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13019841107xxxx
摘要:公路及城市道路二者在基本发展理念、管理主体及建设标准等各个方面均有着差异性存在,公路及城市道路二者在协同化发展方面有问题状况及困难因素存在,特别是在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后,面对着交通强国之发展战略各项新发展形势的需求,公路及城市道路之间融合发展的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及改善。本文主要深入研究公路及城市道路之间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潜在问题状况,并查找到问题根源,明确指出更能够于新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公路及城市道路二者融合发展的模式相应改善及优化措施,便于更好地实现公路及城市道路二者直接融合发展的基础模式构建,尽早实现公路及城市道路二者直接融合发展。
关键词:公路;城市道路;融合发展;模式;
前言
自党的十九大会议当中交通强国这一发展战略被提出,在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之后,面对着要求较高交通的发展形势,强化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协同融合化发展往往至关重要,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公路及城市道路之间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综述分析,望能够为相关专家及学者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或者依据。
1、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
1.1 含义
人类社会形成并发展的初期阶段,便已出现了道路,初期是可供人畜们通行所固定的路径,而伴随人类文明的兴起及城市建设发展等,可供人畜们通行所固定的路径基本含义被逐渐明朗化,功能形式上更具丰富性,道路便逐渐被划分为公路、专用道路及城市道路等。那么,从基本含义方面来分析,公路主要是的是连接着城市、工矿基地及乡村等相应道路。公路,它主要处于城市中间位置,用以服务机动车的通信;城市道路,它主要指的是城市范围之内,可供车辆与行人们通行道路。城市道路,它属于城市当中组织生产、流通物质、经济及社会活动、生活安排等所必不可少的交通基础设施,属于城市当中市政基础设施主要构成部分,城市道路主要服务于城市的生产于与日常生活。
1.2 主要分类
1.2.1 城市道路方面
城市道路基本分类方面,其主要的依据为道路中交通流的特性、服务对象、道路两侧用地的性质。在1995年城市道路的交规当中,把城市道路合理划分成了支路、次干路、主干路、快速路这四个类别。在2012年出版,并于2016年所修订城市道路的工程设计标准当中,再次明确了城市道路的基本分类,仍然分成了支路、次干路、主干路、快速路这四个类别。①支路。该城市支路,它主要属于街坊内部的道路与次干路之间连接线,主要功能为服务;②次干路。城市的次干路,它主要属于城市内部的区域范围内联络性的干道,且兼顾着集散交通及服务性的功能;③主干路。城市当中主干路,属于城市道路当中网络骨架,往往连接着城市所有功能分区交通性的干道;④快速路。城市当中快速路,它主要是运用控制出入、立体交叉,且供汽车保持较高速度实现行驶的城市道路。
1.2.2 公路方面
公路方面,可从技术与行政等级、功能等层面入手加以分类。①技术等级。公路,其依据交通基本特性与控制干扰能力,通常可划分成的技术等级包括5个,即为一级至四级的公路、高速公路;②行政等级。公路依据不同的水平及性质的政治方面功能地位,可分成村道、乡道、县道、省道、国道;③功能。公路基本功能,主要指的是公路处于路网当中为车辆的出行提供着出入通达、汇集疏散、畅通直达等交通服务的各种能力,通常可划分成主干线、次干线、在主集散及次集散、支线的公路。
1.3 特征与差异性
1.3.1 管理体制
公路及城市道路之间差异性,最为集中的表现就在于管理主体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性。公路及城市道路总体设计规划、建设于运营管理方面均各自属于各自不同管理部门,公路建管的职责,其在国家的层面上属于交运部,省级层面则主要归属于交运厅,市县层面则归属至交运局,各级公路的交管机构权责均是由各级的人民政府所统筹;城市道路总体规划建设的管理,处于国家层面上属于住房及城乡的建设部,省级层面上则主要属于住房及城乡的建设厅,市县层面则属于县级的城建部,各级城乡的建设管理专属机构权责均由各级的人们政府实施统筹规划监管。架构方面,各级的人民政府均会统筹协调着各部门责任。但是繁琐事项均由各个部门经政策层次的协调处理,防止出现事项处理较长周期及程序繁琐等各种问题状况。运营管理,其往往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交通运行,二者在路上管理的执法方面差异性显著。现阶段,路上的执法管理主要包含着交警执法、运政执法、路政执法等,城市道路执法部门主要涉及到城管部及交警部。公路上前两种执法的机构均为交管部,路政执法及运政执法各自从运用客车管制及公路保护等方面入手加以管控。交警,隶属于公安部,其统筹着市政公路与城区道路的交通运输管理,道路限货、限行、限速等各项标准权责主要属于交管部,城管部属于城市建设部门,且兼顾着路上交管,如停车管理。权责方面有重复较叉情况存在,不利于道路交通运行的统筹组织。
1.3.2 规划发展
