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如何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发挥作用论文_王亚萍

护士如何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发挥作用论文_王亚萍

三门县人民医院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 317100

摘要:本文主要对灾后心理危机的概念,灾后心理危机产生的表现、特点、产生的原因、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和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心理危机干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护士在灾后心理危机过程所应该扮演的角色以及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

关键词:护士;灾后;心理危机;心理干预;作用

无论天灾还是人祸,灾难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而由灾难引发的心理危机将是我们不可避免的永恒话题。SARS病毒、震后大海啸、火灾等等,可以说灾难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处不在。一次次大灾难敲响了危机的警钟,其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人类躯体上的伤痛,更重要的是人类对于事件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和由此而引发的心理应激疾病。而在目前我国心理医生缺乏的具体国情下,护士不失为危机干预的可用资源,担负起危机干预的临床工作,为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社会心理影响,保障灾后公众的心理健康发挥作用。

1.认识灾后心理危机特点,增强心理危机干预。

1.1 心理危机干预概念

心理危机干预也被称为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它是对处于危机之中、心理出现问题的个人及其家庭采取明确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使其恢复信心,最终战胜危机的手段和过程。

1.2 心理危机分类

人类常见的心理危机有两类,即灾害性危机和日常危机,前者是由于不可预知不可抗拒的灾难性事件造成的毁灭性后果而引发的心理危机;后者是在日常生活中或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遇到负性事件或心理冲突难以应对时发生的危机。无论何种危机都有危险和机遇两种含义,如果事件严重威胁到一个人的生活或家庭,产生自杀或精神崩溃的可能,就是危险的征兆;如果一个人在危机阶段及时得到适当有效的治疗性干预,不仅会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帮助当事人学会新的应对技巧,使心理平衡恢复甚至超过危机前的功能水平,就可以使危机变成人生的一种机遇或转折点,心理干预的价值即在于此。

1.3 灾后心理危机的特点

不管是日常性危机还是灾害性危机,从危机发展规律上看,心理危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个特征:突然性、易感性、多元性、时限性、结局性、永恒性。

1.4 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心理健康。

2.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认识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2.1 灾后心理危机的表现

灾后显现的心理危机主要分两类:灾后一般心理危机和灾后严重心理危机。灾后一般心理危机表现为: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们在心理上产生的各种应激反应:情绪波动大,紧张、恐惧、易冲动、自责、伤心、焦躁不安;出现睡眠障碍,如做噩梦或入睡困难;出现惊恐反应,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敏感,出现肌肉紧张、发抖、盗汗、恶心、尿急尿频、心慌胸闷等生理心理反应。.灾后严重心理问题 是指因受到强烈刺激而导致的各种身心症状,这些症状包括目光呆滞、情感淡漠,有幻觉产生,思维与动作迟缓,有抑郁、孤独、狂躁、焦虑、易激动、产生语言障碍、甚至出现濒死感等,极端者可出现失聪、失明、失语、失忆、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灾后严重心理问题中比较典型和常见的心理疾病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主要的心理反应是在受害人心理上反复出现创伤性情景、过度警觉、噩梦、出现惊跳反应,并感到强烈恐惧、抑郁、焦虑、有强烈的无助与厌恶感,严重者甚至会轻生、犯罪等,这种心理障碍总是与人遭受的灾难相生相伴。

2.2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心理危机的时限性特点表明多数危机持续的时间短暂,一般为24h~36h,很少持续6-8月,如果在此时限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或者危机干预,就有可能继发为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或适应障碍。由此在灾后初期进行早期的心理危机干预就显得至关重要。在灾后初期这段时间里,为灾民提供早期的心理危机干预,可以使其及时宣泄和表达不良情绪,尽快摆脱悲伤,使心理恢复平衡。

3.护士如何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发挥作用

3.1 明确自身扮演的角色和职责

危机干预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并不涉及病人的人格矫正问题。所以护士在对病人或者灾民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扮演的角色应是病人心理问题解决的帮助者,而不是病人人格矫正的治疗者。围绕问题解决这一目标,护士的作用是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应用解决问题的技术对病人进行干预。护士在危机干预中的职责应该是帮助病人正视危机,正视可能应对的方式,获得新的信息或知识,回避一些应激性境遇,督促病人接受帮助,并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必要的帮助。

3.2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对危机干预的识辨能力

危机事件发生后并不是所有遭遇危机侵害的人都需要进行危机干预,护士应通过多种途径全面了解事件的性质情境和经过,判断病人在事件过程中处于什么等级。通常第一等级是现场亲身经历突发事件者;第二等级是遇难者家属;第三等级是参与营救与救护的人员,第四等级是遭受突发公共事件的其他人员,如记者等;第五等级是通过媒体渠道了解情况的人。针对不同等级的反应特点,我们护理人员应按轻重缓急进行分诊和收治。

3.3 了解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和方法

对于那些灾后心理创伤程度较轻的人,护士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让灾民逐渐掌握自我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危险期。而对于那些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早期的心理干预对缓解病情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较好的干预方案是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其中以心理治疗为主。采取的主要方法有催眠、心理动力疗法、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等。当前,国外比较成功的心理治疗方法有三种:早期心理危机干预、.认知行为辅导、开展心理疏导。而我们护理人员在这一过程中针对灾民的创伤程度可以针对性开展早期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这对于灾民走出灾后创伤阴影,及时使心理恢复平衡意义重大。

3.4 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的注意点

护士在灾后心理干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和合适场合鼓励他们宣泄心中的悲痛和压抑;第二、让其充分休息,保持足够体力;第三,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用支持和理解的态度鼓励他们,让病人明确感觉到有人在关心我;第四,帮助他们利用社会资源,从亲朋好友那里得到安慰与支持。

参考文献:

[1]林琳,何国平,李祝英 灾难救援中护士的角色和职责[J];护理研究;2006年35期

[2]滕秀蓉,滕伟 影响危机干预理论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因素及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3]周宁,刘将 震灾后心理健康的重建与维护[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4]惠秋平,何安明 重大灾难后灾区民众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李小融,唐安奎 灾难心理创伤及受灾民众的心理援助[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张介平;刘维;唐平;;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及优化体系[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作者简介:王亚萍(1984—),女,本科,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王亚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  ;  ;  ;  ;  ;  ;  ;  

护士如何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发挥作用论文_王亚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