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张利,王俊伟,田兴惠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 长治 046000)

【摘要】 目的:对比在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术的效果。方法:将62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1例,两组分别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术后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显著(P<0.05),A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末次随访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比椎板开窗术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两种术式对腰椎功能的恢复效果相当。

【关键词】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椎板开窗术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9-0116-02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多为创伤、脊柱侧凸、剧烈运动等原因引起,此年龄阶段正处于生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治疗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1]。手术是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选择,椎板开窗术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术式,随着微创外科及内镜器械的发展,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以微创、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成为治疗本病的新途径[2]。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对比分析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术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院实施手术治疗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1例。A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13~19岁,平均(16.0±2.0)岁,椎间盘病变Pfirrmann分级:Ⅲ级18例、Ⅳ级13例;B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13~18岁,平均(16.0±1.9)岁,椎间盘病变Pfirrmann分级:Ⅲ级17例、Ⅳ级14例。两组的基础资料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A组予以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指导患者保持90°侧卧位,并以骨盆固定器固定,经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穿刺位置并标记,常规消毒普铺巾,局麻后以18G穿刺针沿病变椎体关节突进针,穿刺后至椎间盘内,注射2mL染色造影剂,实施髓核染色造影检查,后沿穿刺针置入导丝,以导丝为中心切开1cm左右切口,置入工作套管,并环钻扩大椎间孔,置入椎间孔镜,在椎间孔镜下将髓核摘除,以低温双极射频刀行椎间盘射频消融术和纤维化紧缩成形术,后止血、退镜,放置止血膜,取出工作沟通道,缝合切口。

B组实施椎板间开窗术,予以硬膜外麻醉,体位选择同A组,C型臂下透视确定责任节段,以责任节段棘突间隙为中心取做后正中切口,长度约为4cm,依次将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切开,在患侧棘突椎板骨膜下剥离椎旁肌肉,暴露患侧椎板和黄韧带,将相邻上下椎板、部分关节突关节内侧咬除,形成1cm左右小骨窗,分离并切除黄韧带,牵开神经根后切除部分纵韧带,实施髓核摘除。

两组均由同一医师实施手术,术后予以同样抗感染、神经营养及康复锻炼指导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2)对比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在末次随访时以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评分范围0~29分,分数越高为腰椎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4.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比较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比较

A组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见表。

表 围术期指标比较(x-±s)

2.2 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末次随访时,A组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平均(25.35±2.15)分,B组为(24.75±2.35)分,两组的JOA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t=1.049,P=0.298)。

3.讨论

对于Pfirrmann分级≥Ⅲ级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纤维环完整性已遭到破坏,且青少年的活动量大,保守治疗的复发风险高,手术治疗是临床的首选。椎板开窗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术式,作为开放性手术,该术式能充分保留脊柱后方关节突的稳定性,在直视下将突出的髓核摘除,获得良好的减压效果,但手术需剥离附着椎板及关节突椎旁的肌肉,并切除部分椎板,用时长、创伤严重、出血量多,术后恢复缓慢[3]。随着微创外科的盛行,如何需求一种效果好且创伤小的方式是临床医生的不懈追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A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比较A组更少,说明在与椎板开窗术比较,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创伤轻和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两组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差异不显著,证实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功能的恢复效果与椎板开窗术相当。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切口小,无需剥离周围肌肉、切除骨质,保留了脊柱后柱与周围的肌肉结构,创伤小并能节省操作时间[4]。手术操作是在多管道的经皮椎间孔内镜系统下进行,可通过扩大椎间孔置管,在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并实施消融术,获得满意的减压效果[5],因此在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效果与椎板开窗术相当。

综上,与椎板开窗术比较,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两种术式的腰椎功能恢复效果相当,因此可将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作为首选。

【参考文献】

[1]高小亮,杨晓辉,黄卫民,等.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7):1291-1293.

[2]任佳彬,韩雪馨,孙兆忠,等.经皮椎间孔镜下与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3):236-242.

[3]刘联群,陈长贤,王汉龙,等.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与后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5(5):30-33.

[4]胡小刚.经皮椎间孔镜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7,38(6):564-567.

[5]金丹杰,徐南伟,赵国辉,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6):491-494.

论文作者:张利,王俊伟,田兴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张利,王俊伟,田兴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