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节缝线的临床分析论文_朱振涛

朱振涛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医院眼科 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可调节缝线在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可调节缝线进行小梁切除术的缝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控制情况和滤过泡形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要好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可调节缝线在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中应用可以良好的控制术后眼压,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低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

【关键词】高眼压状态 小梁切除术 可调节缝线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65-0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是眼科急症之一[1]。应积极救治,在最短时间内降低眼压、开放房角,挽救患者的视功能。但临床上经常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患者经缩瞳、降眼压等使用各种药物均不能将眼压控制正常,为了抢救患者的视力,应及时进行手术。但此时进行手术,容易出现术后眼压不易控制,术后功能性滤过泡不易形成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作者采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增加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术后眼压得到良好的控制,现将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58例(410眼),其中有50例(56眼)青光眼患者在48小时内经药物治疗,眼压不能控制(眼压均>40mmHg)。我科采取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30眼)在小梁切除中采取可调节缝线技术,对照组24例(26眼)进行常规小梁切除相比取得良好的效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术前眼压上均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1)术前半小时静滴甘露醇 200ml;(2)在表麻生效后,使用2%利多卡因在患者在的下方球筋膜行浸润麻醉;(3)按摩眼球10-15分钟,至角膜变清亮;(4)行角膜缘前房穿刺,放出少量的房水,使眼内压进一步下降;(5)行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6)在上方行4mm×4mm的方形巩膜瓣,厚度约1/2,分离透明角膜内1mm;(7)将约1.5mm×1.0mm的小梁组织切除,切口的虹膜根切;(8)巩膜瓣两角处用10-0尼龙线对位缝合各一针,观察组行从角膜缘进针在巩膜瓣两侧的腰部各行一针可调节缝合,从穿刺孔处注水,观察滤过泡的情况,以调节缝线的松紧;(9)对位缝合球结膜;(10)术毕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膏,患眼包扎。

观察组在手术后根据滤过泡形态功能、术后眼压、前房形成等几个因素进行缝线的拆除。术后第一天眼压>21mmHg时先进行滤过泡周边按摩眼球,如眼压仍不能下降至15mmHg以下时或术后第二天眼压仍然>21mmHg时将拆除一针可调节缝线后按摩眼球,如眼压仍然不能控制可再拆除一针可调节缝线后进行按摩。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术中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手术后眼压均有降低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眼压>21mmHg情况比较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术后第一天两组>21mmHg(P>0.05),术后第三天、一周及一月>21mmHg眼压观察组患者人数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

2.2 滤过泡情况 根据Kronfeld的分型[2]:I型和II型分别为小囊状型和弥散扁平型,属于功能性滤过泡。III型为缺如型和IV型为包裹型。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滤过泡情况如下: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滤过泡情况比较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I型和II型的功能性滤过泡(P<0.01),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滤过情况要好于对照组患者。

3 讨论

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青光眼手术容易失败最主要原因是术后眼压不能控制,是由于患者术前小梁网的滤过功能丧失,术后眼压控制主要依赖滤过泡的功能状况,如不能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后眼压往往不能控制,有许多患者需要二次手术,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手术成功率。也有学者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增加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以控制术后眼压,虽然术后眼压得到良好控制,但同时也增加低眼压、伤口渗漏、浅前房等并发症[3]。作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术过程中使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同样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眼压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同时可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手术中进行可调节缝线,主要可对滤过泡进行调节作用,在术后眼压较高时,当采取滤过泡按摩不能良好控制眼压时可拆除可调节缝线,提高滤过泡的滤过功能,再辅以按摩,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均能得到良好的控制。随访术后一周及一月眼压均控制良好,常规的小梁切除术由于不能判断巩膜瓣的松紧程度,常导致术后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不采取可调节缝线,倘若一旦缝合过紧则使得房水的滤过量减少,前房形成较深,同时外滤通道的细胞容易增生而导致通道的阻塞,影响远期的效果,即使采取滤过泡旁按摩,可以使眼压下降,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眼压高于正常,有相当患者不能形成功能滤过泡,对照组中术后一周2例、术后一月3例患者眼压高于正常,需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才能控制。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节缝线可以促进功能性的滤过泡形成,术后眼压得到良好控制。这是由于采用可调节缝线可以在术后调节滤过泡的滤过作用,相当于给滤过泡增加了两道保险“开关”,避免患者术后出现滤过不足而发生的通道阻塞,眼压下降不明显等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可调节缝线可以在手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眼眼压、前房及滤过泡等情况灵活掌握调节缝合线的拆除时间,保证眼部巩膜瓣能良好的恢复。

总之,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节缝线技术能有效控制术后眼压,以及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我们认为此项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完全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文炳,临床青光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1.

[2] 葛坚,孙兴怀,王宁利[M].现代青光眼研究进展.北京:科学出舨社. 2000:207.

[3] 张舒心,刘磊.青光眼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8:220.

论文作者:朱振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5

标签:;  ;  ;  ;  ;  ;  ;  ;  

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节缝线的临床分析论文_朱振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