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论文_陈爱丽

(黄冈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湖北 黄冈 438000)

【摘要】目的:总结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此次实验选择对象是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1年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总计100例。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50例患者采取床边责任制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以及5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8/50),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41/50)。χ2=5.0051,P=0.0252。另外,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8/50),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0/50)。χ2=6.0606,P=0.0138。结论: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地改善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床边责任制;护理;心血管内科;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263-02

引言

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心血管临床发病人数呈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老年人相对较多,这与现代人生活节奏的改变以及饮食习惯上的改变具有相关性[1]。基于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于医院工作不但需要好的治疗,还需要获得好的护理工作,为此医院开始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2]。床边责任制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时刻关注患者身体情况所展开的系统性、有计划性的护理干预,更好的拉近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3]。本文就我院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床边责任制护理干预实施的价值,详细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此次实验选择对象总计100例,均是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1年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患者年龄在26岁到60岁之间,年龄均值36.5岁;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按照具体护理方案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组间基本资料比较,P>0.05。且100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实验研究目的以及相关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实验。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另外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休息以及饮食等情况加以关注。

实验组: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均行床边责任制护理干预。每张病床旁配置一名责任护士,剩余护士可以在排班后对患者进行照顾以及相关管理,与责任护士进行良好配合。所以,每张病床旁边至少有两名护士参与临床护理工作,护士之间还可以轮流休息,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1.3 疗效评价及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效果评价:(1)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头晕以及呼吸障碍等症状均基本消失。(2)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头晕以及呼吸障碍等症状有所减少。(3)无效:经过治疗后,以上标准均未达到。

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对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问卷全部收回[4]。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10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患者的实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治疗与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行%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其他术后观察指标行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表示组间观察指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血管内科患者组间治疗效果对比

对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均取得一定临床效果,详细数据结果见下表1。结合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8/50),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0/50)。χ2=6.0606,P=0.013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参照组。

3.讨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作为循环系统疾病的代表,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加上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垃圾食品以及油炸荤腥食品,造成心血管内科疾病发病比例的持续增高[5]。另外,患者除了必要的临床治疗方案外,还需要更好的护理工作加以干预,才能满足患者对于当前医疗工作的更高需求。

结合本文实验研究来看,我们对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分别采取了常规护理以及床边责任制护理干预两种方案,最终结果中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χ2=5.0051,P=0.0252。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χ2=6.0606,P=0.0138。足以证明床边责任制护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价值。床边责任制护理的实施,为每一个患者均配备了一名专职护理人员,另外还有排班护士的轮流护理干预,不但保证了护理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理休息,还更好的保证了患者所获得的护理服务。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不稳定,且存在反复发作的特点,加上患者对于自身病情不够了解等问题,所以需要床边责任制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了解。另外,在与患者不断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增加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还能够成功地改善患者的心态,让心血管内科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更为足够的了解和认识,配合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在心血管内科中应用床边责任制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对于当前紧张的护患关系具有特殊意义。

综上所述,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地改善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涂丽霞,王静,陈冬英等.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20):28-29.

[2]侯英莉.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57-159.

[3]肖月华,张丽华.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4,(9):700-702.

[4]杨志凤.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440-7441.

[5]王子君.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4):253-253.

论文作者:陈爱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论文_陈爱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