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成人论文,几点思考论文,理念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性化教育与工业化生产
我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在加快。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它的制造能力,仍使第二产业在我国GDP中占有很大比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很短的时间从农业经济社会进入工业经济社会。工业化生产方式改变了国人在很多领域的思维方式。工业化生产方式,特别是现代化生产方式,使得流水线上的产品被设计成标准化,从而可以批量生产。大工业,释放出巨大的产能,其产量之大,使产品过剩成为常态。同时,标准化使得同一种产品的差异几乎为零。长期的农业经济社会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商品的匮乏,而且是思想观念上的闭塞。现代大工业的崛起,使国人为之一振。先不谈市场经济的威力,仅工业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使得许多国人认定了这是一条强国富民之路。因此,工业化的思维方式就渗透到许多领域,成人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今天的成人高等教育,越来越像大工业生产方式。按照统一的成人高考命题招生入学;不可能经常更新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大量大批的学生重复着相同的专业和相对重复的课程;千篇一律的教学环节……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极为相似。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批评,往往认为办学方的“流水线”不规范,不符合现代工业流程。总之,自动化程度不高;按照工业化生产方式组织成人高等教育,并以此来衡量学校的办学行为是否规范;带有强烈的工业化生产的办学理念,在工业化时代就占有了主导地位。
“流水线”强调产品的统一标准,学校则在统一的模式下,注重共性的要求。但学校中的学生不同于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有着不同的差异。如何面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从而激发出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能,就成为几乎不可能的愿望了。在成人高等教育实践中,由于办学不规范,曾经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办学中强调约束和监督,自然成为主旋律,从而缺失了个性化的激励和引导。管理上当然推崇现代工业管理的规范性,排斥个性化的教与学。
从教育的角度讲,办学者应以人为本,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承认个体的差异,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其从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的传授灌输式学习,跨越为自主性的学习。但是,这样的办学理念在工业化的教育思维下如何实施呢?
二、课堂面授与人机对话
由于上述办学理念的影响,人们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流水线的工业生产方式,设计着成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模式。多年来,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面授、自学、作业、辅导、考试、论文成为经典的教学环节。在理论上,人们认为,对成人高等教育来讲,应当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但在实践中,这样的理念很难落实。
事实上,面授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环节。学生与书本之间,教师的课堂面授成了最重要的媒介。自学成为名存实亡的环节,它本来是个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但是被人为设计成一个教学环节。因此,对这个教学环节(而且理论上又是一个为主的环节)的任何管理都显得那么苍白。至于作业、考试和论文环节,不仅成人高等教育领域,似乎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人们正在开展着史无前例的抄袭与反抄袭的“斗争”。于是乎,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被浓缩而寄希望于课堂面授的质量与数量。此时,担任课堂面授的师资水平就尤为重要了。
这样,我们描述出成人高等教育的一个学习场景:以课堂为空间,以统一上课时间为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以集体(而不考虑个性的需求)为单位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由学校安排在统一的时空中,接受最传统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之所以被人们看作是传统的,就是因为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面授,全凭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看起来好像是一种手工业生产方式,其实它仍然是一种工业化生产方式。因为,对这种教学形式的组织和管理,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在大课堂中,由教师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批量地“生产”出来。
但是,对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讲,他们上学最大的困难在于工学矛盾。这种时空的约束使得处于高度竞争社会中的学生进退两难,一方面,他们不能因为上学而失去工作或影响工作;另一方面,不继续深造又会失去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疲于奔命,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课堂面授的到课率下降,这在函授学习中尤为普遍。而我们在前面分析过,成人高等教育的诸多教学环节,面授已成为最重要的环节。缺失了面授环节的这些学生,理论上需要通过自学环节的加强,以弥补面授缺勤的不足。但是这很难保证。不参加面授,又没有坚持自学,作业等环节自然“掺水”。
于是,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工学矛盾的措施。中国人民大学在成人高等教育的夜大学中率先实施弹性学分制,有效地缓解了学生工学矛盾的难题。但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函授办学形式,由于异地办学,规模小,专业少,无法实施学分制。而函授教育每学期需要2-3周集中面授,学生工学矛盾比夜大学更为突出。为解决函授教育中的工学矛盾,中国人民大学又率先摸索网络教育的形式。当然,开始是把网络教育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远程教学手段进行试验的,随后,网络教育在中国成为一种大面积实施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人们认为,网络教育是解决工学矛盾的钥匙。
从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育的学习场景看,确实不再受时空的约束。没有了真实的课堂环境,在虚拟的课堂中,自由地选择上课时间,教师被抽象掉,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直接与课件交流,从传统的课堂面授改变为人机对话。这不仅是工业化的产物,更显示了自动化的特征。网络就像流水线,大量大批的学生像流水线上的产品被“生产”出来。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受到冲击。课堂面授被看做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人机对话被看做为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所以就有了一个主流的办学理念:用现代远程教育取代传统的函授教育。而在理论和实践领域,人们关于课堂面授与人机对话这样的大课题,却忽视了办学理念的探讨,而着眼于办学形式的研究了。当然,在成人高等教育的另一种办学形式——夜大学中,目前课堂面授则仍为主要形式。
三、办学自主权与办学标准化
