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宽度渐变段的设计论文_郭宝山

郭宝山 广州市科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道路宽度渐变段设计的问题。本文将对渐变段产生的原因和城市道路设计中常遇到的几种宽度渐变段的设计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对不同情况下宽度渐变段设计方法的选取予以阐述。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渐变段;产生原因;设计方法城市道路设计中,在道路前后设计参数不同时,为保证交通能从一种行驶状态平缓地过渡到另一种行驶状态,需要设置渐变段。

1.道路宽度渐变段产生的原因道路宽度渐变段的设计是基于车辆交通在形式过程中的换道行为。一般意义上的换道行为是指前进车辆侧向位置有目的的变化过程,即车辆换道过程仅侧向位置改变一次至相邻车道的过程。

1.1 车辆换道需求的产生车辆换道需求的产生主要为:一是当前行车道结束,车辆需要分流、合流和交织运行等车道自身特征的要求;二是因驾驶员主观意愿的驱使,即驾驶员对当前车道的车辆运行状况不满意,驾驶员为寻求更加自由的运行状况而产生的换道需求。

1.2 车辆换道行为保证条件(1)空间条件的保证目标车道应能为车辆完成到行为提供足够的空间,主要由驾驶员对运行空间的预判能力和目标车道运行空间前后车辆的速度两个因素决定。

(2)时间条件的保证驾驶员完成换道行为的预判需要一段时间来保证,这段时间与驾驶员自身能力想匹配,并得到周围运行环境的支持,从而在时间上保证驾驶员感知、决策和操作车辆等一系列行为能够顺利完成换道行为。

(3)车辆状况的保证驾驶员完成换道行为的过程是通过车辆表现出来的,因此车辆应该能够提供换道所需要的动力支持和转向能力,即车辆的状况要与驾驶员完成换道时空条件相匹配。

1.3 车辆换道过程分析根据车辆与车道分界线的关系,车辆的换道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调整阶段,即驾驶员开始操作车辆向目标车道靠拢,并到达车道分界线时消耗的时间和走向的距离;车道变换执行过程,即车辆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变道行驶,直至车辆超过车道分界线;后期调整阶段,即车辆到达目标车道后恢复到正常行驶状态的过程。如图1.1 所示。

2.4 桥隧路面宽度渐变段设计桥梁和隧道的横断面与一般路段往往不同宽:(a)隧道两侧如果没有人行道需要设置专门的检修道,如果不设置人行道或检修道时应设置不小于0.25m 的安全带宽度;(b)为节省造价,取消或缩窄桥梁段的中央分隔带;(c)桥梁或隧道的分车道部分要考虑安全带宽度。

当桥面宽度与路段的道路断面总宽度不一致时,应设置宽度渐变段;路面边缘斜率可采用1:15~1:30,折点处应圆顺。当隧道洞门内外路面宽度不一致时,隧道洞口外与至相连接的路段应设置距洞口不小于3s 设计速度的行程长度,且不应小于50m 长度的、同隧道等宽的过渡段。

2.5 快速路变速段的设计为满足快速路主线车流稳定、分合流交通安全迅速的要求,快速路需要进行出入口设计。为适应快速路与辅道之间不同车速交通的交通转换,在快速路出入口位置,需要设置变速车道,变速车道主要分为平行式和直接式,由主线到变速车道或由变速车道到辅道之间需要设置渐变段,变速车道长度与出入口渐变率如表2.1 所示。

表2.1 快速路变速车道长度与渐变率

3.结语本文对城市道路设计中渐变段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几种常见的渐变段设计问题进行了阐述,拟使设计人员对城市道路渐变段设计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使设计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1]CJJ193-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GB 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 部分:道路交通标线[S].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3]GB 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4]黄秋菊.车道变换行为特性及其对交通安全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5]陈毓斌.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过渡段的设计方法[J].华东公路,1994,89(4):39-48

论文作者:郭宝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1

标签:;  ;  ;  ;  ;  ;  ;  ;  

浅谈城市道路宽度渐变段的设计论文_郭宝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