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天鹅湖隧道下穿工程设计关键问题分析论文_王立

一、工程背景

天鹅湖公园位于合肥市政务区中心位置,北邻合肥市政府、南接政务区绿轴公园及合肥市奥体中心。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是合肥市民重要的游览休憩场所,同时也是合肥市的城市名片之一。

天鹅湖周边主干道路网结构已基本建成,但受湖体阻隔,南北走向的怀宁路一直未能贯通,与之平行的潜山路、翡翠路交通压力日益加重。

施工中的轨道交通3号线在北岸与怀宁路交叉,将于2019年底通车。通车后将成为道路贯通的又一制约条件

综合考虑怀宁路贯通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项目计划2019年初开工建设。为保护现状湖体景观的完整性,确定采用隧道穿越方案。

二、工程建设条件

除部分人工填筑土外,场区地质主要为粉质黏土及下卧强风、中风化化泥质砂,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

天鹅湖为十五里河上游的人工开挖湖体,两侧标高约34.50m,天鹅湖湖底高程27.0米,水深3.5米,湖底呈盆形,岸坡陡峭。常水位高程30.5m,百年一遇洪水位高程为31.12m。南岸祁门路标高相对周边较低,为天鹅湖以南片区的雨水主通道,汛期祁门路经常出现积涝。

三、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设计速度:60km/h;

3)车道数:双向六车道;

4)车道宽度: 3.5m;

6)道路净空:4.5m;

7)交通量等级:重型交通等级;

8)通行车辆:禁止危险化学品、大货、中货等车辆,仅限通行客车及小货。

四、总体方案论证

本次主要从交通组织、对天鹅湖的影响、管线、与轨道交通及工程造价等因素考虑,提出三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方案一:短隧道方案。本方案自桐文路交口降坡(4.55%),下穿天鹅湖路、天鹅湖后起坡(4.5%),接地后与祁门路平交。暗埋段长度450米,U槽长度共290米。结合隧道洞口设置,南岸需填湖75米。同时在北岸挖湖30米进行湖面补偿。优点:隧道最短、造价最低;与祁门路交通转向功能完整;不影响祁门路下轨道4号线;对祁门路地下管线影响最小。缺点:南岸填湖较多,湖面缩小;祁门路交口北侧纵坡较大(4.5%);因祁门路交口现状存在严重积涝问题,需同步改造祁门路雨水管,防止隧道被淹。

方案二:长隧道方案。自桐文路交口降坡(4.55%),下穿天鹅湖路、天鹅湖、祁门路后起坡(4%),在龙图路交口附近接地。暗埋段长度690米,U槽段长度270米。优点:隧道内不会出现堵车情况;对天鹅湖影响最小,竣工后可恢复天鹅湖原貌;隧道南口位于积涝区范围以外,不存在淹水风险;祁门路东西向规划雨水管可从交口北侧通过,无需大幅度绕行。缺点:隧道较长、造价较高; 怀宁路北向无法与祁门路实现交通转向;需对4号线盾构区间加固保护;需对祁门路东西向管线进行迁改,实施难度较大。

方案三:长隧道+上下匝道方案。在长隧道方案基础上增加了一对上下匝道,可解决与祁门路交口转换需求,但该方案仍需要对天鹅湖进行填湖。优点:隧道内不易出现堵车情况;与祁门路交通转向功能完整;建成后对天鹅湖南岸景观影响相对较小。缺点:隧道规模最大、造价最高;南岸需填湖72米;与祁门路衔接的平行匝道纵坡较大(4.5%); 因祁门路交口现状存在严重积涝问题,需同步改造祁门路雨水管,防止隧道被淹;需对4号线盾构区间加固保护;需对祁门路东西向管线进行迁改。祁门路东西向雨水管需从祁门路以南220米处U型绕行,实施难度较高。