如同现代工业强调标准化一样,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把提高办学质量的希望又寄托于标准化上。这包括了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时数、收费标准等办学中的方方面面。在强调建立统一标准的理念中,又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即由谁来制定标准。理论上和法理上,学校应当拥有办学自主权。但事实上,办学的许多标准是由所谓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而这些上级主管部门,不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一家,它涉及到政府的若干行政部门。例如,收费标准就由政府中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于是,办学自主权与办学标准化的探讨又延伸到学术化与行政化之别了。举例来讲,某门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历层次,不同的学生群体(社会招生或系统招生)等情况,从学术的角度,可以安排面授为多少课时,课堂讨论几次,作业几次,自学的时间与进度等。但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政府中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在统一收费标准下换算的面授课时数。办学质量的高低,简化为一个标准化的指标,即是否符合“发改委”规定的面授课时数。作为从理论上和法理上拥有办学自主权的学校,必须放弃学术上的任何安排,绝对服从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行为,否则就是违规办学。面授课时的数量决定一切,教育的复杂性在行政化面前简单化了。
上述的命题又涉及到办学理念的困惑:特色还是趋同。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在理论上阐述,在实践中呼吁,希望不同的学校能够办出不同的特色。事实上,特色办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更重要的是满足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但特色办学与行政化的标准和规范会产生冲突。而行政化标准和规范的强大权威性,使学校必须服从。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的趋同化越来越明显。不同学校办学的趋同化,使得某一条流水线上的产品与成百上千条流水线上的产品相比几乎没有特色。结果,由单一学校的办学标准化,汇集成一种社会力量,办学趋同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这种社会现象正在通过办学评估等行政手段进一步得到强化。教育像工业生产一样,被量化为各种指标,人们通过评估来衡量学校的办学行为与指标的差异,从而作出对学校办学业绩的评价。
四、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评价依据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高低,究竟以什么为评价依据,这是一个困扰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办学理念的难题。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目前这种社会环境下,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很难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即使形成,也很难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付诸实施。因此,许多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寄希望于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评估体系及评估指标尽快出台。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以什么标准作为衡量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评价依据,而这也是一个很有争议且难度很大的题目,以至于多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未得到解决。人们主要的选择思路有以下几种:
1.以社会反映为评价依据。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当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社会就会对学校培养的学生给予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进而认识学校的办学水平。但是,社会评价的概念过于广泛。谁最具有代表社会评价的资格或权威?实际上这一点是比较模糊的。用人单位可以对学生做出评价;学生家长当然会对学校做出评价;媒体更是能够对学校做出影响巨大的评价……理论上,用人单位是最具有权威性的评价者,但它所面对的是作为个体的学生,这个学生能否代表他所就读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总是有些以偏概全的意思。学生家长是最关心学校办学水平的利害关系者,但他对学校的评价更多的来自于自己的孩子。当今能够给学校办学带来巨大正面或负面影响的就是媒体的评价,而媒体的评价往往是根据某一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给予报道的,但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则是许多年积累的结果。社会反映对学校至关重要,但根据上述分析,要防止评价的“水分”。
2.以国际先进水平为依据。在中国,有人习惯以国际先进水平为依据来评价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比如说美国的著名大学中的成人教育是什么水平,而中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又是什么水平,以此得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水平低的结论。这种比较确实可以看出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我国虽然国力日渐增强,毕竟由于经济发展的起点较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我们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教育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成人高等教育同样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毫无疑问,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与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看齐。要完成这个目标,不仅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而且需要各种条件的具备。例如,北京地区成人高等教育本科一年学费2030元,按当前汇率折算为297美元,美国大学的学费标准是该数额的多少倍?不同的物质基础如何进行实施结果的比较?这是一个不具可比性的比较。
3.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依据。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有一个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对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采取了不同的入学标准。两种形式产生了两种标准。应当说,这两种标准已被社会所接受。以中国的国情,这两种高等教育的形式都是有客观需求的。当然,最简便的工作方法便是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估体系,以普通高等教育现成的评价机制应用于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评价。评价机制中的核心问题是评价标准。我认为,成人高等教育不能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标准。二者在学生来源、教育模式、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均存在差异,属于不同的类型和规格,因而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对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评价依据,应当以成人高等教育规律为基础,从社会检验的角度出发,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方向,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