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利弊--兼论专题作文改革_高考论文

论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利弊--兼论专题作文改革_高考论文

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利弊谈——兼论话题作文的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弊论文,命题论文,高考作文论文,话题作文论文,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届高考中,语文考试中的作文都是人们特别关注的对象,这不光因为它在整个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大的分值比例(40%或更高),也不光因为它的阅卷主观性强,容易产生误差,还因为它的命题形式常常主导着高中作文训练的方向,因而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向和水平。就历届高考作文命题类型的发展情况来看,从恢复高考到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以命题作文为主;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后期,以给材料作为主;90年代末至今,多以话题作文为主。稍加用心,就不难看出,几乎每一种作文命题形式,都经历了人们对其从赞誉有加到口诛笔伐的过程。

对某种命题形式,一味褒扬和彻底贬斥都不利于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进展。要正确评价各种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利弊,必须结合作文的心理过程以及高考作文的特殊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从作文的心理过程看,作文是把思维活动转化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知识积累、文化背景、思维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因素固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写作的类型、动机和需求也对写作过程产生着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在自己想写的时候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是一种自然而自主的表达,而愈是自主的、不吐不快的表达,愈有可能是高水平的表达。恰恰是这一点,与高考作文的特殊要求有着天然的矛盾。从高考作文的特殊要求来看,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恰当表达的能力,它要面对上百万的学生,用统一的作文试题,把具有较高写作水平的学生鉴别出来;它所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不涉及学生的写作动机与需求,事实上也不可能关注学生的写作动机与需求。这种特殊性就决定了高考作文必然不能成为一种自主的表达活动,它与作文的心理规律是有距离的。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人们为了解决这种矛盾而尝试的不同方式。

叶老曾经在谈到命题作文时明确指出:“平时作文,心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作文,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事;按题作文,作者得从心中拣选那些与题目相应合的拿出来,比较的不自然。”正因如此,叶老认为命题作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由此可见,命题作文从本质上说是违背作文的心理过程和规律的。

给材料作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命题作文的先天不足。它解决了部分学生写作材料不足或不对路的问题。但给材料作文也有其不足,主要的表现就是材料相对封闭,审题难度较大,文体限制太死,不利于考生实际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高考作文训练中套路化的训练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话题作文应运而生。话题作文的命题分为四个部分:话题材料、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其中,话题材料和提示语的作用主要是启发思路、引出话题,话题本身是对写作内容范围的揭示和限制,写作要求是对作文的题目、立意、文体、字数等的规定。

话题作文在高考中刚露面的时候,许多人都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认为它给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发挥余地,也有利于革除以前的命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对学生限制太死,审题难度大,容易引起押题猜题现象等流弊。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后,现在又有人对话题作文大加挞伐,群起而攻之。概括起来,对话题作文的批评意见较多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话题作文削弱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也弱化了学生的文体意识;二是话题作文给那些在写作上投机取巧者打开了方便之门,影响了其选拔功能;三是话题作文使高中作文训练走入了新的“模式化”、“套路化”的死胡同。其实,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一样,只不过是为了解决前文所述的作文心理过程和规律与高考作文的特殊要求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而已。它是高考作文不断改革的成果,但还远称不上是最后的和最优的成果,它必然有自己的优势,也必然有其不足。我们应该客观冷静地分析其利弊,在不断改进中扬长避短,兴利除弊。

话题作文较之命题作文有三大优点:第一,话题作文改变了命题作文“题目先行”导致的写作内容领域狭窄的弊端,扩大了考生的话语选择和问题选择范围。在命题作文中,题目几乎具有决定一切的强制性,它不仅决定着作文的题材范围,甚至也决定着作文的文体形式,影响着考生的思维切入点。而话题作文仅仅是为考生规定了一个“话题范围”,作文的题目、题材、文体都可由考生自定,考生言说什么、如何言说的自主权空前地扩大了;第二,话题作文的话题呈现相当于一个“导语”,客观上为考生提供了一个诱发思考的“语义场”,有利于考生发挥联想力、想象力,也有利于考生有效利用自己的作文材料积累;第三,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有利于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作文内容的深刻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上,而不必像命题作文那样花费大量时间揣测命题者的意图;第四,话题作文加大了表达的自主性,更有利于那些有创意的作文的产生,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话题作文在表现出诸多优势的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局限。这些局限,有些是其自身固有的,有些是由于命题的疏漏造成的,还有一些是随着话题作文训练的程式化泛滥产生的。

话题作文自身固有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不能有效考查学生针对特定命意快速构思成文的能力,也不能有效避免部分考生凭借“运气”套写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考的公平性。

因命题疏漏产生的局限主要表现在:命题者给出的材料和提示语如果不能保持适度的“价值中立”,就很容易对学生产生一种强制性的“主题暗示”,影响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独立思考,造成千人一面、万口一腔的“主题雷同”现象。

伴随话题作文训练的程式化泛滥产生的局限表现在:在经过连续六七年的话题作文后,部分教师和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最主要的命题形式,也是今后作文命题的大方向。于是在平时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话题作文的训练上,而且形成了新的程式化、套路化,表现出赤裸裸的功利色彩。

由此可见,要使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保持它的生命力,就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首先,应该尽量弱化话题中的“价值暗示”意味,适当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命题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尽量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设置的话题不能存在由于隐含明显的价值“预判”,从而导致学生对话题只能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去理解,否则就会影响成绩的现象。这就是考试话题作文命题的“价值中立”的原则。

其次,进一步加大话题的开放性和现实关怀的力度。如果说加大话题的开放性是为了减少话题对考生写作内容的限制,为考生创造更为宽松的表达环境,那么,加大话题现实关怀的力度,则是为了引导考生更加关注生活和时代的特点,走出象牙塔和古纸堆,在作文中表现时代精神。这也有利于纠正平时作文训练中重“术”而轻“道”的错误现象,引导作文教学健康发展。

再次,不断探索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在这方面,近一两年出现的“题意作文”值得关注。题意作文的特点是,提供材料或图画,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就其本质来说,题意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变种”。因为话题要自己确定,所以,它比话题作文更具有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标签:;  ;  ;  ;  ;  

论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利弊--兼论专题作文改革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