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自书告身》的艺术特点论文_杨甲琪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颜鲁公书法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是继王羲之之后书法史的另一座高峰。颜真卿的作品厚重雄浑、庄严肃穆颇具盛唐气象,是一个时代风貌的体现,为后世所重。《自书告身帖》作为颜氏晚年的得意之作,凝聚了他一生书法艺术的精华,其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于拙,结体奇正相生,重心稳健,都达到人书俱老的艺术境界。本文从赏析的角度,对《自书告身帖》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此帖的分析和研究,或许会对我们当下楷书创作有新的启示和促进。

关键词:颜鲁公;艺术特点;《自书告身》 ;境界

一、颜鲁公其人其书简述

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5年),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真卿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当时。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他的传世书迹极多,《颜勤礼碑》《元次山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这些碑帖能充分体现颜氏各个时期书法艺术的精神面貌,展示了颜体书艺发展的整个轨迹,共同彰显了颜氏书法的厚重、恢弘、阳刚、壮烈、雍穆等书艺精神。因其书法艺术风格契合盛唐时代审美需求,或者说符合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成为盛唐时期乃至整个书法发展史、社会发展史的时代精神的体现,为当朝及后世所重。

二、《自书告身》的艺术特点

《自书告身》又叫《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共三十三行,计二百五十五字,传为颜真卿所书墨迹,此帖是颜真卿于唐徳宗建中元年,被委任为太子少保时自书之告身。告身是古代授官的文凭,相当于现在的委任状或者任命书之类的东西,颜真卿在书写这幅作品时,已经是七十二岁的高龄了,这时候他的书法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同年他还书写《颜氏家庙碑》,这两幅作品都是颜真卿晚年的代表作品,历来为后世所珍重。

1、点画与线条

首先,我们从点画上来欣赏《自书告身》,我们在临习自书告身的时候可以发现,它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就是它的一点一画都极富弹性,在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特别有震撼力。打个比喻来说,《自书告身》在书写时,笔毫在纸面上每一笔都好像在弯弓射箭,它的每一笔都好像有很大的弹力,但是它的这种弹力又不像是很轻浮的啪啪的弹,它是在顿挫当中,线条与纸面之间有一种涩势的弹出,咱们可以来看一下《自书告身》的“导”字,它的每一个线条都像上了箭的弓一样,里面全都含有张力,我们看这个“导”字上面的“首”,这线条周围的轮廓线,都不是很光滑的,它的每一个线条都有一种苍劲之力。我们在书论中经常说,作书如万岁之枯藤,看这个“导”字的线条,既不光滑也不干枯,它是一种苍而润。线条的弹力我们再来看这个“乃”字,通过上图中的放大图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乃”字的撇是原地藏锋,自书告身中的藏锋一般都是原地藏锋,之所以原地藏锋是蓄力,等到蓄得万斤之力,再一点一点的把力量弹出去,这就是颜真卿笔法中的“屋漏痕”所为。再来看“乃”字的提钩,它像是往上方射箭,射箭之前也是先蓄力,力道蓄之后,然后慢慢挑出,这是《自书告身》点画的弹力。

我们再来看颜字的线条,颜字的竖很少会有笔直的线,这种线在欧体中经常可以看到,颜字的竖都有一种弓的感觉,上图“外”字中的竖钩,就带有这样的弧线,这个线条不是一个垂直线,而是一种带有苍茫感的弧钩。除了“外”字的竖钩还有“则”字的立刀,很明显的一个圆弧,这个弧度蕴含着明显的张力,而且这个弧线不是均匀的,如果是均匀的弧线就显示不出这种美感了。《自书告身》这种弧度的表现,展示出了颜字的弹性美与力量之美。

2、结构

在观赏过《自书告身》的点画与线条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结构。《自书告身》最突出的结构特点就是在不平衡中求平衡。这是颜真卿书法的独到之处,在《自书告身》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在欣赏《自书告身》的时候会发现里面很多字,都有一种倾斜感,可是在我们看了之后就会发现这些字在倾斜感中是正的,而且增加了字的趣味。我们来看这个“徳”字的双人旁与右半部的上半部挤的很密,下面的心字写得很大,很舒朗,可是看上去我们觉得这个字就很大气、很稳当,这是《自书告身》在不平衡中求平衡出奇制胜之处。“忠”字也是这样,上面的中写得很小,底下的心写得特别大,但是我们整体来看这个字显得丰盛饱满,比我们写得平平正正的忠,更显厚实有力。好多字都是这样,再看这个“度”字,“又”左边空的很厉害,好像“又”字写偏了,仔细一看这个字写得很生动,很大度,有一种风度翩翩的感觉,比写得非常周正的字显得更加有味道,它密的地方密,空的地方空,疏密对比十分得当,然后他制造的这种险,在险中求平,平中见奇,这是《自书告身》的一大特点。《自书告身》还有一点是强调笔画之间的意到笔不到,这点也很明显,像前面讲的“乃”字,一撇,提折和钩之间,这些地方是断的,但是看这个字的时候,这些断续的地方,使我们感到舒服、透气,但是又不让我们感觉到散,所有的线条之间都在呼应,它的内在笔意都连着,还有其中的“其”字下面的两个点,中间离得很开、很空,上面又很密,上边的密对比着下面的空,很好看,但是两边的点并不散,呼应的很紧,笔意密切相连,这是他强调笔画之间的意到笔不到,笔断而意连,这在《自书告身》中表现的也非常明显。《自书告身》的点画、结构、用笔和它的点画的质感、弹性以及平中见奇之处,是《自书告身帖》技法层面的突出特色。

