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评价论文_潘波

潘波

(辽宁省大连港医院中医针灸科 辽宁 大连 116015)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小组,每组32例患者,并命名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并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以此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相应治疗效果,但康复组患者取得疗效更为显著,其总有效率为93.8%(30/3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26/32),可知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统计学差异有意义。结论:对于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法,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针灸联合药物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363-02

脑血栓形成是一种多发且常见的疾病,其有着较高致残率和病发率,对患者日常生活有着严重影响。本文为了研究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小组,每组32例患者,并命名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患者18例,女患者14例,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5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0±7.8),其病程最长为10年,最短为1年;康复组男患者20例,女患12例,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6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8.1)岁,病程最长为11年,最短为2年。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脑血栓形成诊断的标准,且并无其他系统疾病。并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进行比较,如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可知两者并没有存在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即给予20ml脑复苏+5%葡萄糖250ml、500mg路路通+250ml生理盐水、0.5单位的蝮蛇抗栓酶+5%葡萄糖250ml,均以一天一次的形式进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银杏叶片进行口服治疗,一天三次,一次2片的形式进行。康复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其主穴位包括百会、人中、太冲、足三里、内关以及丰隆;副穴位包括肝俞、肾俞、脾俞、血海、委中以及三阴交。与此同时,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增加穴位,如下肢瘫患者,可以加阳陵泉、环跳以及昆仑等;如是上肢瘫患者可以加曲池、内关以及肩髃等;如是面瘫患者可以加太阳、头维以及、夹承浆穴等。针灸具体方法:本次针灸治疗中,对于不同穴位采用不同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百会应用苍龟探穴手法,分别向两侧以及前后进行平刺;对于足三里、三阴交用邮件血海应应用捻转补法;内关、丰隆以及天驱穴应应用提插捻转泻法;人中穴主要应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以上穴位均是留针30分钟,一天一次形式进行。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抗炎治疗,若是脑水肿颅内高压患者,应当合理给予患者脱水剂。对于高压患者还可以给予相关药物进行治疗[1]。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1天的治疗。

1.3 疗效评定

本次疗效评定中主要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进行评定,即在治疗后患者缺损分值降低率的评定。在经过治疗后,倘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或者是以上,且其病残率为0级,那么其疗效为基本痊愈;倘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至89%,且其病残率在1至3级之间,那么其疗效为显效;倘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至45%,其疗效为好转;倘若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疗效指标均不符合以上指标,那么其疗效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将在本次临床价值获得的数据全部应用到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用t为检验,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

2.结果

经过将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可知在本次治疗中,康复组患者取得的疗效更为显著,其总有效率为93.8%(30/3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26/32),可知康复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有意义,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表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3.结论

脑血栓形成是一种多发且常见的疾病,其有着较高致残率和病发率,对患者日常生活有着严重影响。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度增高以及血流阻力加大是引起患者形成脑血栓高危因素,其不仅致使患者血管腔出现狭窄及闭塞的现象,还会致使患者脑组织局部缺血及缺氧,从而使患者脑血栓形成。中医领域则认为其是由机体阴阳失衡、气虚血瘀、风痰阻络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的,在中医治疗中主要是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治疗原则。其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患者致残率以及病死率[2]。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针刺具有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外周传导动能以及直接调节中风患者机能状态作用。因此,可知采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的方法,可以取得有效治愈率,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致残率,且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也得到明显恢复。因此,对于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法,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减少脑组织的损伤,促进功能系统的重型构建。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以此提高治愈率以及取得全新突破[3]。

【参考文献】

[1]刘荣玉.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9(08)102-103.

[2]利扎?居马.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40例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22)98-99.

[3]杨柳三.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辅治脑血栓形成44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6(09)35-36.

论文作者:潘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评价论文_潘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