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技术分析论文_蔡振璐

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 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随着我国加大对海洋开发的力度,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建造需求日益增多。根据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的特殊性,其设计、建造、安装流程相对紧凑,同时对于装备的性能需求不尽相同,进而导致海洋装备(如组块、导管架)无法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的产品,对于设计、建造施工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本文对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新型建造模式在海洋工程装备建造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模式;应用

1、传统海洋工程装备建造的特点及流程分析

在加工设计阶段,加工设计开始于详细设计初版设计文件完成,加工设计依据初版图纸进行材料统计分析,编制材料采办料单,并依据技术规格书进行总体分析,编制总体建造方案与施工进行技术交底和探讨,而后开展加工设计后续工作,编制图纸及其他施工方案。在设计之初,因为详细设计的不充分容易出现因为后续图纸升版导致材料规格变化、建造方案变更等情况,进而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

在施工阶段,分为下料切割、预制、单片组装、总装等流程,通常是采用甲板片单片预制,经过喷涂工艺后运输至滑道进行整体吊装,带结构单片安装完成后进行配套工艺管线、电气、设备的安装和单机调试,带整体完工后进行拖拉装船出货,完成海洋装备的建造流程。施工阶段容易受到设计升版的制约,导致返工,同时场地总装占用场地资源较多,对场地物流资源、吊装资源的需求较大,在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的情况下容易受资源限制,另外滑道建造工艺对滑道资源的要求高,对场地生产安排的限制大。

2、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技术

2.1海洋工程建造标准化的应用

海洋工程建造标准化旨在详细设计阶段提前介入,充分利用海洋装备设计的通用性,通过项目管理手段与详细设计充分沟通协调,在设计标准和业主要求的前提下,形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中部分结构、部分零件的标准化、规范化。这样可以在建造初期即可开始部分零件的预制、加工工作,带正式设计图纸下发后安装即可,将部分建造工作提前至设计阶段,减少建造高峰期的部分工作量,同时标准化零件的设计也可以保证详细设计与加工设计的无缝衔接,减少技术澄清和图纸熟悉的时间,提高设计效率。但是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在标准化杆件设计制定过程中需要与详细设计、业主、第三方进行充分沟通,确认相关基础参数和要求,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避免出现错误导致返工的情况出现。

2.2一体化、模块化建造的应用

随着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需求的日益增多,对海洋装备制造场地的施工效率、资源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体化、模块化建造便是基于此情况对传统海洋装备制造工艺进行的改善。该技术基于对海洋装备结构物进行整体性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场地设施资源,采用双层预制整体运输吊装的方案,同时在结构单片喷涂后、运输总装前便进行配套管线支架、管线、电缆支架、设备底座、设备的安装,使陆地预制的工作量加大而减少总装阶段空间安装的工作量,这样既减少了空间安装这类效率较低的工作量又减少了对总装阶段资源的使用量,因此使得海洋装备制造阶段的功效大大提高。但是该工艺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图纸的完成情况,需要在单片预制阶段保证相关设计图纸完成,保证两层结构物图纸完成、设备定位、管线走向等信息的明确。对材料到货情况要求较高,需要项目管理阶段充分考虑材料、设备到货情况满足施工周期的要求。同时现场施工存在多个专业并行施工的情况,对现场施工管理要求较高。

2.3非滑道建造滚装装船技术的应用

非滑道建造滚装装船技术是基于模块车运输技术的引进,使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摆脱了对于滑道资源的依赖,它使得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场地释放了大量的产能,可以充分利用场地资源承揽更多的项目,其工艺主要是将部分吨位中小型的产品放置在场地进行总装而非滑道上,利用提前预制的工装(小车梁)进行支撑,而后进行逐步的总装工作,待整体总装完成后由SPMT模块车进行运输装船,经过测算,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使用非滑道总装、滚装装船的模式生产对海洋装备制造场地的产能将是成倍的增长。该工艺极大的减少了对场地的占用,同时又具备灵活性,使得海洋装备制造场地可以灵活的安排生产部署。但是该工艺需要注意以下内容,非滑道建造滚装装船技术对场地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较高,如有必要需要根据载荷对地基沉降进行提前的检测和分析,避免出现尺寸变形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对工装要求较高,由于目前非滑道建造的海洋装备已经达到3000吨级,因此对需要提前设计并制作较大的工装承担总装阶段和运输阶段的支撑保护工作,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工装资源,需要设计标准化工装以满足不同类型项目需求,避免资源浪费。最后在非滑道建造滚装装船工艺在运输装船阶段风险较大,需要保证设备稳定,人员熟练以及相关风险的把控和应急措施全部到位。

非滑道建造滚装装船工艺

2.4信息化建造

信息化建造分为技术和管理两类,技术环节主要是使用三维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在施工前使用TEKLA、SACS、PDMS等专业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寻找设计环节的问题并及时改进,避免后续施工中不必要的返工作业,同时对整体结构和工作进行分析,更加直观的编制具体、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信息输出的准确性,同时使用专业软件编制图纸、零件图保证参数的精确,减少失误和误差,保障后续生产的顺利进行。在管理方面采用专业高效的数据库软件进行模拟施工,将图纸信息和材料信息输入并进行整合,对比分析,并编制以周为单位的施工计划,对周计划进行量化处理,可以及时模拟出施工各阶段出现的问题,如材料缺少、设计缺陷、人力设备不足等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安排避免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信息化建造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需要对场地内现有资源和施工工艺充分了解,同时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需要项目管理充分的与相关人员沟通(设计、施工等),及时妥善的采取应对措施,并需要做好风险分析和应急预案,保证突发情况可以及时的解决。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海洋装备制造工艺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的竞争也趋于全球化,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是我国海洋装备制造行业的首要问题,因此通过不断的技术更新和管理提升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我国海洋装备制造国际化的主要途径,目前通过上述工艺的改进和实施,海洋装备制造能力已经得到了显著地提升,后续还需要根据海洋装备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以保证海洋装备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峰,陆军,吴平平.海洋工程装备建造设备发展探析[J].南方农机,2017(16).

论文作者:蔡振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技术分析论文_蔡振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