总体规划发展工作针对工程建设初期往往有着前瞻引导性的功能作用,公路及城市道路二者在整体规划方法及规范上有差异性存在,对二者协调性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公路交通总体规划根据国家现行交运部所发布公路网总体规划的编制办法,明确指出各类公路的规划标准,公路完整规划需包括:对公路网的现状评价,研究今后社会经济及交通建设发展实际需求,对公路建设发展目标语言明确,确定好路网技术标准、总体布局、规模等,提出今后公路网总体建设安排与保障措施、政策等各方面内容。城市道路的交通规划,它主要依据我国住建部现有城市交通综合体系的规划办法及相应导则等,明确城市道路整体系统规划各项标准,城市道路总体规划主要包括:城市的主路网总体结构优化配置,城市当中干路网总体布局方案规划设计,提出城市当中主路网总体规划的控制密度及建设标准,并提出各级道路的红线宽度各项指标及典型道路的断面形式。从上述规划依据可了解到,二者规划内容侧重点及标准存在着差异性,影响着公路及城市道路之间融合发展,加之,因组织主管方面,二者的规划管理所属部门不同,规划区域的范围、路网等级的分层、路网布局、规划建设的时间安排方面并不同步,阻碍着二者之间融合发展。
1.3.3 设计标准
设计工作,属于道路建筑基础部分,初期设计、施工图总体设计往往对道路实际工程样式有着决定性作用。行业设计的规范及标准,属于不同工程设计主要根据。现阶段,国内公路及城市道路的设计,均遵守着各自规范及标准,在防护工程、排水工程、路面工程、路基工程、布置道路的横端面、路线设计等各方面标准存在着差异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公路设计通常需充分考虑到机动车通行的标准,偏向于以车为本,针对慢行的交通并不会做出过多考虑分析,城市道路总体设计方面,其着重考虑着把慢行交通当成基本的功能标准,侧重点则是以人为本,该公路交通绿化的景观设计需要着重考虑到以人为本。对于公路交通总体绿化景观的设计,应当遵守实用性;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总体设计则注重安全、降噪,但也需充分考虑到城市文化的特色等。
1.3.4 施工建设
因公路及城市道路往往处于不同的区域,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期间二者往往有差异性存在着,公路所涉及到管线相对较少一些,也可能不存在着管线。市政的道路工程管线相对较多一些,除了排水与给水的管道,还存在着气、电、水等各种往复交叉线网,因存在着上述差异性,具体施工建设期间公路工程及市政的道路工程,其在施工操作步骤、顺序、方式及工艺方面也会有差异性存在。
2、公路及城市道路的融合发展潜在问题
2.1 运营管理衔接方面
在公路及城市道路二者管理主体上来分析,二者管理权责自国家至县市均从属于不同的部门,虽然,各自管理部门均是由各级的人民政府所统筹,但其各自所属部门相互间在沟通及协调方面处于被隔离状态,以至于二者在整体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及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性,阻碍着公路及城市道路二者之间融合发展。比如,公路及城市道路二者在建设计划安排方面处于不同步状态,总体方案处于不协调状态等,均会直接影响着公路及城市道路的二者融合发展。
2.2 路网规划对接方面
公路及城市道路总体规划编制通常是独立实施,二者规划在时间及空间方面处于不同步状态,在规划对接方面略有不足,城市及郊区边界位置会有断头路情况出现,且还会有等级及功能缺乏匹配度等各种问题状况,以至于公路及城市道路总体路网规划对接方面存在着阻碍其融合发展的因素,影响着公路及城市道路二者之间有效地融合发展。
2.3 设计及建设标准兼容方面
公路工程及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二者在设计建设方面实际依据的各项规范及标准往往有差异性存在着,在设计轴载、横断面、线型设计等方面均有着不兼容状况存在,特别是二者衔接的区域方面,有着不同特性道路设施所承担着相同混杂交通流,会干扰着交通运行,致使安全隐患存在,对公路及城市道路二者之间实现融合发展负面影响较大。
3、公路及城市道路之间融合发展的基本模式
城市群及都市圈,均属于今后城镇化建设发展最为高级的阶段,公路交通属于城市组团连起最基础的桥梁,公路交通的建设发展与城市之间不可分割。在城市边界范围,该城市道路属于城市对外重要的交通通道,城市的道路网络不应当封闭性发展,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双网对接可对区域交通的均衡性分布起着保障作用,注重新时期公路及城市道路二者融合建设发展的模式构建,可对区域之间协同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重要的促进手段。发展模式,主要指包含着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各种发展措施,属于发展的方式、方法、方向及路径之间的综合。公路及城市道路之间融合的发展模式,最应当处理的便是二者协调化衔接、发展方式及方向等各种融合发展问题及处理。公路及城市道路之间融合发展的本质,往往在于把公路总体规划建设及城市道路总体规划建设融为一体,统筹一体化地实施,确保二者从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方面均可实现兼容协调化进行,逐步回归至二者各自的道路功能基本性质,确保二者相互协调及配合建设发展,促进二者实现衔接率及服务水准高效地提升,且兼顾着各自的交通服务功能特点,达到最佳融合发展效果。
3.1 融合发展理念
