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论文_苏洁华

浅谈小学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论文_苏洁华

苏洁华(广西梧州市龙圩镇中心校 广西 梧州 543000)

摘要:语文的教学应该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但现今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功利化正在泛滥,诗意之美的追求已然远去。多角度分析并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该如何营造和挖掘诗意,从而使语文教育回归本真,回归诗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诗意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6-0162-0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更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获得诗意般的感受。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来讲,引导学生在诗意的课堂中领略文章的韵味比枯燥地讲解更胜一筹。作为教师,如何为孩子们营造诗意化的阅读课堂?笔者经过探索,发现以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五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为核心,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明显。

教师风格和语言的诗意化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风格影响着课堂的气氛,尤其是教师的语言,对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感染性,对学生学习和情感点燃的作用不言而喻。试想,即使一位教师学识再渊博,如果他在教学中语言平淡、缺乏感染力,也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例如:我在教学《观潮》一课时,这样引入课文:“同学们,大自然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真像是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接着,出示苏轼、杨万里等诗人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样的导语给整篇课文的教学铺设了基调,孩子们一下子就受到了感染,对接下来的课堂交流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同时,教师的评价性语言也可以充满诗意。当教师想说:“很好!真棒!”时,也可以说:“孩子,你把我感动了!” “你是在用心读书,用心表述!”这些语言不仅可以鼓励孩子,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语言的丰富和美感。

诗意化的教学要以学生获得诗意化的进步为目的。何谓“诗意化的进步”?即学生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如何帮助学生语言诗意化呢?除了教师语言风格诗意化的引领外,还要多积累,多练习。要引导学生诵读精练、优美的诗文,从童谣、儿歌到散文、诗歌。要让这些富有美感的文字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给孩子提供表达的机会,鼓励孩子有诗意、有深度地表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我在教学《匆匆》一文时,结课环节留了时间给学生思考、表达,并且说:“现在同学们是不是有很多感触呢?那么我们就用心灵倾诉吧!把感触写下来,写出学完课文后的内心感受,对自己、对朱自清或对社会要说的话。”孩子们在老师的提示下,将心中的感悟记下来――有的说:“生命如杯水,你是细细地喝完,还是白白地倒掉?”有的说:“时间在嬉戏中流逝,在勤奋中定格。”还有的说:“当黑夜来临时,我们无法挽留那最后一线阳光,但我们可以点燃光明。”……他们不仅在表达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阐述了自己对时间的认识,而且是那么充满诗意。

教学内容和媒体的诗意化

阅读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课文。教师如何做到教学内容诗意化呢?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发现课文内容的诗意。语文老师要有言语的敏感性,寻找到文章中的诗意之处。描写山水田园的文章、叙述人物风情的文章、阐明深刻哲理的文章……它们都有各自吸引读者的诗意内容,教师要善于引着孩子去探寻。记得许多年前,听过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王老师发现了文中内容的诗意,便将课文排列成诗行,引导孩子们读出了其中的诗意。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围绕文本主题、根据教学需要,拓展一些相关的资源,使阅读教学更具诗意。例如,在教学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思念,适时引入《我的中国心》的歌词。“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这样的歌曲,会唱进孩子们的心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不断更新,从简单的实物、卡片、小黑板到多媒体计算机。适时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界限,从视觉和听觉上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读文悟情,可以使阅读教学更有效,更加诗意化。适时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可以渲染气氛,催发情意;难以理解处,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图示、动画,帮助理解课文;还可以链接相关视频,丰富阅读感受……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草原》一文时,我适时播放美丽的大草原的视频,同时配乐《美丽的草原》,孩子们看着视频、听写音乐就仿佛置身于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再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适时播放地震的图片与视频,让孩子们感受地震灾难的无情,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对父亲与儿子的坚强、执着才有了更深的体会。

教学环境的诗意化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师也许对校风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大环境的作用能力甚微,但是在教室布置、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方面可以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教室墙壁上开辟一些展示学生诗意化作品的空间。“他山美石”用来张贴孩子摘抄来的好词佳句;“品味书香”用来记录孩子的阅读感受;“笔墨留香”用来张贴孩子们的得意佳作……在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融洽、民主的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课内、课外,用心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这些都对阅读教学的诗意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无定法,阅读教学的策略是灵活多样的。只要我们善于从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去努力,定能使师生享受诗意的语文课堂!

论文作者:苏洁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论文_苏洁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