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3-12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论文_朱晓红1,崔莹伟1,毛会玲1,毛秀英1,李宝冬1,

(1.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儿科 北京 101200;2.平谷区教育局保健所 北京 101200)

【摘 要】目的:了解平谷区3-12岁儿童哮喘患病率、影响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对平谷区公立幼儿园、小学19646名儿童进行调查,按照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统一方案、步骤进行调查。结果:现患哮喘儿童178例,现患率1.0%,有哮喘患病史儿童220 例,总患病率1.24%。发病诱因主要以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为主,哮喘合并症最常见为过敏性鼻炎,现患哮喘儿童中89例规范化治疗,占50%(89/178),其中长期口服孟鲁司特钠50例,占28.1%,吸入糖皮质激素19例,占10.7%,口服孟鲁司特钠加吸入激素20例,占11.2%。结论:平谷区儿童哮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平谷区;3-12岁;儿童哮喘;调查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225-01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哮喘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0年前平谷区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0.68%。10年来通过加大对儿童哮喘防治指南的推广力度,临床医生对哮喘的认识及诊治水平不断提高,使部分哮喘儿童得到长期规范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解平谷区目前3-12岁儿童哮喘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及治疗情况,于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对平谷区3-12岁儿童进行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平谷区内的公立幼儿园、小学共19646名3-12岁儿童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共发出初筛调查表19646份,回收合格调查表17713份,应答率90.16%。

1.2调查方法 采用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统一方案、步骤和问卷,首先使用儿童哮喘初筛调查表对上述对象进行调查,筛查出可疑哮喘,再对可疑哮喘进行详细询问病史和必要的体格检查,凡有病历的均核对门诊病历及住院病历,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儿童填写正式调查表,调查采用家访、电话和预约门诊相结合方式进行。

1.3哮喘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诊断【1】,包括儿童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

2 结 果

2.1患病率:本次调查共发现哮喘儿童220 例,患病率 1.24%。其中既往有反复喘息发作史(2年以上无喘息发作)42例,男30例,女12例。现患哮喘儿童(1年内有喘息发作)178例,男118例,女60例,现患率1.0%。其中儿童哮喘167例(93.8%),咳嗽变异性哮喘11例(6.2%)。

2.2性别及年龄:现患哮喘儿童178例中男118例,女60例,男:女1.96: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6岁90例,其中男62例,女28例;7-12岁88例,男56例,女32例。

2.3发病诱因:哮喘发作常有多种发作诱因,其中呼吸道感染、寒冷季节为最常见,占95.4%(210/220)及73.2%(161/220),其次为接触冷空气及异味刺激,占18.6%(41/220)及15.4%(34/220),接触花粉、运动后、被动吸烟也是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分别占7.3%(16/220)、4.5%(12/220)、4.1%(9/220)。其余病例发病诱因不明。

2.4发病季节:哮喘发作与季节关系密切。其中3-5月占15.5%(34/220),6-8月4.6%(10/220),9-11月24.1%(53/220),12-2月33.6%(74/220),常年占8.6%(19/220),不定占13.6%(30/220)。冬季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秋季、春季,由此可见哮喘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

2.5遗传过敏史:个人过敏史:过敏性鼻炎41例,占18.6%(41/220),湿疹32例,占14.5%(32/220),食物过敏18例,占8.2%(18/220),尘螨16例,占7.3%(16/220),药物过敏13例,占5.9%(13/220)。家族过敏史:一级亲属哮喘史10例,占4.5%(10/220),一级亲属有过敏史18例,占8.2%(18/220);二级亲属有过敏史9例,占4.1%(9/220),二级亲属有过敏史12例,占5.5%(12/220)。