4.章法

对于唐楷来说,《自书告身》也有其独出新意的地方,一般来说,一般楷书都是横成行竖成列,这是楷书章法布局的一种常规做法。在一些小楷作品中由于字形比较小,章法相对来说要活泼一些,但是对于唐楷说,唐楷重视法度的严谨,章法上也不会出现过于散漫的排列方式。与其同时代的书家,欧、虞、褚、薛相对比,前面几位大家是唐代楷书法则的奠基人,章法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都是字字独立,纵横排列非常有秩序,但是颜真卿的《自书告身》横无格纵有列,打破了传统楷书的排布方式,通篇采用了行书有列无行的排布方式,再行字上也是大小不等,纵向字势相接,一气直下,给人一种痛快淋漓的视觉享受,这在以前的任何一幅作品中都是看不到的。这种排列方式非常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稿》等行草书帖一样,正是这种行草书的布局方式,强化了汉字的动感,有利于书家感情的流露与书法,《自书告身》以其独特的布局方式领秀于唐代书坛。是每一个书法爱好者值得深入研究学习的。

三、《自身告身》艺术价值定位

1.艺术风格

颜真卿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在继承前人优秀的艺术成果之上,经过不断变通,在书法创作中注入自己的个性,然后推陈出新。颜体书法风格的出现,突破了“二王”一路的传统书法风格,缔造了一个新的书法艺术形式。这种风格的出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进入中唐以后,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审美风尚开始趋向于“丰腴”美,颜真卿在这种审美思潮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形式。

唐代是一个尚法的时代,书法发展到唐朝基本上已经是诸法具备,无论是在用笔还是在结体上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我们在对《自书告身》的欣赏中可以看到,它的用笔形态和意趣显得轻松活泼、流畅自然。颜真卿在书写时,已经完全跳出了“法”的束缚,更加注重自己内心书写情趣的表达和自己情感抒发。在《告身》中一些字的连带中,鲁公已经把森严的法度幻化为自然。笔画之间透露出雄浑洒脱的艺术境界。在书法中,楷书的最大难度并不在于用笔的讲究和造型的严格,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法度森严之中去表达书写意趣。晚年的鲁公在楷书作品中熟练自如的运用行草书笔意,《自书告身》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写意效果,才使得他晚年的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这是颜真卿书法走向成熟的表现,是我们后人学习书法所应该学习的榜样。《自书告身》结体宽舒伟岸,用笔丰肥古劲,尤能反映出颜书的风采。詹景风评价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被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称:“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由此可见,历代书家对《自书告身》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2、艺术审美

《自书告身》虽然在颜体书法作品中不能算是最著名的,但是作为颜真卿楷书墨迹的代表作来说,它最具有发言权,《自书告身》帖是一个很好的临习范本,在颜真卿楷书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自书告身》是他晚年最后一件艺术精品,可以说他和颜真卿其他的在艺术作品,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同,就是其他楷书作品都是碑版,这件《告身帖》它是手卷,碑版要有庙堂之气,更加规整,横成行,竖成列,那么由于《自书告身》帖是墨迹,行有列,颜真卿的雍容、敦厚、笃实、宽博的特点,在《自书告身》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还有一个不同于碑版的重要特色,它的书写性很强,笔墨的自由度很大,字与字之间的错动更加强烈,书意更加生动,字与子之间这种组合和融合的关系表现的更自然。入笔、行笔、收笔的过程更加鲜活,更加真实,这些都是《自书告身》帖非常重要,非常突出的艺术审美特征。不过,我们如果想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自书告身》,在对字形的推敲、笔触的感受上,还是应该参照颜真卿比较经典的碑版。

从审美角度来看,《自书告身》丰肥古拙,字体多以藏锋入笔,点画偏向于圆,除了保持颜体书法中所独有的横细竖粗之外,有些竖画,微微向外弯曲,显得字形骨肉丰满、雄浑博大,在一些小的细节方面,更能看出颜体书风的风采。在美学上来讲,《自书告身》在点画上更多的运用曲线,曲线比直线更加富有变化和动态的美,用曲线的柔美流畅来代替直线的刚硬挺拔。《自书告身》在用笔上还改变了初唐诸家的传统的用笔方式,更多的使用圆笔,虽然在此帖中不乏方笔和折笔的出现,但是这些用笔都成为颜体圆融风格的一个陪衬,有些字的起笔和收笔已经将方折的东西去掉了,颜体这种笔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笔画的厚重和线条的力度,还避免书写时收笔所带来的麻烦,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使书写时更加具有写意的效果,这也是《自书告身》在唐楷作品中独具一格的原因。

参考文献

[1]王岳川著:《书法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黄建著:《大学书法鉴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刘正成著:《书法艺术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秦梦娜,李争平著:《中国书法文化》,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

[5]朱天曙著:《中国书法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6]闵祥德著:《中国书法艺术》,广大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申卉芪,申海清著:《书法之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8]崔树强著:《黑白之间:中国书法审美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9]陈彬瑜著:《中国文字与书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0]沈伟著:《中国当代书法思潮》,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

作者简介:杨甲琪(1990年10月—),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为美术,研究方向为书法。

论文作者:杨甲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颜真卿《自书告身》的艺术特点论文_杨甲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