中早期介入栓塞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7):90-91.

[6]范小斌.脑动脉瘤患者中早期介入栓塞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2):40-41.

论文作者:孙锋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0

标签:;  ;  ;  ;  ;  ;  ;  ;  

脑动脉瘤患者中早期介入栓塞治疗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孙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