2.6治疗情况:现患哮喘儿童178例中89例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占50%(89/178),其中长期口服孟鲁司特钠50例,占28.1%;吸入糖皮质激素19例,占10.7%;口服孟鲁司特钠加吸入激素20例,占11.2%。其余89例哮喘儿童未接受规范治疗,仅在喘息发作时给予口服或静滴抗生素、口服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等。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儿童慢性呼吸道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种。哮喘的发作性、反复性、病程慢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对儿童健康危害很大。近20年来哮喘引起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关注。我国先后于1990年、2000年、2010年进行三次全国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依次为1.08 %、1.97%、3.01%。北京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率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由1.96%上升至3.15%,提高60.7%。平谷区2003年进行了第1次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为0.68%,10年后的这次儿童哮喘调查结果,患病率为1.24%,提高了82.3%。患病率上升原因,首先是空气污染。汽车尾气、新装修房屋中甲醛等有害气体、被动吸烟都会影响孩子的肺部发育,同时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其次是营养不均衡。过量摄入油脂、蛋白质,而蔬菜、维生素摄入不足的孩子易患哮喘。第三是饲养宠物。孩子大多喜欢与宠物亲近,而猫狗的皮毛、唾液均可引起过敏反应而诱发哮喘。第四医务人员及家属对哮喘认识水平有很大提高。在我国,随着全球儿童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的推广、普及,儿童哮喘诊治指南的不断更新,临床医师对哮喘的早期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哮喘的漏诊和误诊率逐渐减少,也是导致哮喘患病率增加的原因之一【2】。

从调查中发现哮喘的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原因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 1)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其感染阈值低于男性。2)男性比女性少一个与免疫有关的X染色体,更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男童对病毒的易感性高于女童,更容易导致气道损伤、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3】。3)男性气道高反应性及气管平滑肌张力均较女性为高,且气道相对狭窄,更易在外界刺激下出现支气管痉挛【4】。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占95.4%,与李莉等调查结果(96%)基本一致【5】。调查显示秋、冬、春寒冷季节哮喘发作占73.2%,可见气候变化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寒冷季节。有研究证实,近期有严重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达2.947【6】。这是因为感染的病原体不但能导致细胞上皮损伤,还可增加气道炎症介质的产生,导致神经功能失调,最终激发呼吸道高反应性,促进了儿童哮喘的发生。而且早期的感染病原也可直接成为过敏原,使机体过早致敏【7】。平谷区秋冬季气候干燥,尤其是季节变换时气温变化大,易使儿童反复患呼吸道感染,从而诱发喘息发作。

儿童哮喘与遗传因素及自身过敏体质有一定的关系。220例哮喘儿童中一级亲属有哮喘史10例,占4.5%,一级亲属有过敏史18例,占8.2%;二级亲属有哮喘史9例,占4.1%,二级亲属有过敏史12例,占5.5%。220例哮喘儿童中有个人过敏史120例,包括过敏性鼻炎41例,占18.6%;湿疹32例,占14.5%;食物过敏18例,占8.2%;尘螨16例,占7.3%;药物过敏13例,占5.9%。过敏性鼻炎最多见。过敏性鼻炎为上呼吸道炎症,支气管哮喘为下呼吸道炎症。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相关性是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指出上下呼吸道是“同一个气道(one airway)”,上下呼吸道的炎症性疾病是“同一个疾病(one disease)” 【8】。调查中发现哮喘发作前多有鼻部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过敏性鼻炎表现,随之出现咳嗽、喘息,可见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关系密切。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哮喘的治疗原则是坚持长期使用哮喘控制药物,按照GINA方案给予规范化治疗,尤其是缓解期的规律用药,预防哮喘的发作。10年前我区治疗哮喘采取长期吸入激素的仅占5.07%,10年后坚持长期规范治疗的达50%,其中长期口服孟鲁司特钠占28.1%;吸入糖皮质激素占10.7%;口服孟鲁司特钠加吸入激素占11.2%。口服孟鲁司特钠占主导地位。原因是很多家长担心长期吸入激素的副作用,同时由于孟鲁司特钠口感好,睡前一次服用简单易行。

综上所述,平谷区儿童哮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呼吸道感染是农村儿童哮喘反复发作的主要诱因。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4.

[2]宁立华,张亚京,王鑫,等.2010年包头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2):168.

[3]Postma DS.Gender differences in asthma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J].Gender Med,2007,4(B):133-146.

[4]钟南山.支气管哮喘-基础与临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16.

[5]李莉,刘建梅,陈强,等.南昌市城区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J].江西医药,2012,27(1):1051.

[6]何少为,薛幸.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2,27(5):5726-5728.

[7]李敏,李兰,庞英,等.成都市城区0-14岁哮喘儿童患病规律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73.

[8]陈育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5.

作者简介:

朱晓红,女,北京市平谷区人、1969年7月出生,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在平谷区医院儿科工作.

论文作者:朱晓红1,崔莹伟1,毛会玲1,毛秀英1,李宝冬1,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  ;  ;  ;  ;  ;  ;  ;  

北京市平谷区3-12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论文_朱晓红1,崔莹伟1,毛会玲1,毛秀英1,李宝冬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