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的饺子艺术_傅雷论文

傅雷的饺子艺术_傅雷论文

傅雷的教子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子论文,艺术论文,傅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被誉为“钢琴诗人”的傅聪,7岁半开始学习钢琴,他的琴声清丽潇洒、不落俗套、温文尔雅、饱含诗意。傅聪人生的成功,与他的父亲傅雷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做孩子的“舵手”

傅雷精通美术理论,曾试图让傅聪习画。可是,傅聪无意于画画儿,常常乱涂几笔、胡画一通。傅雷知道,强扭的瓜不甜,最终放弃了让傅聪学画的打算。

傅雷曾对儿子说:“我是你的舵手,责任重大。”傅雷很早就在思索如何为傅聪的人生之舟掌舵,让他在哪一条航道上前进。傅聪心中音乐的种子就是傅雷亲手播下的。傅雷在《傅聪的成长》一文中写道:“傅聪三四岁,站在小凳上,头刚好和我的书桌一样高的时候,就爱听古典音乐。只要收音机或唱机上放西洋乐曲,不论是声乐还是器乐,也不论是哪一乐派的作品,他都会安安静静地听着,不管时间多久都不会吵闹或打瞌睡。我看了,心里想,不管他将来学哪一科,能有一个艺术园地供他耕种,他一辈子都受用不尽。我是存了这种心,才在他7岁半时,让他开始学钢琴的。”

那时候,傅聪的家里还没有钢琴,是母亲朱梅馥卖掉了陪嫁的首饰,给儿子买了钢琴。傅雷还请了他的世交雷垣作为傅聪的钢琴启蒙老师,并且亲自端端正正地为傅聪抄录乐谱。

看着崭新的钢琴,小傅聪乐得合不拢嘴。那天,从傅家第一次传出了钢琴的声音,隔壁邻居都好奇地来到窗前张望。他们看到居然是一个小男孩在那里弹,更加惊异不已。从此,每天傅聪放学回来,一撂下书包,就扑在钢琴上。当他的手指触到琴键,心中就充满无限的快乐。

让孩子从小处认真做起

傅雷对傅聪的教诲是“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傅雷说:“做人做好了,哪怕是个皮鞋匠都没关系,否则就连皮鞋匠都做不好。”

傅雷让傅聪从小就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他亲自编制教材,教给傅聪许多古典诗词。傅聪说:“我父亲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他很会讲故事,更善于用启发式的方法教育我,比如《论语》里蕴藏着什么道理,他从来没有给我解释过,一定要我解释给他听,然后他会旁敲侧击,启发我弄懂其中的道理。”

傅雷把对傅聪做人的教育寓于立身行事、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之中,像穿衣、吃饭、站立、行动、说话这样的生活小事,都提出了严格要求。比如进餐时,傅雷就注意孩子是否坐得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影响他人,吃饭时是否发出失礼的咀嚼声等等。傅雷对儿子说:“做人要从小处做起,从家里做起,家人嘱咐你的话多听一些,在外面就少受别人批评。对家中亲人应该尊重,尽管做人是应对整个社会,不仅仅是应付家人,但对近亲都不讲礼貌的人也容易得罪一般的朋友。”

教孩子“真诚”

1952年,傅聪第一次登上乐坛,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从此,傅聪开始了他的钢琴演奏生涯。

1954年,傅聪离开家赴波兰留学,从那时起,傅聪和父亲开始了长达12年的通信联系,这些书信后经结集出版了《傅雷家书》。出国期间,傅雷对儿子讲:“少年得志,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对你的期望。你对国家的感激,只有用行动来表现才算是真正的感激。”

艺术家通过作品向世人展示他的生命价值,艺术作品想要感动人,真诚是先决条件。傅雷认为:“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他反复教导傅聪:“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总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较少不完美之处。任何虚假不仅有损艺术家的人格,也有损艺术的品格。”

1955年4月,在波兰的傅聪为一件事而纠结,他想暂时调换一下导师,以弥补某些技术上的不足,但又担心这样做会让原来的导师心里不好受。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傅雷复信建议傅聪以坦诚的态度直接向导师说明,并指出:“我认为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

傅聪听从了父亲的建议,第二天,他坦诚地对导师说明了情况。导师听了之后,非但没有一丝不悦之情,反而为傅聪对艺术的追求和做人的坦诚感到骄傲。

那一年,傅聪在波兰华沙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唯一的“玛祖卡”最佳奖。傅聪也成为第一位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新中国的音乐家。

标签:;  ;  ;  ;  ;  ;  ;  ;  ;  

傅雷的饺子艺术_傅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