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创新国际化与技术跨越——对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化与论文,海尔集团论文,案例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06-09-14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695(2007)06-0004-03
1 问题引出与理论综述
后发优势是由后发国地位所致的特殊益处,这一益处先发国没有,后发国也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出来,而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1] [2]。
伯利兹、克鲁格曼、兹东等提出蛙跳理论[3],认为先发国基于原有技术的沉淀成本、资产专用性及技术转换的高机会成本,而被锁定在原技术水平上;而后发国因为具有后发优势及受动选择性政策干预,更愿意采用那些最初效益不高但潜力很大的新技术,通过更好地把握新技术和机会,可能会赶上甚至超过先进国家。而技术跨越是一种技术进步,是由一个S型曲线到另一个S型曲线的非连续技术进步[4]。
但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框架下,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并不利于实现技术跨越和技术赶超。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表明[5],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早产生,然后进入世界市场。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出口下降,以至可能从其他国家进口该新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两个滞后效应,一个是需求滞后,指创新国出现新产品之后,其他国家消费者从没有产生需求到逐步认识到新产品价值而开始进口的时间间隔;另一个是模仿滞后,指创新国制造出新产品到模仿国能完全仿制这种产品的时间间隔。由于这两种滞后的存在,当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完全掌握了一项创新产品的技术时,发达国家已经再次甚至多次发生了技术创新,因此可能出现跨范式的技术差距。因此,这两种滞后所带来的是一种劣势,会造成技术跨越上的“马太效应”,发展中国家将有可能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生产和贸易逐渐增长,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有效地开展了全球扩张活动。凭借着国际化的网络,其技术创新活动也扩展到全球范围。依托世界市场和全球人才,其创新活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
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以通过创新国际化的方式,使在发达国家产生的新技术和新市场知识尽快被转移回母公司,从而消除国际贸易中产生的滞后所导致的技术差距,实现技术跨越,赢得后发优势。而如果单纯依靠技术引进与产品模仿,并不能消除滞后,很难赢得后发优势。
2 假设提出
2.1 从创新国际化到技术转移、技术学习
根据上文中一些学者的研究,创新国际化的一个主要的判断指标就是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而陈劲(2004)[6] 所做的我国企业的创新国际化的调查表明,很少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由于技术创新的加速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经济已走向不分国界的时代,企业间自发的合作创新盛行起来,尤其是战略联盟日益受到重视[7]。因此,在本研究中将认为创新国际化有两种形式,一个是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另一个是参与有跨国公司参与的技术联盟[8]。
由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
H1a: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则可以将海外研发机构获得的先进技术转移到合适的地区市场(这一转移过程受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
H1b:企业参与跨国技术联盟,则可以通过联盟内的技术学习而获得先进技术(这一学习过程受到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
2.2 从技术转移、技术学习到技术跨越
由理论综述部分可知,通过技术转移和技术学习,企业可以获得在海外发达国家最新的技术,从而实现技术跨越,达到技术赶超,原因是能消除需求滞后和模仿滞后造成的技术范式的差距。因此提出假设:
H2:企业通过技术转移可以消除需求和模仿滞后(滞后期间会发生技术范式的变革,受技术能力影响)。
H3:企业通过消除滞后效应,实现技术跨越,从而达到技术赶超的目的。
2.3 综合假设模型
以上假设所建立的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研发战略联盟模型框架
3 案例研究
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在短短10多年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业绩。目前,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2.8%,远远超过了西门子、GE等著名公司,拥有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
1984年海尔集团刚刚创业时,是一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企业,只有600多人,销售收入300多万元、亏损147万元[9]。
高起点的技术引进、有效的技术消化和吸收,使该厂闯出一条上升之路。1985年推出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青岛利勃海尔”。
海尔在1992年斥资1亿6千万元组建了海尔集团技术中心。自技术中心成立后,新产品开发速度大为加快,其中无霜换代MSV电冰箱、BCD—212电冰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超级节能无氟电冰箱BCC—212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海尔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始终注意整合国际创新资源,提高产品竞争力。海尔联合国外大公司、科研机构、大学,以项目牵头的形式进行研究,成立了48个联合研究中心,合作方有东芝、飞利浦、迈兹、朗讯、NETSCREEN等,这大大提高了海尔自身的应变能力。海尔先后与荷兰飞利浦公司建立技术联盟,与德国迈兹公司联合成立“德国海尔数字技术研究中心”,共同进行数字产品的开发。
表1 海尔集团的技术联盟
合作方名称合作方所在国度
飞利浦
荷兰
迈兹德国
朗讯美国
C-MOLD
美国
NETSCREEN 美国
东芝 日本
海尔在欧盟和日本等地共有6个联合开发的研究所。1999年,由海外设计公司设计的产品在国内市场深受欢迎,如海尔“无霜金王子”冰箱就是海尔法国设计分部设计的,在国内市场已形成脱销的局面。目前世界最严格的6种质量标准,海尔都已经通过。海尔的实验室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1)海尔海外分公司。
分公司名称分公司所在国度
海尔莎保罗有限公司 印度尼西亚
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菲律宾
海尔工业(亚细安)有限公司 马来西亚
海尔中东有限公司
伊朗
洛杉矶海尔设计中心 美国
纽约海尔美国贸易公司 美国
南卡罗莱纳海尔生产中心美国
法国海尔产业设计部 法国
东京海尔产品设计部 日本
(2)海尔国际分支机构数目。
分支机构类别 数目
制造单位45
工厂 13
联合开发研究所 6
信息中心10
设计中心 6
(3)技术创新的国际信息源。海尔在世界各地建立的信息站、设计中心、3万多个经销网点以及它在多个国家聘请的法律顾问构成了全球信息网,企业能及时获取国际最新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并充分了解当时市场的设计趋势和法律动态。
(4)海尔海外设计分部。
所在城市所在国家
洛杉矶 美国
硅谷
美国
里昂
法国
阿姆斯特丹荷兰
东京
日本
蒙特利尔加拿大
(5)海尔海外信息中心。
所在城市所在国家
汉城韩国
东京日本
里昂法国
洛杉矶
美国
蒙特利尔 加拿大
阿姆斯特丹 荷兰
旧金山
美国
悉尼 澳大利亚
台北中国
香港中国
4 结论
通过对案例中的变量变化趋势和关键事件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结论一:海尔20年发展过程中,技术能力始终是增长的,规模始终是增加的,行业技术范式不断变革,海尔虽然进行了一些相关产品的多元化,但始终处于家电行业。
结论二:参加技术联盟使海尔获取了先进技术。同时实现了技术跨越,但没有明显的技术转移的证据,也没有消除滞后效应的证据。技术能力增长与这一过程有正向关联。
结论三: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使海尔获取了先进技术,进行了技术转移,实现了技术跨越,消除了滞后效应。技术能力增长对这一过程有正向关联。
综上所述,H1a和H1b被很好地证实,即通过参与跨国技术联盟和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都能获取先进技术,其中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存在技术转移问题,技术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能起到推动作用。H2被证实,即获取先进的技术之后,可以通过技术转移消除滞后。H3也被证实,即消除滞后效应会实现技术跨越与技术赶超。由此可见,通过创新国际化,消除滞后效应、实现技术跨越与技术赶超是完全可行的。研究的结果充分说明了创新国际化作为一种可行的技术赶超手段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在理论上证实了创新国际化的重要作用。
标签:海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