综合考虑交通服务功能、管线迁改可操作性、涉地铁影响、景观影响与恢复、工程造价等各方因素,选定方案一作为实施方案。

五、基坑方案

湖中基坑采用钢板桩土芯围堰。考虑湖区规划、防洪等相关要求,分两阶段进行围堰施工。第一阶段范围为北岸湖堤至湖中,水中隧道长度约180m,围堰周长约454m。第二阶段围堰范围为南岸湖堤至湖中,水中隧道长度约170m,围堰周长约476m。围堰整体呈矩形布置,并与结构间留有足够距离,在保证基坑开挖施工用地要求同时,尽量保证两者的安全性互不影响,故确定湖中围堰距离隧道结构边线约20m处设置,围堰在端部进行倒角处理,以减小水流冲刷作用。

一期围堰平面图(北岸)

二期围堰平面图(南岸)

同时考虑到对天鹅湖水体的保护,拟在围堰外侧设置一圈钢板桩隔水墙隔开围堰与湖水,将围堰填土施工造成湖水浑浊控制一定的范围内,保护施工期湖体水质。

六、涉地铁3号线段

本项目隧道在天鹅湖路下方垂直上跨轨道交通3号线祁大区间,该区间在上跨范围内覆土埋深约17.4m,与本项目隧道底板竖向最小净距约7.5m,上跨节点范围隧道基坑东西向宽度为35.5m,南北向宽度为29m。

1)平面分区方案

为减小基坑开挖引起的卸载回弹变形,将涉轨节点区域分为四个区,每个区大小约13(纵)x17m(横),其中横向3排分割桩采用φ1000@1300mm,桩长29m,兼做隔离桩(桩底位于盾构底部约6m);纵向沿隧道中心线设置一排φ1000@1300mm分割桩,桩长15m。

2)纵向分层方案

每个平面分区内土方开挖竖向分4层,第1层整体开挖至冠梁底,开挖深度约1.5m;第2层开挖深度约3.3m,分为3块,先对称开挖盾构区间两侧土方,再开挖盾构区间正上方土方;第3-4层开挖深度约3m,分为3块,先对称开挖盾构区间两侧土方,再开挖盾构区间正上方土方。

平面分区 纵向分层

七、排水方案

1)隧道排水

下穿段范围以内受高程限制,属于低排水,采用泵排。鉴于隧道最低点距北岸较近,且岸上选址条件较好,为便于泵站后期运营维护,确定采用与隧道分离式的泵站方案。通过DN1500机械顶管,将隧道内废水、雨水接入泵站。初期雨水进废水泵池,通过提升后排入天鹅湖路污水管道,清洁雨水进雨水泵池,提升后直排天鹅湖

2)祁门路积涝点治理

沿祁门路北侧新建d2000至5000x1800雨水箱涵。其中除箱涵开挖施工外,其余均采用顶管施工。初期雨水接入十五里河流域治理中的d2000初期雨水管道,后期清洁雨水排入十五里河。

八、景观恢复

1)北岸景观恢复。北岸补偿湖面约1560平米,调整改造水岸线,对打断的步道进行重新选线顺接,材质、做法和尺寸以原状为准。环湖慢行道两侧以法梧和香樟列植。采用大面积的花海设计的手法。选择鸢尾、八仙花、大花萱草、鼠尾草搭配,大面积种植,搭配花灌木红梅,与周围公园衔接。整体植物风格采用自然式,与现状公园自然融合。通过新增小广场将3号线地铁出入口与公园串联。针对新增泵站,通过夹竹桃进行围合遮挡。

2)南岸景观恢复。南岸填湖约5770平方米,调整水岸线,将打断的滨水步道重新串联,种植垂柳顺延现状绿化种植形式。填湖绿地绿化设计以自然、生态为主题,增设草坪景观。隧道周边通过夹竹桃层层叠加,利用大乔木广玉兰、雪松、香樟等围合,密林式的手法对隧道敞口区进行包围遮挡,控制交通噪音、提升绿量。通过浓郁的植物景观融合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可玩、可憩、可赏的健康、开放的湖区半岛景观。

九、结语

本项目为城市景观核心区湖底隧道,涉及地铁交叉、湖体保护、积涝点处理、景观恢复提升等多方面因素,本位主要介绍了该下穿工程设计的存在关键性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相关思路方法可供类似项目进行参考借鉴。

论文作者:王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合肥市天鹅湖隧道下穿工程设计关键问题分析论文_王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