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胥玲芬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胥玲芬

胥玲芬

云南省昭通卫生学校 657000

【摘 要】目的: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于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综合分析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结果: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气短、肺部爆裂音、湿啰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表现为阴性;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均存在弥散功能障碍;CT影像学表现多样。结论:病理诊断是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主要的诊断方法,但是不能单纯依赖病理,CT影像学表现对该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因此应该将临床、影像、病理三者结合来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进行诊断。

【关键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临床病理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是临床上一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主要源自于病理学上的机化性肺炎,并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资料相结合[1]。为研究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本文选取于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4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22例患者为男性,16例患者为女性;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6.8±8.8)岁;起病到确诊时间为1-27个月,平均时间(5.5±2.3)个月;吸烟患者有25例,不吸烟患者有13例。

1.2 方法 本组的38例患者中经开胸或电视辅助胸腔镜活检获得病理组织学标本的患者有18例,经皮肺活检或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获得病理组织学标本的患者有20例。采用4%甲醛将活检标本固定,然后进行常规包埋、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AE1AE3染色后进行光镜观察[2]。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全面分析,并进行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以及多项免疫学检查,同时与典型的机化性肺炎肺组织病理表现进行比较,对感染、药物等常见可导致肺损伤的诱因以及结缔组织病进行排除。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床症状:38例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持续性咳嗽为主要的临床症状,30例患者有发热症状,24例患者表现为胸闷气短,14例患者的体重下降,6例患者有乏力症状,3例患者出现咯血症状;临床体征:22例患者表现为肺部啰音,18例患者有肺部爆裂音,2例患者有肺部啰音伴肺部啰音,1例患者有喘鸣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起病时本组的38例患者中被诊断为肺部感染的有24例患者,被诊断为间质性肺病的患者有10例,被诊断为肺泡癌的患者有4例。

2.2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所有患者均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真菌、细菌、抗酸杆菌涂片及培养,并且都表现为阴性。细胞总数(2.2±1.0)×107/m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0.06±0.02。中性粒细胞比例为0.18±0.06,淋巴细胞比例为0.50±0.11。

2.3 肺功能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通气和弥散功能检查,并且38例患者均存在弥散功能障碍。其中显示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有23例,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有3例,通气功能正常的患者有12例。RV(残气量)为预计值的(80.8±16.1)%,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为预计值的(72.1±20.8)%,TLC(肺总量)为预计值的(71.7±15.7)%,FVC(用力肺活量)为预计值的(73.1±21.5)%,DLCO(肺一氧化碳弥散量)为预计值的(59.2±16.2)%。

2.4 影像学检查 38例患者均进行胸部CT检查,其中有30例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其中有30例患者的CT影像学显示为肺内多发片状密度增高影,7例患者的CT影像学显示为实变病灶内有支气管充气征,CT影像学显示为肺部病变游走的患者有9例,显示为磨玻璃样变的患者有11例,有10例患者表现为肺纹理增厚,12例患者表现为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3例患者表现为肺内出现多发结节影,12例患者表现为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

2.5 病理结果 本组的38例患者在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均表现为肺泡腔内可见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以及松散的结缔组织。其中有20例患者还表现为小气道内有较多沿肺泡腔延伸的疏松纤维肉芽肿,并且对这些患者的支气管肺活检组织标本进行观察也能够看到典型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病理表现

3 讨论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主要以肺泡腔内渗出液的积聚及纤维化,以及肉芽组织累及肺泡管和细支气管等主要的病理特征[3]。在本次研究中能够看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气短、肺部爆裂音、湿啰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表现为阴性;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均存在弥散功能障碍;CT影像学表现多样。综上所述,病理诊断是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主要的诊断方法,但是不能单纯依赖病理,CT影像学表现对该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因此应该将临床、影像、病理三者结合来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1]黄雁西,韩锋锋,杨天芸,李惠民,管雯斌,郭雪君.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表现[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08):1376-1377

[2]张晓斌,刘中国,郑玄中,焦瑞,刘学军,岳滔,武小强,李志红.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高分辨率CT诊断与临床、病理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0):764-765

[3]宋玮,崔学范,解卫平,李梅梅,蒋雄斌,周林福,王继旺,黄茂.病理确诊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2例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01):90-91

论文作者:胥玲芬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5

标签:;  ;  ;  ;  ;  ;  ;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_胥玲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