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王哲,田野,吕春洋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王哲,田野,吕春洋

1哈尔滨市胸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2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6

【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入选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肠梗阻能够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同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非手术;肠梗阻

肠梗阻是临床上外科急腹症之一,由多种因素导致肠内通过性障碍,该病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发展较快,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肠梗阻的病死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但对于肠梗阻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仍有争议,腹腔镜等微创手术近年来得到了临床上的认可,本研究通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对比,为临床提供数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纳入标准:经临床明确诊断为肠梗阻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试验患者。排除标准:血液疾病患者;近期做过其他手术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入选患者年龄最小为26岁,最大患者年龄为57岁,平均年龄为48.9岁。肠梗阻的类型有粘连性肠梗阻,粪石性肠梗阻。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入选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非手术治疗,减少胃肠压力,对患者进行禁食,补液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患者进行石蜡灌肠,肛门排气后进行检查,确定肠梗阻状况消失后,对鼻胃管进行拔出,给予患者流食过度到半流食再过度到正常饮食,当患者大便正常后方可出院。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减少胃肠压力,对患者进行禁食,补液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建立二氧化碳气腹,采取三孔法进行操作,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超声刀和电凝对粘连带进行切断,对于粪石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夹碎防止远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排气完全恢复正常,经X线显示腹腔内无积液,肠管恢复正常状态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排气完全明显恢复,经X线显示腹腔内无积液,肠管大部分缓解状态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部分消失,排气有略微好转,经X线显示腹腔仍有积液,肠管小部分缓解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仍然存在或加重,肠管未恢复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上外科常见的急性疾病,该病的主要治病因素为其他腹部手术造成的肠道阻塞从而形成梗阻,是临床上非常棘手的疾病。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上很多患者采取保守的非手术治疗,但非手术治疗过程较慢,需要长期住院,不但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采取腹腔镜手术,减轻了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同时也减少了再次出现粘连的可能,提高了治疗肠梗阻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力的表明了手术治疗肠梗阻能够达到更好更快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是临床上治疗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手术与非手术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年23期

[2]戴金军.手术方法与非手术方法治疗炎性肠梗阻疗效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论文作者:王哲,田野,吕春洋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王哲,田野,吕春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