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院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_方涛

安徽能源技术学校 安徽省合肥市 230011

摘要:《建筑结构》课程是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对建筑专业学生教学实际与学情,对《建筑结构》课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通过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院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第一线的高技能型复合人才,特点是根据某一岗位或者岗位群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因此,职业院校的各项教育和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来进行调整和改革。《建筑结构》课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课程,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院校的培养还存在着理论联系实践不够,教学手段相对单一的问题,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建筑结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建筑结构》课程期末综合成绩分析

下面就针对我校17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期末综合成绩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学生旷课、抄袭作业的现象,我们在进行成绩评定的时候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具体以下操作:课程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作业成绩、考勤成绩、卷面成绩。其中作业成绩占 25%,出勤占 25%,卷面成绩 50%。下图为总评成绩分布图,横坐标为分数值,纵坐标为学生人数,有20名同学综合成绩为60-62分,占比最大,60分以下11人,其中4人缺考,不及格率占比21%。教学成绩虽能达到一定效果,但从教学改革的目标来说仍有一段距离。

二、“建筑结构”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特点

《建筑结构》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建筑结构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综合性。《建筑结构》是本专业内各专业课的集合体,包涵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砌体结构等内容,同时还融合了建筑材料、结构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内容,涵盖了建筑工程专业内各基础专业课的大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2.具有技术性。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在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快适应建筑业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建筑结构》的课程教学更侧重技术和技能教育,在内容上与行业内的先进技术结合紧密。3.具有应用性。《建筑结构》开设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从事结构设计等岗位工作,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各种结构形式的原理和功能,为了让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灵活应用。

(二)问题分析

1.教学方法比较常规。课堂上的教学多数较为单一,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还停留在教师讲,学生进行练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建筑结构》课程这样一门较强的实践性学科,没有体现出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2.学生的基础不够牢固。课程内容中结构构造知识、受力分析、公式推导等内容较多,不够形象,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兴趣不浓。另外部分同学《建筑力学》没有学好,对《建筑结构》的学习存在没有信心,有畏难厌学情绪。

3.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教学理念受到了限制,不能完全解放思想。很多老师在上课时还是停留在理论与仿真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在课堂上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没有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最后也就难以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

三、职业院校“建筑结构”课程改革措施几点思考

1.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板书等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探索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多媒体、模型、图片、板书以及实践等相结合。比如在课程伊始,即让学生进入工地进行认知实践,对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感官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钢结构》时最好采用多媒体授课,把一些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国家大剧院、水立方、鸟巢等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钢结构的应用,从而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在讲《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公式时,因为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比较大,讲解速度稍快,造成学生没用充分的时间理解,最好结合板书教学,和学生一起学习基本原理,推导公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充分时间理解也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总之,我们要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综合运用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学会基本原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理论知识,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理论学习之后进行实践练习。例如,讲解钢筋混凝土结构,学习完梁或板的配筋之后,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资料,让学生进行受力计算,确定构件的纵向受力配筋、腹筋,并确定钢筋下料长度。实践时,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绑扎钢筋笼,从而让学生明白受力筋、架力筋、弯起筋和箍筋的位置关系,并且学生通过实际训练可以更好地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一些构造要求。

3.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要求专业教师要具有开拓精神,不断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扎实地专业功底,才能更好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另外,在授课时尽量和其他课程相联系,使学生知识系统化。比如在学完钢筋混凝土梁配筋计算后,复习一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讲解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在讲完柱子的受力时可以简单回顾以下《地基与基础》中关于基础设计的内容,通过内容的适当扩充可以让学生逐步了解整个建筑的施工、设计过程,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4.强化技术规范意识。技术规范作为国家的强制标准,是在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理论总结,是对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因此,在《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技术规范意识,将技术规范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主要包括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强制性条文和技术术语、技术符号等专业知识与规范。

5.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不仅仅是辅导员的工作,任课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思想引起重视,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表现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对其进行鼓励或教导,促进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疑问要耐心解答,多给学生一些答疑时间;鼓励学生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提出意见和见解,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以及对课程教学的建议;对厌学的学生要耐心说服,了解学生生活的环境,对症下药。

四、结束语

《建筑结构》课程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怀亮,朱晓虎,吴志红.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 刘超.高职教育的特点与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培养[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2):26-28.

[3] 许琰.建筑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 教育现代化,2016(06):61-63.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面向智能化时代探索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编号JK18003),主持人:刘茹 方涛。

论文作者:方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对职业院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_方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