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发展应当是相辅相成互不隔离的,若想二者实现协调化发展,融合发展理念为基础。公路交通,长久以来核心目标均是城际间的快速通行,兼顾着公路两侧村镇的集散;城市道路,主要是以解决城市内部的沿街服务及交通通行等,特别是针对慢行的交流服务。在功能的定位方面,二者往往存在着一定差异性,以至于二者在发展理念上相隔相对较远一些。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建设发展,均是以长远发展为主视角,以现实各项需求为基准,预留着远期融合的基础衔接条件。现阶段,公路的建设发展需着重考虑今后城镇化进展情况,而城市道路的建设发展则需充分考虑今后衔接外围公路可能性,在发展的理念方面二者存在着衔接性,可实现有效融合。
3.2 融合管理体制
公路及城市道路,其管理的主体主要是公路的管理部门及市政的管理部门。在管理的主体上,二者存在着一定差异性,对二者有效衔接存在着限制作用。公路网及城市的道路网之间融合,能够从根本上攻破多个部门之间管理体制束缚因素,公路及城市的道路网建设需以一体化思维模式为基准。故而,需强化公路的管理部门及城市道路的管理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以能够从实际管理体制上入手,促进两个部门之间有效性融合。充分考虑到二者所对应管理部门从上至下处于分离状态,改革并构建统一的管理部门往往存在着较大难度系数,但能够实现对管理机制方面的合理优化,构建交管部及市政的管理部门之间协调机制,并制定出各个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参与联席会议的制度,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召开交流协调专题会议,注重规划建设及政策安排等各方面对接,以实现二者在管理体制方面的有机融合。
3.3 融合规划计划
公路及城市道路各自的建设计划及规划均不同,二者制定的计划与规划往往不统一、且不同步,导致二者实施网络对接及模式融合期间会有一定缺陷问题存在,现阶段国内外提出了多规合一这一发展形式,值得借鉴及应用,需尽量让公路整体规划能够与城市整体道路规划处于兼容性及协调性状态,确保二者能够实现规划上的统一融合,二者的规划网需互为支撑,路网衔接的模式 应当确保与城市整体的规划处于统一状态。如城市选择对外的路网模式期间,选用环射模式,则公路网总体规划就应当充分考量到城市外围部分干线路网怎样才能够与城市的内部快速环线及射线进行有效衔接,确保能够在区域中形成一个整体路网的构架,二者制定基本建设计划期间,需注重协调同步,防止因不同步建设所致城市的边界有端头路或者道路等级出现不匹配问题状况等相关融合发展性问题,确保公路能够与城市的道路之间实现总体规划计划的有效融合。
3.4 融合设计建设
公路及城市道路的设计均有着各自应当遵守的规范及标准,虽然二者应当遵守的规范及标准有一定共性存在着,但还是由许多不协调之处。如道路断面、公路断面及城市道路的断面等,其在对接上有困难因素存在着,促使二者在设计标准方面有差异性存在。在具体施工操作方法上,公路及城市道路也往往存在着差异性,以至于二者后期衔接方面有限制因素存在。那么,关于公路及城市道路二者融合发展,应着重关注着规范标准差异性与二着施工方案异同之处等,解决好二者之间规范标准及施工操作方案兼容性,比如对于公路,需充分考量到公路能够演变成为城市道路,预留好横断面,加强设计及建设之间有效融合,进一步推广及应用EPC这种模式,以对设计施工的一体化实现提供促进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发展时期,交通运输建设发展,不应当仅仅处于追求量这一发展阶段,更加应当追求品质化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现阶段城市交通运输发展重要措施,公路及城市道路之间在总体发展模式上实现有效通话,便可从源头方面着手缓解现阶段进出城的拥堵问题状况。本文主要提出了公路及城市道路之间融合发展的模式,重点强调着二者在基本发展理念、总体规划计划、管理体制、设计建设各个方面实现协同化融合,以对二者之间协调化地衔接及一体化地建设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还提出了融合发展该模式与方法,还需在今后规划建设期间进行深入地探索研究及验证,仔细揣摩二者在融合发展的模式上基本形式及含义,便于将二者之间融合发展可操作性提升,确保公路及城市道路能够尽早且更好地实现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强勇.融合城市道路元素 实现公路改造提升[J].杭州通讯(下半月),2018,21(10):371-372.
[2]彭宇,马丽安娜,王正武.城市路网与对外高速公路网的融合评价[J].公路工程,2018,10(03):577-600.
[3]彭庆艳,蒋应红.城市化进程中公路与城市道路关系研究——以上海市嘉定区道路系统为例[J].城市交通,2017,35(02):478-479.
[4]张碧琴,闫向阳,王慧.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间衔接线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公路,2016,27(04):139-144.
[5]王花兰,梁院生.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间衔接线综合评价[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7,32(06):904-906.
论文作者:黄伟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城市道路论文; 公路论文; 城市论文; 差异性论文; 道路论文; 标准论文; 模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