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论文_蔡续

试析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论文_蔡续

蔡续

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262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升是一项需要从施工技术人员、监督管理机制落实以及严格形成技术管控方案等方面落实的工作。在实际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中,针对当前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实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创新改进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 高水平的施工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比较滞后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则是建筑市场对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工程单位未能及时配备与技术应用相适应的人员队伍,技术人员对于技术操作应用无论是理论层面认识还是实践操作水平与理想状态存在较大差距,这样对于技术使用必然产生不利影响。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建筑工程在现今管理工作创新改进中,过渡注重施工过程的泛化管理,缺无法针对技术进行精细化的创新管理,管理过于笼统,无法细致落实,尤其是缺乏给与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强有力的支持,施工人员无法有效应对施工技术复杂的操作过程,容易导致技术操作出现问题。此外,施工技术人员培训教育中,单一化方式应用,未能通过理论学习、视频讲解学习和实地模拟操作等方面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技术操作水平。

1.2 技术操作监督管理机制未能有效落实

现今由于我国建筑市场创新发展和建筑市场消费者对工程项目需求不断提升的当下,施工技术操作也在变得复杂,技术操作过程受到各种突发性因素影响的几率也在增加。为了提升施工技术操作水平,就需要深入到工程项目施工中落实全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技术人员需对现场施工人员做全面性、针对性的交底,保证施工人员各工序了解熟悉透彻。技术人员按方案要求对现场施工进行监督检查,指出问题,督促改进。但是,对当前部分工程施工单位技术监督落实与技术操作存在脱轨的问题,往往注重技术操作效果,忽视了技术准备和技术操作过程,这样一旦技术操作出现问题,施工人员深入核查则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无法发现技术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对于技术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1.3 科学的技术管控方案缺乏可行性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控工作进行中,影响技术管理的很大原因则是未能形成科学化的技术管控方案。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技术操作复杂性以及各个阶段技术操作要求不同,为了保证技术管理向着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必须制定科学化的技术管控方案。但实际由于部分工程单位缺乏对BIM等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技术管控方案形成之后,未能对可行性、可操作性等进行合理评估,往往出现技术管控方案在初期可以落实,随着项目深入建设,技术管控方案则未能有效应对,出现技术管理无序、混乱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技术操作效果的科学化实现。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改进措施分析

2.1 立足实际人才需求,建设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队伍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升首先应着眼于技术人员队伍操作水平提升层面上。在实际落实中,一方面,技术人员管理部门要紧紧跟随施工技术实际操作要求,根据新技术引进对人员的操作要求组织人员接受相应的培训教育。而在培训教育中,要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教育方式,注重实地操作模拟和训练,通过实践操作丰富经验,提升技术操作的熟练性,科学化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另一方面,施工技术人员队伍的创新建设要注重技术人员对各种信息化技术的操作使用,引导人员将智能技术与技术操作过程相结合,这样可以促使技术人员在技术操作中自身借助数据信息反馈发现技术操作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组织改进。

2.2 落实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进行中,要注重全过程监督管理的落实,也就是从技术前期准备、技术操作过程以及技术完成结果核对等方面全面落实监督检查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需要技术管理部门与各部门有效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形成关于技术监督检查的具体规划,与管理部门协商,获得支持,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或者实地巡查的方式参与到技术操作的全过程中。这样能够保证技术准备工作到位、技术操作按照规范标准落实、技术操作结果满足质量建设标准等方面落实,提升技术操作水平。

2.3 根据项目建设标准,形成科学化的技术管控方案

为了提升技术管理水平,针对实际技术应用现状,需要形成科学化的技术管控方案。技术管控方案的形成,要立足于工程实际技术操作类型以及各个阶段技术操作难点、重点、技术操作目标、施工工期管控等基础上。在技术管控方案形成之后,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可行性评估,保证技术管理分配到位,明确各个部门技术管理责任,岗位责任制度有效落实,通过奖惩管理促使技术管控方案科严格落实,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三、小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针对当前技术管理存在问题,能够从建设高水平技术人员队伍、落实全过程技术管理机制以及严格技术管控方案形成等方面改进,提升技术操作管理水平,有效满足工程项目质量建设标准。

参考文献:

[1] 赵丽景. 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探讨和实践[J]. 价值工程,2013,32(4):44-45.

[2] 吴建希.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的实践举措之研究[J]. 江西建材,2017(23).

上接第30页

给管理人员,并且杜绝使用铁红3310,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引进进口的材料。需要注意的是,最大限度地不用氯化石蜡。

EPDM入场之后,技术人员应当使用超过85%的酒精对其进行全面的浸泡,确保其不掉色、不起皮、不膨胀。另外,石英砂、EPDM以及胶粒等材料都应当进行入场检测,以便确定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草坪入场的时候,施工人员应当将其比对封样,严把质量关。

3.3及时检测跑道的质量

(1)外观:确保表面保持密实,其平整度应当符合设计标准,保证其无盐碱、不起砂、无油污、不分层、无裂缝且不起壳,保持适中的粗糙度。

(2)平整度: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循国家标准,把跑道弯道起始点以及直线段当作关键节点,在横、纵的方向上,每隔3m便设立控制点。其中,在弯道处把半圆心当作圆心,并用经纬仪按照每5°便做出一条放射状的线,且在线上每隔3m设立控制点。随后用3m长的直尺测量相邻点距离,确定最大凹陷处直径是否达标。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组的测量控制点数量应超过40个,且确保平整度的测量合格率超过85%。

(3)坡度: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循设计要求以及国家标准展开检测。标准纵向的坡度不超过1:1000,横向不超过1:100。检测中应当采用水准仪,对第一与第八道高差进行测量。

结论

总之,无论是对于我国整体体育事业发展,还是对于校园建设,塑胶跑道施工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国内各地塑胶跑道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已经体现出了其性能上的巨大优势,其应用效果也十分良好。然而在相关施工中依旧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所以,有关部门应当明确其施工重点、要点,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1]刘广荣,郭荣卫.实例分析塑胶跑道施工技术要点[J].四川建材,2018,44(02):143-144.

[2]乔丽云.“毒”跑道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6,42(Z2):98-99.

[3]朱含汐.校园塑胶跑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与标准化,2016(10):81-82.

论文作者:蔡续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  ;  ;  ;  ;  ;  ;  ;  

试析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论文_蔡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